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青溪
福建沿海人的善于“融入”,也得看什么方面,在待人接物、和社會相處這些方面,他們“融入”得很快、也很好,但關(guān)起門在家里時,卻往往還恪守著在大陸時的那一套老規(guī)矩。
楊太是青溪初到多倫多時的女房東,也是初來乍到的她,當初學習融入和居家過日子的一個榜樣。
楊太的先生老楊有份不錯的職業(yè),她又有租金收入,卻并未像許多女移民那樣做全職太太兼做 “包租婆”,而是打全職工,且屋里屋外家務(wù)也是她一個人操持,忙歸忙,卻收拾得井井有條。相反,她先生在家閑暇時間多,卻幾乎除了開車,不做任何家務(wù)。她是福建人,這似乎是當?shù)貍鹘y(tǒng),如果丈夫忙于家務(wù)被人看見,她還會覺得很沒面子,顯得自己這個做主婦的太笨太懶。有幾次作者看不過去數(shù)落老楊幾句,楊太反跑出來幫著自己男人說話。
楊太沒啥學歷,也說不出有什么特別技能,可就是會過日子。來這沒多久就找到一份工,自己和先生兩份收入,都歸她一個人精打細算地理財。她貌似什么都能買到最便宜的,哪里有特價商品,星期幾特價貨最多、最優(yōu)惠,打折券怎么用才最劃算,都能說得頭頭是道。當年青溪隨口說,要補習英語,她馬上建議過了圣誕節(jié)再去上課,好節(jié)省圣誕節(jié)師生間贈送禮品的開銷。
她是個熱心人,喜歡幫助初來乍到的房客,如休息日會帶房客一起去買菜,這樣既能買到更多打折貨,又能搭順風車。加拿大這邊住“共管房屋”規(guī)矩多,洗衣服曬衣服都不方便,一般要去街邊投幣店用機器洗,她就主動提出用自家的洗衣機干衣機幫忙洗,不收錢,但房租卻比人高些,新移民圖方便,也樂于接受。
雖說是好心、熱心,但她習慣一筆筆“親兄弟明算賬”,租客多一口人,她就會把租金上浮一百多塊。青溪的老公剛到多倫多,上班和老楊同路,老楊死活不肯收車錢,楊太卻大大方方來談價錢。剛來時租客們不習慣,但慢慢就發(fā)現(xiàn),加拿大社會就是這樣的氛圍,反倒覺得她這么做不但挺好,而且真能幫自己盡早、盡快地“融入”。
楊太想問題都很實際,比如“老楊”覺得青溪夫婦住他們那,和其他單身房客在一起不方便,勸他們找個公寓套房搬出去,楊太就反對,在她看來,改租公寓要貴得多,初來乍到不劃算,什么方便、面子,都是經(jīng)濟條件許可以后才需要講究的。
在作者看來,楊太把人情和現(xiàn)實結(jié)合得更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是“融入”的最好表現(xiàn)。
楊太最讓人佩服的,是明明很有主見,而且像搭車收錢這類主意,老楊本來是不贊成的,可她就有辦法讓丈夫不僅心服口服,而且覺得是自己的想法。就拿搭車這件事來說,她的說辭就是“你要面子人家也要,你不收錢人家怕總占你便宜,就自己搭公車上下班了,這里冬天雪那么大,雪季又長,你忍心讓人家深一腳淺一腳在雪地里踩么”,聽上去真是合情合理。
在楊太身上,青溪也慢慢學會了理財和適應(yīng)環(huán)境,在自覺足以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負擔新生活后,他們搬出了楊太家。
不過福建沿海人的善于“融入”,也得看什么方面,在待人接物、和社會相處這些方面,他們“融入”得很快、也很好,但關(guān)起門在家里時,卻往往還恪守著在大陸時的那一套老規(guī)矩,有些規(guī)矩即便在大陸的大中城市里也會被認為過時了,如男人不做家務(wù),婆家一心想要男孩等。楊太很幸運,青溪一家搬走后不久,他們就生了個兒子,老楊和她婆家都很高興,兩口子如今據(jù)說過得挺美滿。
移民到新的環(huán)境,“融入”就不可能只是門外面那些事,“關(guān)起門”的那些,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也都會慢慢發(fā)生變化,比如語言、飲食習慣等。如今許多福建籍中生代移民,在這些方面已大有改觀,他們中許多做丈夫的也不再在家里做“甩手掌柜”,開始學著左鄰右舍的西人,把剪草、種花、修屋頂?shù)饶腥说幕畎饋砹恕?/p>
照作者的感受,人為了生存,都不得不努力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新規(guī)矩,也都會因此不斷改變著自己,和自己的行為、習慣,只是有的主動些,有的被動些,也會有遲和早、快和慢的因人而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