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亞萍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腦心電圖室,江蘇 泰州 225500)
不同部位陳舊性心肌梗死伴破碎QRS波與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性研究
凌亞萍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腦心電圖室,江蘇 泰州 225500)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部位陳舊性心肌梗死伴破碎QRS波患者與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碎裂QRS時限與心律失常的相關性聯系。方法將近幾年來的12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有無伴隨破碎QRS波(fQRS)分為fQRS組和非fQRS組,統(tǒng)計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和關聯情況。結果將兩組的室性心律失常、>720個/天、多形性室性期收縮、成對室性期前收縮、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和室性期前收縮3~5級發(fā)生率等數據進行比較,P<0.05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fQRS波與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情況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可作為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預警的重要的心電圖指標。
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破碎QRS波;心電圖
破碎QRS波(fQRS)是對心室碎裂電位的一個反饋,當碎裂電位與人體正常心肌建立傳導通道,將可能導致折返激動反應的產生,造成室性心律變化失常[1]。破碎QRS時限的變化時反饋心室肌電穩(wěn)定性的指標,人體心肌結構、功能表現也可能與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情況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為進一步確定陳舊性心肌梗死伴破碎QRS波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我們對最近幾年來收治的120例患者進行了對比研究分析,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條件為均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急性心肌梗死,病程均在3個月以上;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心電圖傳導阻滯等。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33~87歲,平均61.5歲。所有患者均行12導聯或18導聯心電圖檢查,根據心電圖結果顯示有無破碎QRS,分為A組(fQRS組)和B組(非fQRS組),每組分別為80和40例;將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P>0.05,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所有患者實施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在其日?;顒忧疤嵯?,使用12導聯動態(tài)心電圖分析儀器,于患者胸前放置10個電極,詳細記錄24 h內患者的全息動態(tài)心電圖表現,同時分別記錄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與臨床癥狀表現。1 d后實施統(tǒng)計,并進行分析處理,記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
1.3 判斷標準:①QRS波呈現三項或多項波表現,突出表現為典型的RSR'型,同時存在多種變異現象。多相波主要由S波與R波頓挫與切跡而成,S波切跡多存在于底部;②部分Q波可能存在單個或數量較多的頓挫、切跡,可形成為QRS、QR及Qr型波;③fQRS一般出現在患者冠狀動脈供血部分所對應的導聯范圍內;④存在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傳導阻滯;⑤單個患者心電圖到可表現為不同的形態(tài)特點[2]。
fQRS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為77.5%(62/80),fQRS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為,62.5%(25/40)。將兩組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前期收縮>720個/天、多形性室性期收縮、成對室性期前收縮、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室性逸搏及心率和室性期前收縮3~5級的發(fā)生率等數據進行比較,P<0.05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QRS波群主要代表人體心室肌除極,時限范圍一般在0.06~0.10s之間,任一對心室肌除極造成影響的因素均可能導致QRS波群的時限與振幅發(fā)生變化。破碎QRS波則主要是由人體心肌除極異常所致,包括局部心肌功能異常及傳導失常等。有文獻報道,心肌纖維化瘢痕所導致的傳導異常是引起fQRS波群產生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現為心肌除極的持續(xù)性中斷反應[3]。同樣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其區(qū)域范圍內所存在的心肌也會受到相關影響,導致缺血,進而影響傳導速度,導致動態(tài)心電圖與心室電活動呈現不同步表現。一般電生理學方面認為破碎QRS波是室性破碎電位的反饋,表示患者可能產生心律失常反應。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fQRS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為77.5%,明顯高于非fQRS組的62.5%;同時fQRS組室性前期收縮>720個/天發(fā)生率為29.03%,與非fQRS組對比差異顯著,且fQRS組多形性室性期收縮、成對室性期前收縮、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及室性逸搏及心率發(fā)生率與非fQRS組相比差異明顯。由此可知,fQRS波與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情況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可作為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預警的重要的心電圖指標,能夠反饋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同樣可作為評估其預后情況的關鍵指標。
[1] 馬淑英,呂金蘭,張媛,等.fQRS波預測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2,52(15):15-16.
[2] 趙睿,佘強.碎裂QRS波在評價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1):92-96.
[3] 馬淑英,呂金蘭,楊文波,等.心電圖對陳舊性心肌梗死風險評估的價值探討[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12(6):504-507.
表1 兩組患者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對比
R542.22
B
1671-8194(2014)28-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