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霞
摘 要: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有一些生物學名詞詞不達意,不能準確表達其含義,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本文總結一些常見的例子,對此加以說明。
關鍵詞: 詞不達意 生物學名詞 含義
生物學名詞是對一些定義的高度概括,很多時候我們能從其名稱聯想到其含義,但有時卻事與愿違,如果只是單純理解字面意思,反而會讓人產生歧義,下面對教材中常見的生物學名詞的含義一一進行解釋。
細胞液:成熟植物細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據了細胞的大部分空間,是細胞內主要的液體環(huán)境,所以細胞液特指植物細胞中液泡內的液體,不能簡單理解為細胞內的液體。
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不是動物體不需要的氨基酸,是指動物細胞自身能夠合成,不需要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的氨基酸。
無關變量: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叫做因變量。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可能還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盁o關”并非與實驗結果無關,在具體實驗中無關變量在對照組和實驗組中必須相同且適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過程中因變量的不同僅與自變量有關。
生物膜: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這個概念涉及細胞范圍,并非整個生物體,即生物膜不是對生物體內所有膜結構的統(tǒng)稱,如胃黏膜就不屬于生物膜。
無氧呼吸:無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沒有氧氣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糖糖等有機物不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盁o氧”并不是指外界環(huán)境中沒有氧氣,無氧呼吸在無氧和低氧時都可以進行。
無籽西瓜:無籽西瓜是三倍體植株,在減數分裂時由于染色體聯會紊亂,無法產生正常的卵細胞,導致三倍體西瓜不育,即沒有種子。但無籽西瓜真的一顆種子都沒有嗎?其實不然,導致單倍體西瓜有“籽”的原因有兩種:一方面三倍體西瓜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細胞,即當細胞中每一對同源染色體的一條都移向細胞的同一極,卵細胞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就能正常受精,只是產生這樣的卵細胞可能性很小,但不代表沒有。另一方面從種子的形成過程來看,卵細胞與精子受精得到的受精卵最終發(fā)育成種子的胚,西瓜的種子包括兩部分:種皮和胚,其中種皮是由母本的珠被發(fā)育來的,三倍體西瓜缺少胚,但仍然具有種皮,從顏色上看,只是沒有或很少有黑色種子,而是白色的種子。
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從位置上看,一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aa雖然等位,但不能稱為等位基因。
單基因遺傳?。簡位蜻z傳病是人類常見遺傳病的一種類型,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這里的“單基因”是一對而不是一個基因。
排卵:雌性動物初情期后,從卵巢直接排出的卵母細胞成熟程度不同,一部分動物排出初級卵母細胞,比如馬、犬等;有的動物從卵巢中直接排出次級卵母細胞,比如豬、牛等,最終這些細胞都要在輸卵管中進一步發(fā)育到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才具備與精子受精的能力。所以這里所講的“排卵”,排出來的并不是卵細胞,實際上,減數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過程中完成的,動物體內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卵細胞。
沖卵:沖卵是胚胎移植技術中胚胎收集的一步操作,指的是配種或輸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沖卵裝置,把供體母牛子宮內的胚胎沖洗出來,簡稱“沖卵”,這里的“卵”不是卵細胞,而是早期胚胎。
精子獲能:精子獲能并不是獲得能量,是指剛剛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與卵子受精,必須在雌性動物的生殖道內發(fā)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后,才能獲得受精能力。精子在成熟過程中,表面覆蓋著蛋白質和多胺類物質,這些物質對精子受精能力有抑制作用,當精子在雌性動物生殖道內運動時,能消除精子表面的抑制因子,促進獲能的發(fā)生。
試管嬰兒: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三課本專題四的首頁有一張嬰兒裝在試管內的圖片,會讓人誤以為嬰兒真的可以在試管中誕生,其實試管動物技術是指通過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體外成熟和受精,并培養(yǎng)發(fā)育到早期胚胎,經移植產生后代。該技術中的早期胚胎一定要移植到受體子宮內才能繼續(xù)發(fā)育,目前實驗室還不能完全模擬雌性動物的子宮環(huán)境,整個技術過程只有受精和早期胚胎發(fā)育是在體外進行的。
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一定用植物的組織才能培養(yǎng)得到一株完整的植株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是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yǎng)在人工配制的培養(yǎng)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yǎng)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所以這里的“組織”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培養(yǎng)的不一定是生物組織,也可以是其他外植體。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只記住生物學名詞,而應該準確理解這些名詞的含義,平時應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龐四喜.“顧名”不可“思義”舉例[J].生物學教學,2014(1):67-68.
[2]張士芳.哺乳動物的精子獲能及其鑒定[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0,18(2):1-3.
[3]周健博.基于選修教材的“植物組織培養(yǎng)”課程開發(fā)[J].生物學教學,2013(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