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理應充滿生機和活力,呈現(xiàn)新的景象,“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是高效課堂的整體理念。審視我們的課堂,不少教師仍然擺脫不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穿新鞋走老路,種種不和諧的現(xiàn)象充斥課堂,直接導致了課堂低效或無效,阻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如何踐行新課標,使課堂教學邁向高效,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我們多實踐、多反思,相信理想中的高效課堂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關鍵詞】和諧;課堂氛圍;高效課堂;預學導航
追求課堂高效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夢想,可是受種種因素的制約,這種夢想一直難以實現(xiàn),許多致力于教育研究的同行們都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終于使得高效課堂的打造不再是夢,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一、多種渠道,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氛圍是指在課堂活動中師生相互交往所表現(xiàn)出來的知覺、注意、情感、意志、定勢和思維等心理狀態(tài)。課堂氛圍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度和活動效率。我們知道,教師是課堂教學心理環(huán)境、課堂氛圍的直接制造者,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努力。
(一)言傳身教,賞識學生
用自身對教育事業(yè)的滿腔熱情和對學生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尊重愛護每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班集體這個大家庭里平等的一員,是課堂的主人,在課上不膽怯,敢想敢做敢說。每個學生都有要好心,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賞識,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使得他們毫無顧忌,信心滿滿地參與學習。
(二)引導探究,激發(fā)興趣
由于數(shù)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點,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差甚遠,決定了其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就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故事之中,數(shù)學問題置于情境之中,數(shù)學學習寓于活動之中,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使枯燥的數(shù)學知識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引領學生探究數(shù)學蘊含的奧秘,領略數(shù)學無窮的魅力,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迷上數(shù)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慢慢變濃了,參與熱情自然就高漲了。
(三)交流展示,突出主體
將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使數(shù)學課堂由傳統(tǒng)的“一言堂”變?yōu)椤叭貉蕴谩?,課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勵他們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若是如愛因斯坦所說“教育應該使它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來負擔”。那么還有誰不喜愛數(shù)學這門學科,不喜歡數(shù)學課堂呢?
二、運用模式,開展高效實踐
在大力推進高效課堂之際,我校推出了“預學導航”模式,此模式的推廣旨在沖破傳統(tǒng)教學藩籬,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我特別重視“課前預習、獨立嘗試”??v觀建國以來歷次課程改革理論實踐的探究中,不乏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他們大多有著共同的成功因素值得我們借鑒:極其重視學生學習新知識前的準備工作,重視新舊知識的銜接。他們有的是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啟發(fā)、誘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有的通過教師準備具體的學習目標,給學生嘗試任務,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有的是在課堂上新課伊始完成導學任務;有的干脆把導學放到課前去完成,將預習環(huán)節(jié)納入教學流程??傊?,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只帶著耳朵來聽課,而是需要帶著問題、帶著思想、帶著對新學知識的或深或淺的理解來聽課。
三、注重實效,靈活選擇教法
隨著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多媒體課件逐漸進入課堂,它以豐富的視聽信息,虛擬現(xiàn)實技術和圖形、圖象、三維動畫使得教學內(nèi)容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觀具體、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始終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各級各類教學比賽教學觀摩,課件使用泛濫,使得傳統(tǒng)教學媒體中課本、板書、實物、模型、掛圖等冷落一邊,該讓學生自學的不讓學生自學,該讓學生動手操作的不讓學生操作,該板書的重點內(nèi)容無板書等等。我們知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教學媒體的使用也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而選擇,不同教學媒體的有機結合,優(yōu)勢互補,才能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運用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進行直觀教學,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向學生呈現(xiàn)新知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思,思中悟。
案例1:用一張長12.56分米,寬6.28分米的長方形鐵皮做一個無蓋圓柱形容器的側面,再配上一個底面,做成一個圓柱形容器,怎樣圍容積最大?最大容積是多少?
題目出示以后,學生很快說出了有兩種圍法,有的說用12.56分米做底面周長容積最大,有的說用6.28分米做底面周長容積最大,正當兩方學生爭執(zhí)不下時,我試著問學生:我們可不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呢?學生也都贊同,暫且停止了爭論。這時,我將準備好的長方形卡紙(長12.56厘米,寬6.28厘米)和一袋黑豆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他們異常興奮,兩方各選出一個代表參與實驗。學生先用長方形卡紙的長邊做底面周長,借用桌面做底面,圍成了一個無蓋的圓柱形容器,再將黑豆慢慢倒入這個容器中,直到容器口,讓全班同學觀察一會;接著把這些豆先放在另一個空袋中,用長方形卡紙的短邊做底面周長,借用桌面圍成了一個無蓋的圓柱形容器,再把原來放在袋中的黑豆又慢慢地倒入這個容器,這時全班學生都屏住呼吸,期待實驗結果,豆還沒有到容器口呢,參加實驗的學生的臉上的表情開始有了戲劇性的變化,一個由剛才的把握不大,變成了自信十足,勝券在握;另一個則垂頭喪氣,他自言自語道:“估計黑豆放不下了,我們要輸了”。果然,黑豆放到容器口時,袋中還剩不少黑豆呢!這時全班同學沒有了爭論,大家達成了一致的意見,畢竟事實勝于雄辯嘛。接著由學生列式計算完成了解答。
至此,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該結束了呢?其實不然,在學生完成解答后,我?guī)е鴮W生對這題的解答做了反思。仔細觀察比較兩種圍法的兩道列式中各個數(shù),我們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3.14×(12.56÷3.14÷2)2×6.28=3.14×22×6.28
3.14×(6.28÷3.14÷2)2×12.56=3.14×12×12.56
原來用長邊做底面周長,配的底面大,而用短邊做底面周長配的底面小,而圓柱的容積是用底面積乘高的方法來計算的,所以用長邊做底面周長做成的容器容積最大。
此外,在學習圓柱體積公式時,我還引導學生變換圓柱切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觀察角度來推導圓柱體積公式,得到了用側面積的一半乘底面半徑求圓柱體積的公式,用它來解釋前面的結論就更清楚了。
12.56×6.28÷2×(12.56÷3.14÷2)=12.56×6.28÷2×2
12.56×6.28÷2×(6.28÷3.14÷2)=12.56×6.28÷2×1
同一塊長方形鐵皮,兩種圍法,側面積是不變的,半徑的大小就決定了容積的大小。當我引導學生做出這樣的理論解釋時,這時學生們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的神奇,個個驚嘆不已!
這樣的一個既有實際的操作,又有理論的推算,由表及里,揭示數(shù)學的本質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有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又引發(fā)了師生智慧的碰撞與交融,讓師生的生命在課堂里涌動。
總之,高效課堂實踐我也是剛剛起步。只要我們能擯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糟粕,取其精華融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我們心目中理想的高效課堂,就會使數(shù)學課堂距“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黃安楣.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與方法[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年01期
[2]褚劍敏.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設計之我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應衛(wèi)同.探索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