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
摘 要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學生災害教育是提高自身保護和生存能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本文分析中學地理教學中災害教育存在的問題,通過防災減災教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善,培養(yǎng)學生防災減災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關(guān)鍵詞 地理教學 災害教育 防災減災 自然災害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LUO M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Strengthen students' attention and disaster education in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ir viability, implementation requires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graphy teaching in disaster education problems in the ways and means of improving education through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students literac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urvive.
Key words geography teaching; disaster educ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atural disasters
1 中學地理教學中災害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校的防災減災是國家綜合減災的重要部分,但現(xiàn)在學校在防災減災的教育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只知道讀背防災減災中的“條條框框”;中學災害教育課堂中,教師教學資源缺乏,在講述災害原因、預警和影響時缺乏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無法形象生動的闡述災害來臨時的危急情況,無法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有的學校在考察學生是否具備災害逃生技能時,僅僅采用發(fā)出警報→逃跑的簡單方式,而且在教育過程中也將災害教育的目標簡化為了解相關(guān)的災害知識,教育成效微乎其微。
2 防災減災教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善
2.1 課堂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講解災害的發(fā)生原因、發(fā)生過程及其影響等,例如世界火山地震帶,中國地震帶、構(gòu)造地震如何發(fā)生,以及震源、地震波、震級、烈度等,其術(shù)語、概念都是有教學要求的。通過地理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但自然災害發(fā)生有其規(guī)律性,只有在所需條件都具備時才會發(fā)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大量運用案例,通過對案例的研究、分析、歸納、總結(jié)等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靈活的運用案例,能激發(fā)學生對防災減災教育的興趣,并且通過學生參與案例的討論,加深學生對災害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2 課外活動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舉行防災減災方面的知識競賽、主題班會、避難訓練等,這些活動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也可以通過黑板報、手抄報、廣播電視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等。學校應該每年組織一次逃生演習與救援演習,運用防災減災的相關(guān)知識,提高學生自救自護意識以及緊急應變能力。
2.3 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2.3.1 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是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可以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了形象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聲像同步的教學情景、動靜結(jié)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F(xiàn)代化教學能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立體的生動演示,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共同參與學習活動中,能增強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如身臨其境,直接的感受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其強大的破壞力,從而使學生重視防災減災。例如:可以通過視頻播放臺風、龍卷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過程及其形成原因,還可播放一些關(guān)于地震、泥石流的災前預警或動物在災前的不正常行為的專題片,教授學生面對災害時應采取的措施。
2.3.2 編制校本教材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各種自然災害知識都有涉及,但學生災害意識還是不強,所選的事例年代久遠,地區(qū)差異大,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給學生似乎災害離自己很遙遠的錯覺。編寫校本教材,結(jié)合當?shù)囟喟l(fā)的自然災害為例,介紹其發(fā)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災減災的措施,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學校也可組織學生去災害現(xiàn)場進行實地考察,寫調(diào)查報告等,進一步強化災害意識,提高學生對防、抗、治災害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4 提高教師的防災減災的素質(zhì)
教師是課程教學最終的實施者,地理教師更要在教學中承擔防災減災教育的重要責任,在保證自身的防災減災素質(zhì)的同時,還要重點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授學生防災減災知識的能力,教學要有感染力,做到言傳身教。教師在教授防災減災知識時要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并結(jié)合實際災情進行,不僅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災害知識,還要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防災減災策略,在實踐中引導教育學生。
3 實例教學分析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正在努力地使用新的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結(jié)合,使防災減災教育不止浮于表面,而是真正地深入廣大學生的心中。以高中地理湘教版的選修五——自然災害與防治中第四節(jié)地震和火山為例,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關(guān)于中國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認識:地震確實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從而讓學生從心理上重視地震;隨后播放一小段日本地震前、地震時人們的應急反應和日本地震災后的情況,通過兩段視頻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防災減災的重要性。隨后教師逐一介紹構(gòu)造地震的形成原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線的概念,并介紹震級和烈度,利用PPT演示不同震級和烈度造成的影響,教師講述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分布都是有規(guī)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fā)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qū),利用課件演示世界兩大地震帶和其各自的名稱。讓學生看計算機的演示課件,考慮我國的位置與兩大地震帶的關(guān)系。
簡介我國四個地震帶的分布,詳細介紹地震的預兆和避震方法。地震預兆可以用一首歌謠來說明:震前動物有預兆,密切監(jiān)視最重要。牛羊騾馬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家家戶戶都觀察,發(fā)現(xiàn)異??靾蟾?。躲避地震的方法可以分為學校避震、家庭避震和戶外避震。學校避震主要注意:在操場或室外時,可以原地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者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震后再有組織地撤離;在教室內(nèi)千萬不要跳窗,不要站在窗戶旁邊,不要到陽臺上,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不要慌亂,躲避到各自的課桌旁,用書包護住頭部,閉上眼睛,等待地震過后,在教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zhuǎn)移。家庭避震主要注意:要躲避在室內(nèi)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包括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內(nèi)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等待震后再撤離出房間,到戶外開闊地。在戶外避震須注意: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者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避開高大建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過街橋、立交橋上下、高煙囪和水塔下;避開變電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物體。
4 結(jié)束語
現(xiàn)在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頻發(fā)。同時,人們?yōu)暮σ庾R的薄弱,災害知識的缺乏更加劇了災情,基于現(xiàn)階段的國情,對中學生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具有必要性,災害教育有利于中學生認識到我國災害多發(fā)的現(xiàn)實,提高災害意識,增強學生在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健.中學災害教育實施策略研究綜述[J].地理教育,2011(1-2):103-104.
[2] 王真,王旭.中學教學中防災減災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1(10):68.
[3] 于秀麗.中學地理教學中防災減災教育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3.
[4] 宋雪交.中學地理教育中的災害倫理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5] 王信文.談高中地理選修教學實施的有效途徑[J].地理教育,2013(6):47-48.
[6] 周秀琴.加強防災減災教育,提高學生防災減災能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