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杰
摘 要:日本流傳至今的童話傳說歷史悠久,是其最初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民眾生存狀態(tài)的寓意寫照和升華。這些傳說大部分來源于民間,其中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多是集體中的英雄式人物故事。這類故事多以一位看似不甚起眼卻經過磨難在眾人幫助下披荊斬棘大獲成功的大團體中的人物為主??偨Y此種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形象,均有著重視集體以及深系自然的兩大特征。
關鍵詞:傳說;英雄;團體;自然
[中圖分類號]: [G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9--01
日本的民間傳說中經常出現一些英雄故事,歷經口承文學代代相傳和文字史書的承載,亙古不變的是這些傳說中的主人公及其或聰明智慧或者英勇悲壯的精神。盡管由于世代社會的文化發(fā)展和政治需求傳說本身在歷史的編輯中稍有變化,但是結合日本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國民性格,有兩大主線作為故事本身的骨架貫穿其中。
一、重視自然元素
在依山傍水的島國環(huán)境中,最原始的自然元素就是河海、土地、樹木。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們從出生到成功始終和“土”和“水”有著緊密聯系。例如,婦孺皆知的“桃太郎”的故事主人公桃太郎就是生在桃子里從河上漂到去洗衣服的老奶奶跟前的?!耙淮绶◣煛敝杏伤褓n給日夜祈禱的老夫婦的拇指大小的一寸法師。另外還有由泥垢塑成的“力太郎”的故事。
《竹取物語》中每天上山伐竹的老人在竹子中發(fā)現了美麗嬌俏的小姑娘就是后來傾國傾城的輝夜姬。
以上列舉的故事中,除了人和自然的參與外,包括其他日本的童話甚至歷史人物傳說,其中都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意象,就是讓這些主人公與例如老爺爺老奶奶相遇的重要因素—神明的力量,也就是英雄誕生或發(fā)跡時刻神的作用。所謂神明,自遠古傳承下來至今,人們自然明了他們的存在只限于意識領域。人類文明的初期,祖先們在探索身邊環(huán)境求得生存的同時,一邊是對地域的開發(fā)和改造利用,另一邊則是對尚不明確的自然現象的迷惑和畏懼。比如風暴雷雨,山洪海嘯等。這一點從‘雷「かみなり」(有「神鳴り」即神發(fā)怒的意思)的讀音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所謂神靈其根源存在于自然之中。借助自然的力量生出或者創(chuàng)造出這些英雄人物這本身也是孕育的一種,是原始階段母系氏族延存下來的信仰,更是自然崇拜中被賦予的靈感和智慧。
無論是從老夫婦為了感謝大自然的恩賜給孩子取名為“桃太郎”,還是老爺爺老婆婆日夜向神明祈禱得到一寸法師來講,都反映了民眾在受到自然恩惠的同時也對自然充滿了感恩和敬畏。
二、強調集體、推崇以小搏大
同樣是英雄故事,西方的英雄多是脫離集體的規(guī)則和束縛率性而為的人物,最終成敗與否決定他們狹義行為的英雄定義。與之相反,日本歷史人物也好童話傳說中的虛擬人物也罷,成功的前提脫離不了團體的幫助,在由重視集體主義的國民創(chuàng)造的傳說故事中也從不忽略讓主人公成功的集體力量。
另外,地域狹小、擅長在細微中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日本國民在世界上某些方面給人留下“微小”“精細”的印象。從外界歷史上人們對于日本的稱呼評價以及內部日本人本身和其文化的因素來看,比起強大的力量打敗弱小他們更喜歡看似柔弱的群體戰(zhàn)勝強大的精神和這類故事。
簡而言之就是更加欣賞以小搏大。
在《桃太郎》的故事中,剛剛成長為少年對的桃太郎前往鬼島為民除害,首先在年齡上就顯示出了“小”的一面以及和厲害可惡禍害百姓鬼島上的妖怪這一“大”的一面,他跋山涉水,途中把老婆婆為自己準備的糯米團子給了有需要的小白狗和小猴子以及雉雞,并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此時集體的力量已經具備。在與妖怪斗智斗勇的過程中,以桃太郎為主,小白狗、小猴子和雉雞都發(fā)揮了作用,在他們共同努力下讓妖怪降服最終造福了村民。
同樣這些因素和構成在《一寸法師》《竹取物語》《力太郎》《百合若大臣》等作品中均有體現。
縱觀這些傳說,童話故事里的英雄人物也好,歷史傳說中源義經、織田信長、等這些史實人物也好,他們中有些人最終結局并非絕對意義上的成功。其中有像織田信長這樣欲在全國稱霸卻最終失敗的凜然悲愴的英雄,也有在戰(zhàn)國時代完成天下統(tǒng)一的豐臣秀吉這類不斷進取擴張完成霸業(yè)的英雄。無論哪種,這些人物在日本國民心中和史學界文學界的地位都是不可估量的,甚至部分作家和學者在內心更加欣賞和偏袒源義經和織田信長這類。
綜上總結日本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像,大致可以粗略分為以下三大類型,也是傳說創(chuàng)作各大類型的側重點。首先是協(xié)作型,即「共同型」,《桃太郎》中桃太郎的成功就是典型代表。其次是“神靈參與”型,在民俗學的專門研究詞匯中稱其為「まれびと型」。在『古事記』中多出現此種神話傳說。對于「まれびと」(意為定期來訪的他界精靈)和這類作品,日本國文大師折口信夫有過深入研究。接著是“傾向弱者”型,日語中形容故事喜歡傳說把這類現象稱為「判官びいき」,也就是對弱者表示同情,欣賞以弱勝強。最后是“惡黨型”(「悪黨型」),從字面變可看出這類英雄像的特點為惡卻不失大義。《豪盜德次郎》《萬二郎萬三郎物語》是這一風格的明顯表達。在眾多作品中,這些英雄像并不單單具備其本身側重的特征,也混合著其他或共同協(xié)作或贊揚智慧的弱者或神靈出現的意象。
社會的縮影,不管其中神話傳說還是民俗故事再或是歷史人物傳說都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
參考文獻:
[1]瀬川拓男.『日本の民話4民衆(zhòng)の英雄』.角川書店.1973
[2]周平.《日本風情錄》.東方出版中心.1991
[3]魯斯·本尼迪克特.呂萬和譯 《菊與刀》.商務印書館.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