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體育學院 徐 輝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 周未艾
中國女子橄欖球運動員腦電競技狀態(tài)診斷分析
● 上海體育學院 徐 輝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 周未艾
生物電是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物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各種電位或電流,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xiàn),包括細胞膜電位、動作電位、心電、腦電等。醫(yī)學界已廣泛應用生物電,如用心電圖儀測量心電圖,用腦電圖儀測量腦電圖,對臨床診斷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腦電在體育運動訓練中應用較少,它可以反映運動員大腦興奮水平、大腦承受運動負荷水平及大腦機能狀態(tài)。本研究運用腦電測試儀對亞洲杯賽和廣州亞運會期間中國女子橄欖球隊員進行測試,并對其腦電競技狀態(tài)加以診斷分析。
研究對象:中國女子橄欖球隊主力隊員,共13名,平均年齡23.25 ± 3.25歲。
研究地點與時間:測試地點為廣東清遠市名將國家足球訓練基地。2010年7月14-20日,2010年11月2-10日共測試2次。2次測試均為運動員日常訓練結束后,安排在晚上進行。第1次測試是在運動員即將參加2010年橄欖球亞洲杯賽前,第2次測試時離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不到20天。
1.2 研究方法
測試法:腦電圖記錄采用國際標準10-20導聯(lián)。記錄安靜、表象訓練、過度換氣等狀態(tài)下運動員的腦電圖。整個18 min的記錄過程要求運動員閉目靜坐,表象競賽要求運動員回憶最能反映自己水平的比賽過程,過度換氣要求運動員以28~30次/min的頻率進行深呼吸。對采集到的運動員的原始EEG進行EEG判讀與分析和腦電地形圖(BEAM)、腦電壓縮譜陣圖(CSA)分析。
對比分析法:對測試運動員的大腦喚醒水平指數(shù)、功率譜能量比值進行對比,運用配對t檢驗組間差異,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其顯著,P>0.05為無差異。
測試儀器:Solar數(shù)字化腦電圖儀(北京太陽科技)。
從表1中可看出,亞洲杯賽前隊員的大腦喚醒水平均值為27.17%,廣州亞運會前隊員大腦喚醒水平均值為29.16%,運動員的平均水平超過國家健將級運動員的大腦喚醒水平。從整體來看,亞洲杯賽前隊員的賽前注意力及興奮狀態(tài)不及廣州亞運會。
從表2中可以看出,配對t檢驗發(fā)現(xiàn),大腦喚醒水平Sig. (雙側) 為P<0.01,說明廣州亞運會和亞洲杯賽前13名隊員的大腦喚醒水平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是用以判斷運動員對訓練量及強度的適應和承受能力的數(shù)值。表1中廣州亞運會上運動員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為1.849,而在亞洲杯賽的比值均數(shù)為1.550。2次比賽前訓練強度相差0.299的比值??梢姡徽撟畲蟊戎颠€是最小比值,廣州亞運會前的訓練強度均明顯高于亞洲杯賽,隊員的疲勞程度也相對較高。而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與國家對廣州亞運會的關注程度較高有一定關系。
從表2中可以看出,配對t檢驗發(fā)現(xiàn),運動員大腦功能譜能量比值Sig.(雙側)為P<0.05,說明廣州亞運會和亞洲杯賽前13名隊員在大腦功能譜能量比值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亞洲杯賽參賽運動員的大腦喚醒水平大多集中在25%~29%的區(qū)域,僅有個別運動員的大腦喚醒水平較高,在30%以上。亞洲杯賽前最低水平為24.68%,最高為31.95%,每個運動員的狀態(tài)較平均,但基本都處于較低的階段。廣州亞運會前最低水平為26.28%,最高水平為31.79%。其中,參加廣州亞運會運動員可分成3組,第1組集中在26%~27%,第2組集中在29%~31%,第3組集中在31%~32%。第1組與第2組之間的差距較大,而第2組和第3組各隊員之間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較大差距,僅有4名運動員處于較低的階段。
亞洲杯賽前運動員的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集中在1.4~1.6,另外3名隊員在1.7~1.9,有1名隊員在1.2~1.3。總體強度都較低,整體分布比較集中,絕大多數(shù)隊員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都有提升的空間。參加廣州亞運會運動員的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分布比較分散,最低1名隊員的數(shù)值為1.6左右,大多運動員都集中在1.7~2.1,有2名隊員在2.2以上,總體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都比亞洲杯賽時高。
表1 運動員大腦喚醒水平與大腦功率譜能量對比
表2 運動員大腦喚醒水平與大腦功率譜能量配對t檢驗
通過對照大腦喚醒水平和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判斷比賽前運動員的狀態(tài)及訓練負荷對其的影響。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隊員大腦興奮水平和大腦承受運動負荷水平適中,但未能達到最佳。從大腦機能狀態(tài)看,亞運會前隊員比亞洲杯賽時整體有所提高。究其原因,第一,亞洲杯賽前訓練,因隊員傷病較多、個別隊員學業(yè)考試等問題,隊伍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訓練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訓練量與強度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亞洲杯賽結束后,隊伍及時對比賽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總結,并制訂了4個月的強化訓練計劃。同時,加強思想工作,為隊員排憂解難,使隊員全心投入最后階段的備戰(zhàn)。訓練主要從實戰(zhàn)出發(fā),以整體攻防為主,加強了身體對抗和體能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個別隊員的生理周期、賽前緊張和賽前訓練量過多等影響了大腦機能的最佳狀態(tài)。
從圖1、圖2可以看出,運動員A在2次運動會中,大腦喚醒水平和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都處于較高的水平,說明該隊員對大賽的適應程度較高,表象訓練和心理訓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運動員B在亞洲杯賽比賽中2項指標都處于中等,但在廣州亞運會的比賽中卻處于較高水平,說明該運動員對于比賽的適應能力較強,面對壓力大的比賽時,反而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水平。2次運動會之間的心理訓練對該隊員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同時2項指標的提高也能反映此階段心理訓練和表象訓練是正確和有效的。運動員C的2項指標在2次比賽中都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說明該隊員對比賽的適應能力不強。雖然廣州亞運會時2項指標較亞洲杯賽時有所提高,但并不明顯,對于比賽的重視程度也不高。運動員D在亞洲杯賽比賽中2項指標都較高,但是在廣州亞運會時2項指標卻有明顯下降,說明該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有待加強,比賽能力不強,心理訓練和表象訓練都需要進一步提高。
圖1 亞洲杯賽賽與廣州亞運會運動員大腦喚醒水平對比
圖2 亞洲杯賽與廣州亞運會運動員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
整體來看,隊員在亞洲杯賽前注意力及興奮狀態(tài)不如廣州亞運會;廣州亞運會前運動員的大腦功率譜能量比值分布較分散,但總體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都較亞洲杯賽時高。
廣州亞運會前,運動員的基本狀態(tài)較好,能夠達到訓練的預期效果。在心理方面,運動員安靜狀態(tài)下能夠達到超過一級運動員的大腦喚醒水平。在適應訓練方面,能夠基本達到比賽的要求,同時對訓練量與強度的安排比較科學。
因此,在日后的訓練中,需加強運動員的表象和模擬訓練,以及訓練后的放松練習。研究顯示,個別運動員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都有提升空間。此外,需加強運動員的心理放松性訓練,同時對個別運動員多加鼓勵,加強固定技術動作方面的訓練。
[1]張振民,周未艾,蔡振華,等.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運動員腦功能特征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2,21(1):452-457
[2]周未艾,何文革,張振明,等.國家跳水隊主力運動員大腦機能狀態(tài)的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4,23(6):649-653
[3]譚郁玲,侯沂.臨床腦電圖學與腦電地形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