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存霞
摘 要: 器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于音樂作品之中,通過樂器和樂曲蘊涵的美感激發(fā)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
關鍵詞: 器樂教學 打擊樂器 音樂素質
一、音樂藝術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要使藝術教育真正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必須首先加深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一要充分認識到發(fā)展藝術教育事業(yè)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要充分認識到發(fā)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yè)是推動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性的大問題。改革的實質是把以在升學考試競爭中取得好成績?yōu)橹饕繕说慕逃?,轉向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提高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勞動、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器樂教學樂曲的選擇
任何器樂教學都是通過一定樂曲的練習進行的。而小學器樂教學樂曲教材的選擇受到樂器品種的約束,特別是許多優(yōu)秀的大型經典曲目雖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是由于該樂曲主奏樂器學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長度和難度等原因,它們無法直接進入器樂教學課堂,而且要盡可能避免那些枯燥無味練習曲的出現,所以應該以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與樂曲作為練習教材,最好是音樂課里學過的歌曲。從學生的心理看,樂曲的美感與他們的表現欲呈現出相輔相成的依存關系,優(yōu)美的樂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低劣的樂曲則會磨滅學生的表演興趣。因此,在器樂教學中,選擇既適合學生器樂,又具有審美價值的樂曲,是十分重要的。當然為了增加學生的器樂曲目和加強操作實踐,器樂教學還應該和唱歌結合起來。學生在唱歌教學中所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當他們通過學習演唱后,不僅對歌曲的曲調比較熟悉,而且對歌曲的內容和情感表現都能了解和掌握。在這種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樂器演奏出來,既可以為大家伴奏,又可以作為自己的獨奏,是提高學生器樂興趣和發(fā)掘優(yōu)秀器樂曲目的有效方法。
三、打擊樂器的認識和演奏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幾乎所有小型打擊樂器都會在教材中出現。作為打擊樂器的啟蒙教育,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并能正確掌握其正確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一聽、二看、三試、四奏。
1.一聽,培養(yǎng)聆聽習慣。
“聽”是指培養(yǎng)聆聽的習慣。打擊樂器的音色豐富,學生在仔細聆聽的過程中既可以感受樂器各種美妙的聲音,又能培養(yǎng)學生安靜聆聽的習慣。但要讓學生對“聽”有興趣,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教學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學習一種新的打擊樂器時,我先將樂器藏起來和學生做“猜一猜”的游戲,要求學生聽“這種聲音像什么?聲音有什么特點?你聽過嗎?”這時學生會很仔細地聆聽,教室里出奇地安靜。在仔細地聆聽后,讓學生猜猜這種樂器的名字,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非常有效,學生既在游戲中學習,又在游戲中獲得快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2.二看,觀察樂器特點。
“看”是通過對樂器直觀的觀察,找出其特點,看樂器的形狀和材質,結合自己聽到的聲音,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在老師有步驟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發(fā)現樂器的特點,加深對樂器的認識,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的習慣。
3.三試,體驗參與樂趣。
孩子好玩、好動是天性,只讓他們安靜地聽、仔細地看是不夠的,讓他們親身參與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在參與體驗中體會到參與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才能形成持久的音樂學習追求。我的做法是將樂器發(fā)到學生手中,讓他們親自嘗試找出演奏方法,并將自己找到的演奏方法與老師、同學交流,然后總結并互相學習。
4.四奏,規(guī)范演奏方法。
“奏”是指培養(yǎng)正確演奏方法。在“試”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探索演奏方法,并將結果與大家交流、討論,這時可能會出現多種演奏方法,只靠學生獨立總結和選擇是不夠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充分發(fā)揮出來,對結果做出果斷、準確的判斷,然后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演奏方法。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讓器樂教學有聲有色
器樂教學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于音樂作品中,通過樂器和樂曲蘊涵的美感激發(fā)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1.器樂講解示范法。
這是器樂教學新授課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教師結合樂曲,簡介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演奏方法。主要通過教師對器樂演奏的姿勢、指法、呼吸等要點進行規(guī)范性操作表演,使學生能夠通過看和聽直觀性地了解該樂器,且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既方便、靈巧、有趣,又能立竿見影地獲得器樂教學實效。
2.器樂合奏指導法。
由于器樂教學是通過課堂集體教學形式進行的,因此器樂練習和器樂形式應該以齊奏、合奏為主。這些器樂形式雖然不能像個別教學那樣可以集中精力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但是它不僅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五、建立多種獎勵制度,科學評價學生的打擊樂活動
在低年級打擊樂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評價打擊樂活動的結果,還要評價打擊樂活動的過程及學生打擊樂活動的態(tài)度。首先,在學生進行打擊樂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信任。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跟隨節(jié)奏自由選取打擊樂器,開展打擊活動,并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打擊活動。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打擊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打擊樂活動的態(tài)度,教師應予以積極肯定,即使學生打擊的節(jié)奏不是很準確,教師也應該給予精神鼓勵和技能指導。對學生的打擊樂評價不應該以學生打擊的節(jié)奏準不準確為標準,而應該讓學生從活動中感受美、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使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進步,發(fā)現自己的才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龔春燕等主編.小學課堂新模式探索,1999.
[2]高厚永著.民族器樂概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8.
[3]艾伯利斯等著.劉沛譯.音樂教育原理.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