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睘榱俗寣W生樂于去表達,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為此,要力改以往教師命題學生做的舊的教學模式,多一些自主擬題,采用自由表達的開放的習作形式。
[關鍵詞] 語文;新課標;寫作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即“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這種作文教學的程序行之已久,其缺點在于每個階段立足于教師的教,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利于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如何給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變?yōu)榻處煘橹鲗?,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這就需要改進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做法,擬題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思維水平,加強自主擬題作文的練習,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東西,這樣就解決了“無話可說,內(nèi)容空洞”的問題。如何讓學生自主擬題,自由表達呢?筆者結(jié)合日常教學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讓學生自主擬題,大膽習作
每組課文學完后,習作訓練之前,教師預先布置作文內(nèi)容,讓學生廣泛搜集素材,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及自身體驗,自由攝取寫作材料,在晨會或活動課時,再讓學生演講交流,學生統(tǒng)一了認識,集中了素材。這樣開拓了學生的思路,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生寫起來覺得有的寫,也愿意寫。如:今春植樹節(jié)期間,我以“植樹造林好處多”為習作范圍,在晨會上讓學生進行了交流,學生發(fā)言爭先恐后,把木材的用途一股腦兒說出來,什么房屋建設、家具制作、桌椅板凳等,但我覺得認識還不夠,讓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再想想,這時有的同學提出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會運用木棍樹枝制作武器和工具。有的學生說一片片樹林就是一座座綠色加工廠,它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人們一刻也離不開的氧氣。有的學生說一片片樹林是一座座隱型水庫,樹木可儲存水份,調(diào)節(jié)氣候……這樣一來學生把在社會課、科學課、音樂課學到的知識都聯(lián)系起來,溝通作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善于從其他學科中發(fā)掘?qū)懽魉夭?。素材有了,如何確定作文題目,還是讓學生依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和作文技能去擬定題目,效果良好?!稑淠臼侨祟惖呐笥选贰ⅰ赌静挠锰帉嵲诙唷?、《讓祖國到處披上綠裝》、《保護樹木人人有責》……學生自擬的題目新穎多樣,寫出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班里有3名學生的植樹征文在鄉(xiāng)鎮(zhèn)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二、學生“自主擬題”,教師要做好“場外指導”
讓學生自主擬題,有利于學生的思路開闊,有利于學生的自由表達,學生真正成了習作的主人。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興趣,能主動地去動腦、動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適時地給以鼓勵,及時引導,使學生的習作與所學教材相配合,適應大綱要求,適應所學每組課文后的作文訓練的要求,做一個優(yōu)秀的“場外指導”。第九冊語文教材第六組課文作文訓練是《我愛……》這一次作文訓練,我讓學生自擬題目,學生擬題多種多樣,有寫我愛某一個人物的,有寫我愛某種動物的,有寫我愛某種植物的,也有的寫我愛某一處景物的……我對學生說,你愛的是什么就可以去寫什么,但一定要把要求弄明白,要寫出自己愛的原因。為讓學生這一次習作有成效,我提出為什么去愛,讓學生進行了一次“立意”的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為什么愛,強化了學生習作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列出提綱,然后依據(jù)提綱放手去寫,學生多種擬題,多種立意,作文大部分都符合習作要求,內(nèi)容充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學生自擬題目,鼓勵真情表達
學生自擬題目,出于自己的心底,學生動情、動心、動手,寫起來興趣濃,學生不再為作文課頭痛了。同校一位同行的女兒在我班學習,這位老師說:“我的女兒如今不為作文而發(fā)愁了,去年每到作文課還問這問那,我有時忙,她也糾纏不休,如今一到習作課,自己埋頭寫,還生怕我打擾她,的確女兒的作文水平提高了不少”。是的,她的女兒在班里年齡小,個子也小,是班里的小不點兒,她寫的植樹征文《讓祖國到處披上綠裝》在縣級征文評選中獲一等獎,她寫的《我愛我家的大黑狗》,把大黑狗的外形、毛色描寫形象,把大黑狗看林護院,代人管豬、雞等事例寫的生動感人。她讀了自己的作文,同學們象聽故事,學生的精力是那么集中。班里有一位男生寫的是人物,與別的同學不一樣,別人多數(shù)是寫《我愛媽媽》,而他寫的題目是《我愛爸爸》,世上只有媽媽好,他為什么要寫《我愛爸爸》呢?我讓這位男生在班里讀了他的作文,同學們聽了他的作文,才知道這位男生已經(jīng)早就沒有媽媽了,因為給他媽媽治病,欠下了不少債務,在經(jīng)濟不十分寬裕的情況下,他的爸爸又做爸爸又當媽媽,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學。這位男生說,爸爸為供自己上學,沒少操了心,他在作文中寫的一件件事,同學們聽了很受感動,他說,有一次他看到爸爸吃自己啃過的骨頭,骨頭是自己啃過的,已經(jīng)沒有肉了,他難過地哭了。他說,看到爸爸啃骨頭的樣子使我想起《金色的魚鉤》一文,那老班長吃戰(zhàn)友吃下的魚骨頭,仿佛就在眼前。他說老一輩那種忘我的精神是多么高貴?。∷蘖?,全班同學的眼圈也都紅了,班里鴉雀無聲。學生寫出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取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事例感人,表達了學生的真情實感。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只要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斷加強學生自主擬題作文的指導與練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鼓勵學生自主擬題,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學生的作文就一定能夠?qū)懙牧⒁庑路f,有聲有色,生動有趣。
作者簡介:徐淑強,臨沂市莒南縣洙邊鎮(zhèn)石門小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