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其與當今社會對英語人才要求的矛盾出發(fā),提出了將系統(tǒng)功能語法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在簡單介紹了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基礎上,闡明了如何使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指導大學英語詞匯、寫作、閱讀教學。
關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英語教學;詞匯;寫作;閱讀理解
我國英語教學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還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然而,隨著社會對英語人才的要求由具有讀譯能力轉變?yōu)榫C合應用能力,傳統(tǒng)教學法已經不能滿足這些要求。于是,各大學英語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教學,而采用西方的教學方法如交際法、情景法等。語言學研究領域也隨之出現了變化,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因其獨到的功能主義和社會意義學視角,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同時也在語言教學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系統(tǒng)功能語法綜述
20世紀70年代初,韓禮德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上,,從系統(tǒng)語法和功能語法兩方面加以發(fā)展,形成了系統(tǒng)功能語法。系統(tǒng)功能語法包含了“系統(tǒng)語法”和“功能語法”兩個部分。
系統(tǒng)語法旨在說明語言系統(tǒng)表現為選擇關系;選擇是第一性的,結構是各種選擇的結果;語意是一定語境下的選擇。系統(tǒng)語法著重說明語言作為系統(tǒng)的內部底層關系,它是與意義相關聯的、可供人們不斷選擇的、由若干子系統(tǒng)組成的系統(tǒng)網絡,又稱為意義潛勢。人們?yōu)榱吮磉_一定的語義,必須在語言的各個意義功能部分進行相應的選擇。
功能的觀點是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另一個方面。系統(tǒng)功能語法重視語言運用,它關心的是語言的意義(meaning)、功能(function)及應用(use),是解釋語篇的一個重要工具。其一,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用來解釋語言是如何使用的,它所關心的是語言是以何種形式組織到一起來,完成交際功能并滿足人們的需要的。其二,系統(tǒng)功能語法力圖解釋三種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語言的這三個純理功能在人們表達思想、連接語篇、互相交際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三,系統(tǒng)功能語法試圖解釋語言中任何一個成分在語言系統(tǒng)中的功能。
二、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1.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韓禮德認為要把語言看作是一種社會行為,是行為潛勢的一種形式。他指出語言是“做”(doing)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知道”(knowing)的一種形式。換言之,如果我們在詞匯教學中僅重視某個單詞的意義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實際中如何使用詞匯的能力,因此,學習詞匯應首先同造句結合起來。造句需要豐富的想象力,盡管在時間有限的課堂內,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做口頭造句練習,但學生一邊自造一邊在評判其他學生所造句子。經過教師對所造句子的評釋和修正,單純的詞匯會變得更豐富、更充實,使用更準確。由于這是個群體參與的課堂活動,能把剛學到的詞匯及時轉化為學生的語言技能,詞的音、形、義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語篇語法,人們可以利用它進行語篇分析。它視語言為一個具有社會功能的系統(tǒng),是一套開放的、與語言運用的社會環(huán)境相聯系的、可供選擇的“意義潛勢”。這一觀點對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有重要指導意義。
系統(tǒng)功能理論中功能的觀點揭示了人們如何利用語言來達到各種目的,實現各種功能。語言行為總是發(fā)生在特定的語言情景中,語言行為者須根據不同的情景從語言“潛勢”中選擇合適的語言,實現相應的語言功能。不同的語言情景被稱為語域。韓禮德將決定語言的情景因素歸納為以下三種: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組成部分決定意義系統(tǒng)的三個方面,即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這三個組成部分中任何一項的改變都會引起交流意義的變化,從而引起語言的變異,產生不同類型的語域。
語場指的是在交際過程中發(fā)生的事,即語言交流的話題。寫作過程也是一種交際,是作者和讀者之間進行的意義傳達。作者力圖向讀者講述的話題即文章的題材,就是這個交際過程中的語場。一篇文章的題材往往可以決定它必須使用的詞匯和句法結構,例如寫法律文書、商業(yè)合同有相應不同的句法要求和詞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各種題材的文章,講解相關的語場知識,擴大學習者的語場容量。
語旨是交際過程中的參與者是誰及在某一交際過程中所要達到的目的。具體到寫作方面,就是指讀者是什么人,寫作的目的又是什么。讀者不同,寫作目的不一樣,寫作方式也要求有相應改變。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讀者和功能進行不同情景下的寫作練習。
語式指語言的傳遞方式,主要是就口頭語和書面語而言。一般情況下,除非需要通過語言描寫來達到表述目的,書面語中不允許出現有口語體語言。
3.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閱讀理解中的應用
根據韓禮德,語篇功能是由主位結構、信息結構以及銜接手段來體現的。小句的主位結構體現著謀篇意義,正確的劃分語篇中各小句和小句復合體的主位和述位,正確的把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了解語篇所承載的信息以及信息組織形式,從而理清作者的思路,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語篇。
語篇材料來自于《現代大學英語》第二冊中的一篇課文選段Maheegun My Brother的前七個自然段,各句的主位按照前后順序排列起來為:
The year I found Maheegun---That day---As I bent down---I---Little Maheegun---He---My grandfather---That year, which was my 14th---Not that we---Maheegun---He--At such times---That summer---We---And in the fall, after the first snow---By then---Gone---In its place---The winter months that camesoon after---they---often---Maheegun
通過主位切分,不難看出作者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交代“我”和Maheegun 之間的相識的經過,從“The year” “that day”,“我”無意中發(fā)現了奄奄一息的Maheegun,把它帶回家中, 然后“That summer”,“in the fall”,最后是“the winter months”,緊湊的時間線索向讀者清楚的展現了從“我”最初救回Maheegun 到“我”慢慢和它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的經過。
這段語篇中共有22 個具有主位結構的句子, 其中9 個是有標記性主位。人們使用有標記主位時,或為了強調,或為了上下文銜接等等。有7 個是表示時間的狀語的有標記主位,如“the year I found Maheegun”等。其它的有標記主位還有 “Gone”,主要是為了強調Maheegun 從一只小幼狼慢慢成熟長大,如今的它已經是一條非常驃悍威猛的公狼了?!癐n its place”同樣也是突出強調,同時承接上句話題引出下面的“a handsome black mantle”。
三、結語
通過對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介紹,以及其在大學英語的詞匯、寫作、閱讀理解方面的應用的闡述,可以看出,系統(tǒng)功能語法作為一種教學法理論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應用性,能夠幫助學生全面透徹掌握詞匯、改善學習者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水平、提高他們閱讀分析篇章的能力。所以,系統(tǒng)功能語法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法理論被應用于外語教學中。
參考文獻: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劉美林.論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功能.濟南:山東外語教學. 2002
作者簡介:陳婷婷(1986.2-),女,漢族,安徽安慶人,在安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任教,助教,主要研究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