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瓊
作文評改是一種閱讀,是一種心靈的溝通、交流,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提高。
一、拉著走:示范引路,激發(fā)興趣,交給方法
1. 示范引路,激發(fā)興趣
“樂此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樂在其中。它是學生進行評改的內(nèi)在動力,也是提高習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評改作文的欲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認識評改作文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具體做法是:向?qū)W生介紹古今中外著名作家重視修改自己文章的事例,用事實說明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文章上下過很大功夫。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著名作家都這樣重視修改文章,我們學生也要那樣,反復地去修改自己的每一篇習作。如在一次作文輔導課上,我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詩中的“綠”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讓學生們想想“綠”還可以換哪些詞,在那些詞,這些詞中,哪個詞最恰當。討論完畢之后,教師告訴學生,據(jù)記載王安石先后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后才選定這個“綠”字。讓學生明白想要寫出好的文章就得淺斟慢酌,培養(yǎng)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緊接著,對學生評改作文進行示范性指導,先選出某一單元一兩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精批細改后發(fā)給學生,然后指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改,怎樣去改,改前改后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評改在寫作中的必要性,從而調(diào)動學生評改作文的積極性。
2. 授之以漁,掌握方法
學生認識到評改作文的必要性,懂得為什么評改,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評改什么,怎樣評改,教給方法,讓學生會改作文。學生單獨進行較為困難,我們先走師生共同評改的路子,教師抽出已批閱過的作文一至兩篇,提前印好,學生人手一份,通讀后指出錯誤并改正,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大家討論文后教師提出的問題,這種師生面改的作法,主要是教給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起到示范作用。我把改的內(nèi)容歸納成“三步走”。第一步:“自改三遍”。第一遍,學生快速瀏覽,勾出錯字、病句;第二遍,學生精讀,從頭至尾精批細改,寫好眉批;第三遍,學生粗看,既檢查批改情況,又醞釀總批。第二步:批改要抓關(guān)鍵,抓重點。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確,段落是否分明,語言是否通順,字體是否工整,標點是否恰當。第三步:是要求學生寫好眉批和總批。告訴學生眉批要有針對性,知識性,趣味性,準確性;總批要簡明,富有啟發(fā)性,具體性和建設(shè)性。總的要求是多肯定,少批評。
二、指路走:調(diào)節(jié)難易,培養(yǎng)能力,梯度進步
1. 調(diào)節(jié)難易,鼓勵為主
學生評改學生的作文,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要尊重小作者的原意,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則。當學生辛苦創(chuàng)寫的習作得到肯定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愉快感與成功感。因此,要引導學生毫不吝惜地把真誠的贊美送給自己的同學,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進步,也要加以表揚肯定。批語一定要精當,務求有啟發(fā)性和導向性,三言兩語,指點迷津,使學生有所知,更有所悟。這樣每篇改動不多,學生打開作文本,所見的是萬綠叢中點點紅,他們就會對批改、點撥情不自禁的賞析,從而受到熏陶啟迪,獲得深刻的教益。為了調(diào)節(jié)難度,引導學生多人合作改一篇,教師將班上作文寫得較好的一部分學生組織起來,分成幾人一個小組,小組之間共同對一篇文章進行修改,幾個人相互討論,共同交流,由一人執(zhí)筆,對這篇作文作適當?shù)呐?,寫出眉批和總批。好差搭配改一篇,?jīng)過兩輪次的批改后,這部分的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批改的方法和技巧,批語也寫得像模像樣了。此刻,要充分發(fā)揮這部分學生的潛能,以好帶差,來促進和帶動其他學生,使之人人能改,人人會改,共同提高,能力弱的學生要求先從字、詞入手,能改出錯字、錯詞即可,具體的批語由能力強的學生執(zhí)筆。與此同時,對于這兩類學生都會有不同層次的提高和收獲。
2. 培養(yǎng)能力,梯度進步
每次評改作文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將得分高的作文展示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體作平臺展示,或者復印分發(fā)給全部學生,或者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情朗讀。得分低的作文的評議要讓作者既明白作文的不足之處,自尊心又不受到傷害,以促進其努力寫作。對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作文要給予充分肯定和褒揚,對文章中的不足也要言之有理,提出其希望。這樣,學生互改作文它改變了學生作文、老師改文的傳統(tǒng)習慣,它消除了學生聽作文評講課時擔心批評、只望表揚而惴惴不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積極性高,氣氛熱烈,真正做到了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其次,采取教師批閱與學生互相評改相結(jié)合的方法——多評綜合,師生互動,這種作文評改方式開拓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看著走:縱深探究,還原主體,交流提升
學生相互評改,是把教師從包辦作文評改中解放出來的有效方式,也最能體現(xiàn)新課標的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何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呢?我的做法為:一是教師初評,將學生的作文進行分類組合,力求優(yōu)中差搭配好,然后按四人一組分為若干份。二是學生自由組合(最好是座位前后),四人一小組,選出小組長。組長將教師分發(fā)的四篇作文編號,然后分發(fā)給每個組員。三是按照教師批改作文的要求,學生批改作文,寫好眉批和總批。每個組員看完一篇作文后,按編號將所給分數(shù)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組員之間交換作文,評完四篇后,將分數(shù)交給小組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拿不準的問題,可以在組內(nèi)商量、辯論,也可以請老師參與解決。組長匯總分數(shù),將分數(shù)寫在作文上。每次要求組長從四篇作文中找出一篇得分高和一篇得分低的,組織全組人員進行評議,要說得具體,說清為什么給高分,為什么給低分,做到給分有據(jù),扣分有理。最后,學生做筆記,寫后記。在批改或復閱本組其他學生的作文時,要求學生把妙語佳句、新穎的開頭結(jié)尾、好的寫作方法記下,為以后寫此類文章積攢經(jīng)驗。互改互評具有新鮮感,是喚取學生興趣的第一要素,這樣,學生的每次作文都會有一個升華。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