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少玲
后進生與其他學生相比,更容易犯錯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小學到初中,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并不是三兩天就形成的,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任重道遠。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適時、耐心、有理、生動的教育。
一、后進生犯錯后的心理剖析
1. 后悔痛苦心理。
青少年由于身心迅速發(fā)展,自我評價能力明顯提高,他們對客觀事物的好壞是非往往急于做出自己的判斷,獨立感增強;且又由于處于這一階段的青少年的世界觀具有不穩(wěn)定性,他們的道德認識,心理品質還處于淺表和不穩(wěn)定狀態(tài),容易沖動。這種矛盾導致了他們往往在不正確的觀念影響下產(chǎn)生錯誤的行為,給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以可乘之機。
2. 害怕處分心理。
中學生已學過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課,甚至懂得一些法規(guī)。學生不是法盲,紀律盲,違紀犯錯與處罰制裁的關系他們并非一無所知。自尊是每個人的心理需要,中學生的自尊心很強,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羞恥感也相應發(fā)展起來。這種怕處分的心理是壓抑的,痛苦的,能否恰當處理問題,會直接影響他們對錯誤的認識。
3. 破罐子破摔心理。
有些學生可能思想品德差,是非判別能力低下。面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家長的批評往往不可能使其認識錯誤,反而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并且在他們內心,因為沒有得到教師、家長的認可而心理不平衡,產(chǎn)生了對外來教育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
4. 自我原諒心理。
一個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產(chǎn)生了尖銳的爭端,影響了上課。這是有些學生犯錯誤后出現(xiàn)的自己原諒自己,自己給自己找犯錯的借口與辯護詞的心理.基于這種心理,他們總是避重就輕,不肯徹底地承認錯誤。
5. 拒絕認錯的心理。
雖然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看問題容易偏激,常用主觀片面的眼光看周圍的一切,并在自我內心筑起一道外來影響的堤壩。追其究竟,不外乎是以他人錯誤推諉、掩飾自己的錯誤,或者是內心認錯但嘴上強硬的逆反心理在作祟,這都起源于學生的意志品質的不健全。
二、如何對犯錯的后進生進行教育
1. 要充分尊重學生。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钡莱隽巳硕夹枰獎e人的尊重的道理。我總喜歡用這句話來向學生說明人與人如何交往。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只有取得學生信任,教師才有威信,才能發(fā)揮教育者的作用。
2. 要對學生給予愛心。
要贏得后進生的尊重,就要對他們有一顆真誠的愛心。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直接動力和具有核心意義的心理因素。只要也只有對學生充滿無私的愛,才能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傾注滿腔熱情,千方百計尋求辦法,任勞任怨地做好轉化工作。
3. 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吝嗇老師的贊揚。
教師不但自己要尊重差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優(yōu)秀學生聽到別人對他們的贊揚多了,他們對老師的贊揚習以為常,邊際效用相對較小。相比之下,后進生鮮少受到表揚,當聽見老師的贊揚,激勵他們取得更大進步。通過贊揚,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尊;調整他們原來失調的心態(tài),找到教育的契機。
4. 要找一個沒有其他人在場的地方談話,傾聽后進生的心聲。
教師跟后進生談話是必不可少的,找一個沒有其他人在場的地方來跟后進生談話是對學生的自尊心的保護,也是愛心的具體體現(xiàn)。在其他學生眼里,老師找后進生談話肯定是又犯錯做壞事了。因此,當后進生犯錯需要談話時,尤其要注意地點的選擇。如果選擇的地點太多人或過于嚴肅的地方,可能不利于學生把情況說出來。
5. 對不認錯的學生要以誠心、耐心給以期待。
青少年獨立意識強烈,但又容易產(chǎn)生盲目反抗,因為青少年的整個心理并不成熟,他們的獨立性本身還缺乏必要的認識作基礎。面對不肯認錯的學生,不急躁,不發(fā)火,不挖苦,冷靜地分析學生不肯認錯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解除思想上的壓力,一次開導不成,允許學生再去想想。我始終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實踐證明,這句話用在后進生的教育方面也是行得通的。
總而言之,對待后進生,我們必須要“示以愛心,給以關心,堅持耐心,樹立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嚴而有度,教而有方,才能使他們逐步脫離后進生的行列,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