林文紅
摘要:培養(yǎng)語感對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意義重大,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語音和聽力教學,重視誦讀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并督促學生堅持不懈、反復操練,做到熟能生巧,形成語感。
關鍵詞:語感;語言實踐能力;激發(fā)興趣;誦讀;語音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89-1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
正常幼兒都能通過耳濡目染,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步學會母語,他們能通過辨別詞的輕重,語調的高低,來察覺出說話人的語氣,理解說話人的意思。這有力地說明語境對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就是缺乏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很難接觸到地道的英語,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因此教師要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增加口語訓練,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即使錯了也不批評,不埋怨,要求學生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用英語進行交流。
二、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學習效果就能事半功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方法的選擇,多媒體的運用來為英語教學提供非常好的條件,讓學生能從音、形、意各個方面去感知英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開辦英語角和英語興趣小組,經常讓學生欣賞經典英文歌曲。這樣的環(huán)境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必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三、重視朗讀和背誦
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我覺得初學者與其費那么大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精讀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散文或詩歌,把它們讀透背熟,真正消化成自己的精神營養(yǎng),這樣就會培養(yǎng)成敏銳的語言感”。因此,教師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應試教育,片面地強調語法和句法的講解,只能使學生在文山題海中累得抬不起頭來。我們要適當地讓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但朗讀和背誦的材料不能信手拈來,難度要適中,不能讓學生覺得太難而高不可攀,從而產生抵觸情緒。教材中課文的難度適中,用法規(guī)范,是很好的誦讀材料。教師只要充分而合理的應用教材就可以了。老師還應要求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要經常翻閱或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yōu)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yǎng)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經過長期大量的誦讀,如果能做到脫口而出,就說明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語感。我們常常聽到學生說,某個題目的答案是猜的,讀了以后感覺這個答案好像對,其實這就是語感。
四、重視語音教學和聽力訓練
良好的語感離不開正確的語音,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接觸到純正而地道的語音。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有些學生用漢語或漢語拼音給英語單詞注音的現象,這不利于學生準確地聽說英語,不利于學生掌握單詞的音與形的聯系,不利于創(chuàng)造英語語境。學生說出來的英語,漢語味很濃,聽起來別扭生硬,嚴重影響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每一個不正確的發(fā)音,幫助學生讀準每一個音標,掌握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尤其是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其次是要求學生多聽磁帶,多接觸英美國家人的純正的發(fā)音,注意模仿,跟讀,做到朗朗上口。聽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的磁帶,可以是廣播,電視,還可以通過網絡來收聽英文歌曲和英語原聲電影。注重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語感。
五、反復操練,熟能生巧
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一項技能,既然是技能我們就要刻苦操練,直到掌握為止。英語也是一種工具,只有熟練地掌握這個工具,并且用這個工具去學習,去交流,才能達到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語感也就是在操練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對于中學生來說,抓住一切點滴的時間來操練英語,認真地聽,大膽地說,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才能在與人的交流中和各種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
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語言的交際離不開語境,這就包括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不了解這些就很容易在表達上詞不達意,在理解上不知所云。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大批的學生會出現漢語式的英語,這就是因表達習慣和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的錯誤。了解西方人說話的習慣和文化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也有利于形成語感。
總之,語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長期的歷練和內化。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多聽,多讀,多記,多背,只有多途徑的輸入,才能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才能保證說和寫的輸出。只要教師能長此以往地堅持,相信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