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泳 李福球 黃金煥
改良電痙攣治療法(MECT)是一種利用短暫電流刺激大腦,引起大腦細胞間同步放電,外源性為大腦帶來一次癇性發(fā)作,從而通過改變大腦內的神經遞質,達到緩解抑郁癥的目的[1]。筆者選取2009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首發(fā)抑郁癥患者進行觀察,采用改良電痙攣療法聯合藥物帕羅西汀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首發(fā)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8例,女47例,年齡14~56歲,平均(35.5±5.6)歲,病程1~12年,平均(5.5±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關于抑郁癥的診斷指南[2]。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14~54歲,平均(36.1±5.2)歲,病程1~12年,平均(5.3±1.5);對照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齡15~56歲,平均(35.0±5.8)歲,病程1~12年,平均(5.7±1.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治療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病例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符合抑郁癥診斷指南要求[3];(2)入選患者HAMD評分,總分>17分以上;(3)所有患者自愿參與試驗,并簽署實驗研究項目及不良反應等情況知情同意書。
1.2.2 病例排除標準 (1)嚴重軀體殘疾患者;(2)既往發(fā)生精神分裂疾病史者;(3)嚴重自殺傾向、癲癇發(fā)作史患者;(4)妊娠、哺乳期女性;(5)麻醉藥及其他肌松類藥物過敏史者。
1.3 治療方法 (1)研究組:采用醒脈通Ⅳ型治療儀(美國),雙側式電極。首次治療前3天,1次/d,之后改為間隔1天1次。每周休息1天(第7天),總治療次數為8~10次;帕羅西?。ㄉa廠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50043),首次治療劑量為20 mg/d,逐漸增加至40 mg/d。治療周期為8周。(2)對照組僅采用帕羅西汀藥物治療,治法和周期同上。注意事項: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禁用其他精神科疾病藥物。
1.4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8周的HAMD評分,對比兩組患者8周規(guī)范治療效果和治療后副反應評定量表(TESS)評價的不良反應差異。
1.5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完全緩解,HAMD減少率≥75%以上;顯效:癥狀控制較好,HAMD減少率≥50%以上;有效:癥狀控制一般,HAMD減少率≥25%以上;無效:癥狀控制不佳或病情惡化,HAMD減少率<25%??傆行?治愈+顯效。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4周、8周HAMD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4周、8周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4周、8周的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后4周、8周的HAMD評分比較(s)分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4周 治療后8周研究組(n=45)18.28±5.20 7.20±2.31 4.02±1.00對照組(n=40)18.93±5.00 10.28±4.27 6.19±2.03 t值 0.021 3.982 5.271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8周后,HAMD評分降低迅速,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HAMD評分改變較慢,治療總有效率為8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6.293,P<0.05),見表 2。
2.3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如胃腸道不適、嗜睡、失眠等,停止治療后即可緩解。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22%,略高于對照組的20.00%,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1.36,P>0.05),見表 3。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抑郁癥是一種精神科常見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癥狀的持久性、反復性的疾病。有報道指出,確診抑郁癥后的患者,終身復發(fā)率為15%~20%之間[4]。該病是目前嚴重威脅社會和諧、家庭穩(wěn)定的精神科疾病之一,給患者及患者家屬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地困擾,長期治療效果不佳,造成患者家庭經濟負擔重、內心壓力大[5]。傳統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經研究數據統計顯示,藥物控制抑郁癥癥狀療效僅達30%~40%[6]。電痙攣治療抑郁癥近半個世紀以來,取得長足發(fā)展,不失為精神科安全、經典的治療方法之一[7]。改良后的電痙攣法是在麻醉劑和肌松藥物的配合下,首先去除肌肉的強直和痙攣發(fā)作,消除肌肉的不良反應,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內心的焦慮和控制,放松患者治療心情,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參與治療[8]。
本院采用改良電痙攣聯合藥物治療首發(fā)抑郁癥患者,觀察患者治療后4周、8周HAMD評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颊咧委?周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44/4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00%(34/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6.293,P<0.05)。研究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抑郁癥狀改善情況較對照組穩(wěn)定??梢婋姱d攣療法在改善患者腦內多巴胺釋放量,平衡多巴胺與5-羥色胺之間釋放量的平衡點非常有效,對于降低患者抑郁癥狀效果明顯。這與陳麗霞等[9]人的報道數據具有一致性。
聯合治療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和食欲不振,與對照組不良反應情況基本相同,這與治療中長期使用肌松藥物有關。治療結束后上述不良反應均能消退,無需對癥治療。有研究發(fā)現,患者對聯合治療后的記憶力減退存在恐懼心理[10],這需要臨床在治療前提醒患者該癥狀發(fā)生的原因及緩解的進度。
綜上所述,改良電痙攣療法治療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療效肯定,不良反應無需對癥治療,停止治療即可緩解,不會增加患者治療費用和家庭負擔,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謝建平,金衛(wèi)東.米氮平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引起的性功能障礙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4):3913-3914.
[2]江述榮,張保華,譚云龍,等.改良電痙攣治療在老年難治性抑郁癥維持治療中的應用[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0,10(3):251-253.
[3]高晶,岳虹霓,毛紅梅,等.肌電生物反饋綜合治療促進痙攣性雙癱型腦癱患兒下肢運動功能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5(1):42-45.
[4]姚軍,吳香巍,張海音,等.舍曲林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首次發(fā)病患者認知功能的相關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1,44(4):202-207.
[5]嚴偉,霍文璟,姚波,等.電針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腦梗死后肌痙攣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2):139-141.
[6]蔡志剛,蘭社紅,陽宇.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2):150-151.
[7]李凝,王學義,宋美,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首次發(fā)病患者的起效時間及對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3):137-140.
[8]丘春柳.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1):845-846.
[9]陳麗霞,田常青,王瑞琴,等.改良電痙攣法聯合帕羅西汀治療首發(fā)抑郁癥病人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10,32(1):32-35.
[10]嚴偉良.安非他酮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治療依從性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10):73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