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娜
【摘 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為改變學生怕寫作文的現(xiàn)狀,教師必須進行作文教學改革,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入手,將其引入寫作學習的正常軌道,以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寫作指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提到改作文就會覺得頭疼,學生聽到要寫作文就害怕。學生害怕寫作文無話可說,無物可寫,不知從何下手,要么對作文沒有興趣,不想寫。老師叫苦不迭是因為批改作文費時多、效率低,費力不討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留心觀察生活,捕捉可用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生活內(nèi)涵,寫作文時才會覺得有話可說。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我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才會不斷增強,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jīng)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化等,這些都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轉事物的仔細觀察。
二、加強課外閱讀、充實意外素材
單從課本里學到知識、積累素材還是不夠的,我們要引導學生除了認真學習課文外,還要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意思是說書讀多了,自己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寫起文章就會得心應手。書是前人的經(jīng)驗、智慧的結晶。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同一事物是千差萬別,絢麗多彩。每個作者都有自己觀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風格和語言。那些動人的畫面,精彩的描繪,形象的比喻等優(yōu)美詞句、語段、表達方法都要取之精華的作文基本功。我們要引導學生將外物轉化為內(nèi)物,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會使文章增色生輝?!皶健薄ⅰ皩W?!睂懽魉夭模瑢W之以恒,取之不竭。
三、增加生活體驗,開掘身邊資源
學生通過廣泛閱讀,積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們還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否則,學生還會出現(xiàn)作文提筆難、內(nèi)容空泛的問題。小學生智能發(fā)展還處于低級階段,“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意志的內(nèi)控力弱,我們要根據(jù)“情緒性”的特點,先指導定向觀察,把學生帶進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并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學生作文《春天在哪里》時,在習作前,我就安排學生到田野觀察和體會春天的變化,并組織學生春游,到實地欣賞春天的景觀。春游前,提出觀察要求:注意觀察河流草木、莊稼、小鳥、人等特點,并把自己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材料及時地記下來,為描寫春天的美景作好準備。觀察時,教師給予觀察指導,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在觀察時便會有的放矢,充滿興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欲望。當學生寫出了一篇描寫細致、富有真實感的作文時,教師可在其習作成功之處,寫下醒目贊語,當眾宣讀,表示贊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動力。
四、培養(yǎng)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和素材這還不夠,還需要有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把自己的認識情感、體驗用生動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蘇軾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說讀和寫的關系。其實,閱讀是語文能力訓練與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感知語文文字的知識和規(guī)律,既可以“熟練”文章的條理結構,又在讀的過程中開闊了視眼,訓練了思維,增長了知識。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生,各種條件的限制,閱讀量跟不上是限制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一個重要原因。指導讀書的方法。字、詞、句是寫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詞、好句更是美化大廈的“瓷片”。因此平時我就注意教學生懂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的閱讀上,都要求他們把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體會抄到讀書筆記上,為作文積累語言材料和寫作材料,并想辦法弄清其意義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學以致用。
五、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是: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么,怎么寫。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么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用上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總之,“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在作文教學中,不光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營養(yǎng),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作文表達。
參考文獻:
[1]蔣軍霞.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考試周刊,2013年第94期
[2]紀國慶.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