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音
文章立意高遠,一個曾自命不凡的女孩,曾經(jīng)自認為是一個天才的女孩,在一次次的打擊中,“數(shù)理化三科不通”,小衣服也是“毛邊毛袖”的,但作者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真正的美麗的,便是追尋的過程”,這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文章語言輕松,透著作者的調皮。讀罷掩卷,不覺會心一笑。
(指導教師:馬 輝)
我不是張愛玲,我沒有那么冷的眼那么透徹的心,所以我成不了“民國女子”。但,對我以下這些不知所云的閑言碎語,暫取此名一用。
——題記
在一九九一發(fā)生了兩件大事。
三毛用絲襪上吊了,還有,便是我出生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懷疑自己是三毛投胎轉世,后來讀了《紅樓夢》,又開始相信像三毛那樣的奇女子死后,必定回歸仙界成花變草,不會溜達到我媽的肚子里,變成我這么一個大俗人,投身滾滾紅塵中。我這小小的自大破滅了,卻留下了大大的后遺癥,總想在自己身上找出一兩點過人的天才之處,好好地揚眉吐氣。
據(jù)說名字是父母給子女的第一件禮物,那我想我母親的愛也未免有些惡趣味,因為做語文老師的她,給我千挑萬選的名字叫“金秋”。我一直想不通,這個以我出生時節(jié)命名的敷衍塞責的兩個字,她為何會想那么久,還好我睿智的老爸送給我另一個比較溫和的名字,但我仍然羨慕那些名字爽利而特殊的人。
又大了一些,我不再為名字而自尋煩惱,開始投入學習的大潮中,小學的課程很簡單,我憑一點小聰明,心安理得地冒充幾年神童。四年級的時候媽媽突然逼我跳級,于是小說不能讀了,動畫也不給看了,關在小屋里,對一道道陌生的數(shù)學題橫眉冷對。那點小聰明再也不管用了,挨了無數(shù)的巴掌跌跌撞撞地進了初中?,F(xiàn)在回想,那段日子仍是學得最辛苦的日子。不知為什么,學業(yè)的天才永遠被狹窄地定義在“數(shù)、理、化呱呱叫”之上,對于我三科極不通之人,無疑是當頭一棒。無奈,我只有從旁門左道中圓我的天才之夢。
我對衣服很不在行,媽媽認為簡約為美,因此我的衣服全是同一風格,最特別的,也就是多了兩個口袋或背后生出個帽子。說也奇怪,對給娃娃做衣服,我倒有無限的靈感,碎布一縫玲瓏小裙,手套一剪,輕便小鞋,連曬干的濕巾、丟棄的浴花,我都能憑雙手做出萬千風情。自鳴得意了好久,但,日后遇到一個同學,此人笑稱對做衣服不甚在行。但隨意一件,那大膽設計,細密的針腳就讓我望塵莫及。我紅著臉一笑,悄悄地將我那些原準備在她面前賣弄的毛邊毛袖的小衣服藏在身后。
還有更多的事,在這美好的夜晚,我就不一一絮叨了。
總體說來,我名字泯然眾人,學習平平常常,連愛好都差人一等。但我會永遠尋找下去,也許在狂熱的幻想褪色之后,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天才夢外,一無所有。
不過沒關系。真正的美麗的,便是追尋的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