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古城淮源,水陸暢通,舟車絡繹,商客趨之若鶩。
城有鄭屠,祖上三代,宰牛賣肉為生,方圓百里皆知。
一日,鄭至鄉(xiāng)下買一牛,體健,腰圓,肥碩。鄭屠觀其形,視其膘,樂津津,牽?;卮?,一路思量,穩(wěn)賺一筆。
翌晨,鄭屠差下人,端盆、倒水、放鹽、攪動,置于牛前。少頃,鄭屠提壺喝酒,捉刀近前,欲開宰。
鄭屠目視牛面,忽見牛雙目淚水盈盈,悲戚戚。
鄭屠思忖,牛通人性,已預感其厄運。但他還是舉起屠刀,欲刺之。瞬息,牛兩前腿“撲通”跪于屠,頭叩地連連。鄭屠為之一怔,愕然。
鄭屠尋思,宰牛三十余載,倒于刀下之牛,數以千計,死前掉淚常有,但下跪、叩首之牛,唯今一見。為生計,鄭屠不再多慮,決然動刀向牛,牛頸頓時鮮血汩汩流出,盈于盆。
牛去,凈牛膚。
稍息,鄭屠操刀劃牛,手中之刀忽“咣當”落地,轟然雙膝跪牛,連叩三頭,呆若木雞。
原來,剝皮開膛,見牛腹一小牛。
鄭屠猛醒,牛知己有孕,下跪、叩首乃為子哀求。
母牛愛子,深觸鄭屠,肉不賣,將其埋于曠野,立一墳丘,焚香下跪,叩頭祭拜。
從此,鄭屠戶收刀洗手,立下規(guī)矩:鄭氏后人不許殺牛。
【原載2014年4月21日《甘肅日報·文摘》】
題圖 / 慈母 / 李二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