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夏玉芳,謝剛
摘要:選擇腐熟雞糞作為基肥,設置3種用量,即2.5、5.0、7.5 kg/m2進行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播種育苗試驗,研究其出苗率、地徑、苗高、葉面積、生物量、根系等情況。結果表明,腐熟雞糞用量2.5 kg/m2的出苗率為13%、5.0 kg/m2的出苗率為17%、7.5 kg/m2的出苗率為25%;但地徑、苗高、葉面積、生物量、根系各項指標以腐熟雞糞用量5.0 kg/m2的最好,2.5 kg/m2的效果次之,各項指標所反映情況一致,腐熟雞糞5.0 kg/m2用量最適合構樹播種育苗。
關鍵詞: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腐熟雞糞;用量;苗木生長
中圖分類號:S792.99; S7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7-1513-03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age of Rotten Chicken Manure Basic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of Broussoneti papyrifera Seedling
LI Tao,XIA Yu-fang,XIE Gang
(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Using rotten chicken manure as basic fertilizer, three kinds of dosages were set up, inoluding 2.5,5.0 and 7.5 kg/m2 for planting seedling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to study emergence rate, ground diameter, seedling height, leaf area, biomass and ro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ergence rate of 2.5 kg/m2 was 13%,the emergence rate of 5.0 kg/m2 was 17%, the emergence rate of 7.5 kg/m2 was 25%. 5.0 kg/m2 was the best dosage and 2.5 kg/m2 was the second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dexes. 5 kg/m2 of rotten chicken manure was most suitable for seedling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Key words: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rotten chicken manure; dosage; seedling growth
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為??疲∕oraceae)構樹屬(Broussonetia)樹種[1],其生長速度快,常生長在田邊地角,是荒山造林和四旁綠化樹種。構樹果可生食,亦可釀酒,有補腎、壯筋骨、健胃消腫之功效[2]。構樹皮、白色汁液均可入藥[3]。構葉是優(yōu)良的蛋白質飼料,蛋白質含量豐富,達2.4%,且安全無毒,亦可供保健食品添加劑之用[4]。樹皮纖維潔白柔韌,纖維細長,強度大,是生產特種紙和紡織的原料。
構樹是速生樹種[5],構樹苗在白云質石灰?guī)r和石英砂巖發(fā)育的土壤上生長較好,在第四紀紅色黏土、變余砂頁巖、紫色砂頁巖發(fā)育的土壤上生長適中,而在煤系砂頁巖發(fā)育的土壤上生長最差[6]。在構樹造林時對地徑大于1.5 cm的苗木進行截干處理,不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生物量和促進根系生長,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固土保水能力[7]。但關于構樹的播種育苗技術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構樹種子小、苗木發(fā)芽率低、苗木質量不高等問題,而有關這方面的報道很少,育苗中應用施肥技術提高苗木質量的研究還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采用腐熟雞糞作為基肥,通過不同施肥量對構樹播種苗生長特性影響研究,探討構樹的播種育苗施肥技術,為構樹播種育苗中提高苗木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貴州大學林學院苗圃內,地處黔中地區(qū),為104°34′E、26°34′N,海拔1 050 m。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 ℃,7月平均氣溫23.3 ℃,1月平均氣溫4.7 ℃,年均降水量1 178.1 mm,主要降雨期在4~10月,年均空氣相對濕度79%,年平均陰天日數為235.1 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148.3 h。苗圃試驗地土壤由石灰?guī)r發(fā)育而來,pH 7.55,呈微堿性,土壤含水量19.56%,堿解氮含量105.46 mg/kg,土層厚度為40~80 cm,肥力中等。
1.2 材料
種子采自貴州大學校園內生長健壯的同一株構樹母樹,于2009年8月采果。40 ℃左右溫水浸泡1 d后用手揉搓再用紗網除去果核及雜質陰干存放待用,種子平均千粒重2.5 g;雞糞堆積發(fā)酵一個月,使其充分腐熟。
1.3 方法
1.3.1 基肥用量的設置 基肥設置為用量1:2.5 kg/m2;用量2:5.0 kg/m2;用量3:7.5 kg/m2;每個用量3個重復,每個重復樣方面積2 m2。
1.3.2 苗床的整理 將貴州大學林學院苗圃地翻整使土壤結構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2010年4月11日在長6 m、寬1 m、高0.4 m的苗床進行構樹播種育苗的試驗,用0.05%的高錳酸鉀噴灑床面進行土壤消毒,腐熟雞糞作為底肥,澆透水。
1.3.3 種子的處理及播種 采用溝間距20 cm,溝深3~4 cm的條播方式播種,每個樣方播種量2.5 g,播后覆土2 cm,以松針覆蓋。播種后加強幼苗管理,防治病蟲害,同時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1.3.4 調查項目
1)出苗率。
2)苗高:卷尺測定(最大刻度:150 cm,最小刻度:0.1 cm)。
3)地徑:采用游標卡尺在苗木地面處進行測量。
4)葉面積:實驗室用葉面積儀測定葉面積。
5)生物量:采取“全挖法”,挖出3株標準株帶回實驗室分枝、葉、根在烘烤箱內75~85 ℃的溫度下烘8~10 h至恒重,測定其生物量,每15 d進行一次。
1.3.5 數據處理 用SPSS 17.0軟件處理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用量雞糞對構樹出苗的影響
2010年5月10日進行間苗時統(tǒng)計3個不同雞糞用量苗床平均出苗情況。由表1可見,用量3(7.5 kg/m2)的出苗率為25﹪,高于用量1(2.5 kg/m2)和用量2(5.0 kg/m2)的出苗率,且隨基肥用量增大,出苗率增大。
2.2 不同用量雞糞對苗木指標的影響
2.2.1 地徑 地徑又稱地際直徑,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地徑是反映苗木質量最好的指標之一,地徑與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關系緊密;與根體積、苗木鮮重、干重等緊密相關。由于地徑與苗木各部分大小關系密切,其反映苗木質量的可靠性顯而易見,多數研究表明,苗木地徑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長量呈正比。
如圖1所示,不同基肥用量苗木地徑的生長隨時間延長一直處于增長階段,7~9月增長速度較快,之后增長速度緩慢,苗木地徑平均生長量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 的,用量3的最小,三者間差異顯著,說明用量2的施肥效果好于其他二者。
2.2.2 苗高 苗高反映出葉量多少,體現光合能力和蒸騰面積的大小,因此苗高能很好地反映苗木的生長量。
如圖2所示,苗木高度的生長一直處于增長階段, 7月18日至9月25日增長速度較快,之后增長速度緩慢,苗高平均生長量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的,用量3 的最小,三者間差異顯著,說明用量2的施肥效果好于其他二者。
2.2.3 葉面積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小隨葉面積增大而增大,對植物的高度增長和地徑增長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本試驗于2010年7月25日至10月18日對3種施肥用量上的苗木的葉面積進行了測定,苗木平均葉面積用量2的最大,用量1的次之,這與苗木地徑生長和高度生長所反映的情況一致。如圖3所示,用量2的葉面積高于同一時間其他用量的,且一直呈增長趨勢,用量1的葉面積在8月24日前小于用量3的,之后超過用量3的,用量3的葉面積在8月24日后有所下降。
2.2.4 苗木生物量 苗木生物量大小主要看其積累物質多少,干重是反映物質積累狀況最主要的指標,因此也是指示苗木質量的較好指標。研究表明,干重與地徑相關性好,同時,在干重指示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物量方面,其可靠程度與地徑相近。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苗木的生物量或干重是反映苗木競爭能力的最好指標,因為它一般能反映苗木的光合面積、根系大小、莖和枝大小,綜合體現了苗木競爭能力?;薁顩r對苗木的生長有直接的作用。如圖4所示,苗木的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和)平均值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的。在測定期間苗木的生物量一直在增長,用量2樣地內苗木的生物量從一開始到最后均高于其他兩個用量的,8月10日后用量1的生物量超過用量3的。
2.3 不同雞糞用量對構樹根系的影響
于2010年10月18日在不同基肥用量樣地中選取標準株測定其根幅、一、二級側根總根長、生物量及須根的生物量。由表2可知,用量2處理無論根幅、一級側根、二級側根和須根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其他兩個用量處理,用量2作為基肥效果較好,這與地上部分的研究情況一致。
3 結論
1)不同基肥用量苗木的地徑、苗高、葉面積及生物量及根系方面均以用量2的效果較好,即所研究指標均表明雞糞用量5.0 kg/m2條件下所育苗木質量較好。
2)雞糞用量7.5 kg/m2時構樹的出苗率最高,但苗木其他各項指標的生長情況并不好,這與基肥用量過大,產生毒害有直接關系。
3)構樹苗木快速生長期在7~10月,10月以后生長緩慢。
參考文獻:
[1] 張秀實,吳征鎰,曹子余.中國植物志(第二十三卷第一分
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
[2] 渠桂榮,張 倩,李彩麗.構樹的藥理與臨床作用研究述略[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11):1810-1811.
[3] 楊祖達,陳 華,葉要妹,等.構樹葉資源利用潛力的初步研究[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2(1):1-3.
[4] 許 健.新型飼料——構樹[J].中國牧業(yè)通訊,2004(22):63-65.
[5] 黎 磊,夏玉芳,王忠衛(wèi),等.不同巖性土體上構樹苗木的生長效
益[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08,27(3):213-217.
[6] 黎 磊,夏玉芳,王 琿.構樹生長特性研究[J].貴州科學,2010, 28(1):62-66.
[7] 馬偉成,夏玉芳,徐 鈳,等.一年生構樹截干移植后根系生長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23(11):14-16.
1.3.3 種子的處理及播種 采用溝間距20 cm,溝深3~4 cm的條播方式播種,每個樣方播種量2.5 g,播后覆土2 cm,以松針覆蓋。播種后加強幼苗管理,防治病蟲害,同時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1.3.4 調查項目
1)出苗率。
2)苗高:卷尺測定(最大刻度:150 cm,最小刻度:0.1 cm)。
3)地徑:采用游標卡尺在苗木地面處進行測量。
4)葉面積:實驗室用葉面積儀測定葉面積。
5)生物量:采取“全挖法”,挖出3株標準株帶回實驗室分枝、葉、根在烘烤箱內75~85 ℃的溫度下烘8~10 h至恒重,測定其生物量,每15 d進行一次。
1.3.5 數據處理 用SPSS 17.0軟件處理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用量雞糞對構樹出苗的影響
2010年5月10日進行間苗時統(tǒng)計3個不同雞糞用量苗床平均出苗情況。由表1可見,用量3(7.5 kg/m2)的出苗率為25﹪,高于用量1(2.5 kg/m2)和用量2(5.0 kg/m2)的出苗率,且隨基肥用量增大,出苗率增大。
2.2 不同用量雞糞對苗木指標的影響
2.2.1 地徑 地徑又稱地際直徑,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地徑是反映苗木質量最好的指標之一,地徑與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關系緊密;與根體積、苗木鮮重、干重等緊密相關。由于地徑與苗木各部分大小關系密切,其反映苗木質量的可靠性顯而易見,多數研究表明,苗木地徑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長量呈正比。
如圖1所示,不同基肥用量苗木地徑的生長隨時間延長一直處于增長階段,7~9月增長速度較快,之后增長速度緩慢,苗木地徑平均生長量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 的,用量3的最小,三者間差異顯著,說明用量2的施肥效果好于其他二者。
2.2.2 苗高 苗高反映出葉量多少,體現光合能力和蒸騰面積的大小,因此苗高能很好地反映苗木的生長量。
如圖2所示,苗木高度的生長一直處于增長階段, 7月18日至9月25日增長速度較快,之后增長速度緩慢,苗高平均生長量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的,用量3 的最小,三者間差異顯著,說明用量2的施肥效果好于其他二者。
2.2.3 葉面積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小隨葉面積增大而增大,對植物的高度增長和地徑增長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本試驗于2010年7月25日至10月18日對3種施肥用量上的苗木的葉面積進行了測定,苗木平均葉面積用量2的最大,用量1的次之,這與苗木地徑生長和高度生長所反映的情況一致。如圖3所示,用量2的葉面積高于同一時間其他用量的,且一直呈增長趨勢,用量1的葉面積在8月24日前小于用量3的,之后超過用量3的,用量3的葉面積在8月24日后有所下降。
2.2.4 苗木生物量 苗木生物量大小主要看其積累物質多少,干重是反映物質積累狀況最主要的指標,因此也是指示苗木質量的較好指標。研究表明,干重與地徑相關性好,同時,在干重指示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物量方面,其可靠程度與地徑相近。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苗木的生物量或干重是反映苗木競爭能力的最好指標,因為它一般能反映苗木的光合面積、根系大小、莖和枝大小,綜合體現了苗木競爭能力?;薁顩r對苗木的生長有直接的作用。如圖4所示,苗木的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和)平均值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的。在測定期間苗木的生物量一直在增長,用量2樣地內苗木的生物量從一開始到最后均高于其他兩個用量的,8月10日后用量1的生物量超過用量3的。
2.3 不同雞糞用量對構樹根系的影響
于2010年10月18日在不同基肥用量樣地中選取標準株測定其根幅、一、二級側根總根長、生物量及須根的生物量。由表2可知,用量2處理無論根幅、一級側根、二級側根和須根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其他兩個用量處理,用量2作為基肥效果較好,這與地上部分的研究情況一致。
3 結論
1)不同基肥用量苗木的地徑、苗高、葉面積及生物量及根系方面均以用量2的效果較好,即所研究指標均表明雞糞用量5.0 kg/m2條件下所育苗木質量較好。
2)雞糞用量7.5 kg/m2時構樹的出苗率最高,但苗木其他各項指標的生長情況并不好,這與基肥用量過大,產生毒害有直接關系。
3)構樹苗木快速生長期在7~10月,10月以后生長緩慢。
參考文獻:
[1] 張秀實,吳征鎰,曹子余.中國植物志(第二十三卷第一分
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
[2] 渠桂榮,張 倩,李彩麗.構樹的藥理與臨床作用研究述略[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11):1810-1811.
[3] 楊祖達,陳 華,葉要妹,等.構樹葉資源利用潛力的初步研究[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2(1):1-3.
[4] 許 健.新型飼料——構樹[J].中國牧業(yè)通訊,2004(22):63-65.
[5] 黎 磊,夏玉芳,王忠衛(wèi),等.不同巖性土體上構樹苗木的生長效
益[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08,27(3):213-217.
[6] 黎 磊,夏玉芳,王 琿.構樹生長特性研究[J].貴州科學,2010, 28(1):62-66.
[7] 馬偉成,夏玉芳,徐 鈳,等.一年生構樹截干移植后根系生長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23(11):14-16.
1.3.3 種子的處理及播種 采用溝間距20 cm,溝深3~4 cm的條播方式播種,每個樣方播種量2.5 g,播后覆土2 cm,以松針覆蓋。播種后加強幼苗管理,防治病蟲害,同時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1.3.4 調查項目
1)出苗率。
2)苗高:卷尺測定(最大刻度:150 cm,最小刻度:0.1 cm)。
3)地徑:采用游標卡尺在苗木地面處進行測量。
4)葉面積:實驗室用葉面積儀測定葉面積。
5)生物量:采取“全挖法”,挖出3株標準株帶回實驗室分枝、葉、根在烘烤箱內75~85 ℃的溫度下烘8~10 h至恒重,測定其生物量,每15 d進行一次。
1.3.5 數據處理 用SPSS 17.0軟件處理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用量雞糞對構樹出苗的影響
2010年5月10日進行間苗時統(tǒng)計3個不同雞糞用量苗床平均出苗情況。由表1可見,用量3(7.5 kg/m2)的出苗率為25﹪,高于用量1(2.5 kg/m2)和用量2(5.0 kg/m2)的出苗率,且隨基肥用量增大,出苗率增大。
2.2 不同用量雞糞對苗木指標的影響
2.2.1 地徑 地徑又稱地際直徑,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地徑是反映苗木質量最好的指標之一,地徑與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關系緊密;與根體積、苗木鮮重、干重等緊密相關。由于地徑與苗木各部分大小關系密切,其反映苗木質量的可靠性顯而易見,多數研究表明,苗木地徑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長量呈正比。
如圖1所示,不同基肥用量苗木地徑的生長隨時間延長一直處于增長階段,7~9月增長速度較快,之后增長速度緩慢,苗木地徑平均生長量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 的,用量3的最小,三者間差異顯著,說明用量2的施肥效果好于其他二者。
2.2.2 苗高 苗高反映出葉量多少,體現光合能力和蒸騰面積的大小,因此苗高能很好地反映苗木的生長量。
如圖2所示,苗木高度的生長一直處于增長階段, 7月18日至9月25日增長速度較快,之后增長速度緩慢,苗高平均生長量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的,用量3 的最小,三者間差異顯著,說明用量2的施肥效果好于其他二者。
2.2.3 葉面積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小隨葉面積增大而增大,對植物的高度增長和地徑增長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本試驗于2010年7月25日至10月18日對3種施肥用量上的苗木的葉面積進行了測定,苗木平均葉面積用量2的最大,用量1的次之,這與苗木地徑生長和高度生長所反映的情況一致。如圖3所示,用量2的葉面積高于同一時間其他用量的,且一直呈增長趨勢,用量1的葉面積在8月24日前小于用量3的,之后超過用量3的,用量3的葉面積在8月24日后有所下降。
2.2.4 苗木生物量 苗木生物量大小主要看其積累物質多少,干重是反映物質積累狀況最主要的指標,因此也是指示苗木質量的較好指標。研究表明,干重與地徑相關性好,同時,在干重指示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物量方面,其可靠程度與地徑相近。在所有形態(tài)指標中,苗木的生物量或干重是反映苗木競爭能力的最好指標,因為它一般能反映苗木的光合面積、根系大小、莖和枝大小,綜合體現了苗木競爭能力?;薁顩r對苗木的生長有直接的作用。如圖4所示,苗木的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和)平均值用量2的最大,其次為用量1的。在測定期間苗木的生物量一直在增長,用量2樣地內苗木的生物量從一開始到最后均高于其他兩個用量的,8月10日后用量1的生物量超過用量3的。
2.3 不同雞糞用量對構樹根系的影響
于2010年10月18日在不同基肥用量樣地中選取標準株測定其根幅、一、二級側根總根長、生物量及須根的生物量。由表2可知,用量2處理無論根幅、一級側根、二級側根和須根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其他兩個用量處理,用量2作為基肥效果較好,這與地上部分的研究情況一致。
3 結論
1)不同基肥用量苗木的地徑、苗高、葉面積及生物量及根系方面均以用量2的效果較好,即所研究指標均表明雞糞用量5.0 kg/m2條件下所育苗木質量較好。
2)雞糞用量7.5 kg/m2時構樹的出苗率最高,但苗木其他各項指標的生長情況并不好,這與基肥用量過大,產生毒害有直接關系。
3)構樹苗木快速生長期在7~10月,10月以后生長緩慢。
參考文獻:
[1] 張秀實,吳征鎰,曹子余.中國植物志(第二十三卷第一分
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
[2] 渠桂榮,張 倩,李彩麗.構樹的藥理與臨床作用研究述略[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11):1810-1811.
[3] 楊祖達,陳 華,葉要妹,等.構樹葉資源利用潛力的初步研究[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2(1):1-3.
[4] 許 健.新型飼料——構樹[J].中國牧業(yè)通訊,2004(22):63-65.
[5] 黎 磊,夏玉芳,王忠衛(wèi),等.不同巖性土體上構樹苗木的生長效
益[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08,27(3):213-217.
[6] 黎 磊,夏玉芳,王 琿.構樹生長特性研究[J].貴州科學,2010, 28(1):62-66.
[7] 馬偉成,夏玉芳,徐 鈳,等.一年生構樹截干移植后根系生長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23(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