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杰
在我國膠東半島東部的威海、煙臺、青島等地,分布著這樣一些合院式的民居建筑:斑駁的石混墻體,高高聳起的屋脊,厚厚的海草屋頂,屋頂之上再罩以漁網(wǎng)……這不是原始村落的復(fù)原品,也不是影視劇的拍攝地,而是膠東沿海地區(qū)的特色民居——海草房。它與江南的水鄉(xiāng)民居、西南山區(qū)的吊腳樓、北京地區(qū)的四合院、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樣,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因地制宜的偉大創(chuàng)造。在熱播的娛樂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中,修補海島上的海草房也成為親子互動的活動之一。
海草屋頂
海草房,因海草屋頂而得名,又稱海苔房、海苔草房。海草屋頂使海草房具有了區(qū)別于其他民居建筑的諸多特點。
苫蓋屋頂?shù)暮2菔巧L在5~10米淺海里的海苔等野生藻類。有寬葉狀的“寬葉苔”,有絲狀的“絲海苔”,還有一種介乎二者之間的“二道苔”。這些海草含有大量的鹽鹵和膠質(zhì),用它苫屋蓋頂,既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等優(yōu)點,又有防蟲蛀、防霉爛、不易燃燒、耐久性強等特性。
每遇狂風(fēng)大浪,海潮就會將近海的海草卷向岸邊,沿岸的居民們把這些海草收集起來,曬干后捆成捆以備苫房之用。海草的品質(zhì)也有優(yōu)劣之分,曬干后有“銀屑”的海草最佳,耐腐性最強(經(jīng)過晾曬的海草,其上會有圓點狀的銀白色物質(zhì),膠東人稱之為“銀屑”)。冬季“三九”天收集的海草“銀屑”最多,柔韌性最好。建造一幢普通的海草房,至少要準備5噸以上的海草。
一幢海草房壽命的長短主要取決于海草苫得是否嚴實。苫海草是個技術(shù)活,當(dāng)?shù)厝朔Q“苫房”,多請經(jīng)驗豐富的苫匠操作。苫匠們一般從兩端檐部苫起,每層外露10厘米左右的海草,依次一層一層地向脊部疊壓;少的要苫18~25層,多的要苫28~32層。為了結(jié)實耐用,每苫一層海草還要附上一層麥秸。苫到屋脊的時候,要用和上黃泥的海草壓頂,或者蓋上一層拱形瓦,當(dāng)?shù)厮追Q“壓脊”。除了“壓脊”之外,為了防止大風(fēng)將屋頂上的海草吹掉,朝向大海的一面通常還要罩上漁網(wǎng),用石塊等小件重物做墜子垂腳。苫房是個費時費力的活,一幢海草房得花費三四個人十幾天的功夫才能完成。
與其他民居建筑不同,海草房采用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結(jié)構(gòu)模式,屋脊一般呈50度傾斜,并且脊部兩端的海草要苫得高于中間,做到冬天不積雪,夏天不存水;冬天寒風(fēng)吹不透,夏天陽光曬不透。海草房既防風(fēng)、防潮,又結(jié)實耐用,一般四五十年才需要修葺一次。巧匠苫成的海草房,連續(xù)住上三代人都不用換草。
房屋式樣
膠東半島東部多為丘陵地形,沿海居民順應(yīng)地勢,多選擇陽坡、面海、地形平緩的地方建房。由于平地面積有限,海草房密度較大,鄰居之間“山墻”相連的“接山”現(xiàn)象十分普遍。少的有七八家相連,多的則達二十幾戶,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一溜房”“一趟房”。
海草房以海草苫頂,但其框架仍如北方“上棟下宇”式民居一樣,由墻體與梁檁架構(gòu)。墻體多用附近山坡上的石頭壘砌而成,用大塊的青石做墻基,用小塊的紅石、魚鱗石砌墻體;梁檁則用當(dāng)?shù)禺a(chǎn)的榆木、樗木、松木等做成,粗的做梁,細的做檁。
海草房一般有三合院、小四合院以及一正一廂等式樣。其中,三合院最為普遍,它由北側(cè)3間或5間正房、東西廂房和南側(cè)院墻構(gòu)成。正間(廳堂)為灶臺兼磨房,兩個灶臺分設(shè)在正門的兩側(cè),有“狗道”(煙道)通左右居室的火炕。正間左右依次為二明間(次間)、稍間,或作臥室,或作儲藏間。廂房一般為3間,多用于儲存糧食與雜物。大門開在院墻的東南側(cè),并以廂房的山墻為影壁。小四合院是在三合院的基礎(chǔ)上,再增加一座倒座房。倒座房一般用做客房、磨房或儲藏間。另外,一正一廂是海草房中最為簡單的一種式樣,正房3~5間,一側(cè)廂房多建在西面。
文化特性
海草房是典型的生態(tài)型民居建筑。言其生態(tài),是因為其建筑材料取諸當(dāng)?shù)兀T如海草、石料、木料等等;其建筑式樣應(yīng)對了膠東地區(qū)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的氣候特點。當(dāng)?shù)厝苏f:“住海草屋安靜,晚上睡覺特別香,下多大的雨也聽不見,不像瓦頂房那樣叮叮冬冬敲鼓似的響?!?/p>
海草房還是當(dāng)?shù)孛袼椎某休d物。建造海草房之前要先選地基,擇吉開工;砌墻基時,在基槽的四角要壓上象征元寶的物什,稱“壓寶”;同時,還要煮一鍋熱餃子(餃子形如元寶),寄寓吉祥與幸福。入住之前要舉行“溫鍋”“祭祀”“拉席上炕”“糊窗”“貼窗花”“掛門簾”等一系列民俗活動。入住之后,房前屋后種什么樹也很有講究,如講“門前不植桑,屋后不栽柳”,因為“?!敝C“喪”、“柳”諧“溜”之音。
海草房是當(dāng)?shù)貧v史的物化形態(tài)。在榮成寧津鎮(zhèn)澇灘村,曾發(fā)現(xiàn)“元至正二年”(1342年)的梁木;在寧津鎮(zhèn)寧津所村的南部地帶,至今還保留著創(chuàng)建于明代的屯田軍戶海草房一條街。2006年,榮成市有關(guān)部門曾對轄區(qū)內(nèi)的海草房進行過一次普查,共登記海草房23416戶、95714間。
海草房也是和諧美的化身,給文人墨客留下了遐想的空間。著名畫家吳冠中曾有抒情:“那松軟的草質(zhì)感,調(diào)和了堅硬的石頭,又令房頂略具緩緩的弧線身段。有的人家將廢漁網(wǎng)套在草頂上,大概是防風(fēng)吧,仿佛婦女的發(fā)網(wǎng),卻也添幾分俏麗??匆谎勰菨O家院子,立即給你方穩(wěn)、厚重的感覺。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墻,選材時隨方就圓,因之墻面紋樣規(guī)則中還具靈活性,寓樸于美,譜出了方、圓、橫、斜、大、小、曲、直石頭的交響樂。三角形的大山墻,在方形院子的整體基調(diào)中畫出了豐富的幾何形變化,它肩負著房蓋上外覆的一層厚厚的草頂?!?/p>
歷史上,地處膠東半島的威海、煙臺、青島等沿海地帶多有海草房分布。隨著社會的變遷,海草房的存量日趨萎縮。延至今天,海草房主要集中在榮成的石島、俚島、成山衛(wèi)鎮(zhèn)、港西鎮(zhèn)等沿海漁村。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來濱海養(yǎng)殖業(yè)的大量增多,使得近海已難覓海草;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新建住房也多是磚瓦結(jié)構(gòu),原有的那些海草房因得不到有效保護,多是殘垣斷壁、面目全非,這一狀況令人擔(dān)憂。
【責(zé)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