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生語文課程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和我們的語文教材、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和語文教師的閱讀導向有著密切的關系。基本上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就是淺薄的文化積累,對傳統(tǒng)文化一般持疏遠的態(tài)度,對民族文化的精華缺乏感知,對本區(qū)域的文化缺少傳承,以至于學生對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認知而被當前的大眾文化主導,這導致當前語文學習上的散漫、功利性;第二是缺乏生活的積累,大多數學生常識性的判斷都存在困難,簡單的學校生活,基本上沒有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對于寄宿的高中學生而言,學生的生活因局限于學校,使得他們缺少生活經驗的累積,生活經驗上的邏輯和常識性的缺乏成為學生情商中的硬傷,學生不能從生活習慣和思維認識上轉變觀念,這使得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的學習中出現了較大障礙。第三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蒼白,高中階段學生的價值觀逐漸成型和穩(wěn)定,但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嚴重影響到了學校的教育。如家庭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讓孩子首先從自己的安全、利益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導致孩子缺少愛心,缺少同情心,以至于學生語文寫作中虛假情感的現象相當嚴重,課堂中甚至有對課堂教學的防御性心態(tài)。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進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生,這在語文教學中是必須思考的問題。教學中面臨的上述問題作為教師有些是沒法從根源上去糾正的,導致高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面對著很多的困難。但不能以此作為課堂教學隨意化、簡單化甚至形式化的借口,需通過教學實踐來總結反思,尋找一個解決的方式。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觀念性隱性課程的作用。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習環(huán)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或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guī)范和態(tài)度等。其中觀念性隱性課程,包括隱藏于顯性課程之中的意識形態(tài),學校的校風、學風,有關領導與教師的教育理念、價值觀、知識觀、教學風格、教學指導思想等。
當顯性的課堂教學遇到明顯的障礙的時候,教師運用好觀念性隱性課程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個思考的維度,從而對教學有一個更為完整、科學的把握。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受制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受制于學生的經驗性知識以及情感方面的準備,所以顯性的以應試為目標的語文教學也就舉步維艱。同時觀念性的隱性課程也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個體性的高中語文教師難于影響學校的校風、學風,也難于影響有關教育主管領導的思維觀念,出于對教育事業(yè)的尊重,教師必須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障礙和困境不可能依賴于學生自主的閱讀和學習來解決,只能通過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以及研究性活動的安排來得到有效解決。以下筆者主要從教師的教育理念、價值觀和知識觀三個方面說明觀念性隱性課程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影響。
首先是教育理念 在知識本位的階段,教師主要是傳授知識,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現階段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新課程追求的最高目標。教師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從自身來思考教育是為了什么。從學生的發(fā)展的角度來思考教育,這就會使教師在關注學生紙筆測試的成績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成長。高中語文課程如果單純從應試的角度來處理,內容和形式必然枯燥?,F在的語文教學基本上屬于有本難依的這么一種比較散漫的狀況。特別是寫作課中,我們的課堂教學顯得松散而隨意,尤其是命題作文寫作,就是給學生一個話題,布置完了,就讓學生自己寫,寫完了就做一些檢測性目標的講評。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以教育的本質、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語文教學,以教育理想化的、精神性的范式去要求自己,以現代的教育理念去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依據組織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提高主體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愿意自己讀書,感受事物,觀察分析思考問題。從對語文被動性甚至受迫性的學習狀態(tài)中轉變過來,才能真正感受我們文學、文字和文化之美。
其次是教師的價值觀 教師的價值觀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師生教與學的活動,這樣的影響同時也是深遠持久的。教師用怎樣的價值觀去教育教學,學生就會以相對應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去學習。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嚴謹治學是當代教師普遍性的價值觀。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教學的重心應放在學生身上,以關愛學生的角度去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對語言的邏輯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握,課堂教學應更多側重于學生欣賞水平、文學素養(yǎng)方面的熏陶。從關心學生的未來成長的需要角度,語文教師應該轉變書面測試成績?yōu)橹鲗У膬r值取向。
教師還應該從為人師表的角度去影響學生,以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去促進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實踐者,也是教學的研究者、建設者和開發(fā)者。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會深深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活動。難于想象一個知識水平淺薄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的老師會怎樣指導以及引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態(tài)度都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尤其如此,試想,語文教師都不能引導學生去欣賞文學、文字的美,而只是按書面測試的要求機械的教學,學生怎能對語文、對閱讀有興趣呢?
最后是教師的知識觀 當前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師知識觀,既強調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為知識發(fā)展的受益者,更強調應該敏銳地感知和吸收新知識、新思想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作為現代教師,筆者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去理解知識觀。第一,教師不是全部知識的擁有者,特別是高中教師都是專業(yè)化的學科教師,就必須承認自身的某些學科知識存在不足,這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不能以知識的權威出現,當出現有跨學科知識的情況時,教師應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去開發(fā)課程資源,師生關系的轉變意味著學生主動性的調動。第二,教師無法傳授所有的知識,但可以傳授知識獲取的經驗。語文教師如果單純只是依據參考答案去講課文,學生必然只能機械地去理解文字,教師更多的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文字的駕馭能力,當一個教師以知識的促進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浩瀚的文學海洋里學生才能有游泳的勇氣和技能。第三,教師應努力學習跨專業(yè)的知識,向全科知識型老師努力。教師的成長不能局限于專業(yè)化的成長,在研究本學科知識的前提下也需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說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和哲學等等,以學科的共性、交叉性去思考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會有質的提高,很多困惑都會迎刃而解。
當高中語文教師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困惑時,我們應更多的思考自身,從自身的觀念出發(fā)去思考課堂教學,重視觀念性隱性課程的影響。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課程觀、教師觀,想想平時自己的教學理念、價值觀和知識觀這些教學中隱性的課程對學生學習活動可能產生的影響,只有通過理念上的改變,才能真正從行動上體現出來,成為真正的、受學生歡迎的高中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廣東河源市東源縣東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