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寬
摘 要:物理規(guī)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制約關系,如果對物理概念沒有理解,就談不上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物理概念的教學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物理概念教學效果怎么樣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物理的學習與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內(nèi)涵和外延
初中生感到物理難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沒弄明白。死記公式、題海戰(zhàn)術不是學習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過程、內(nèi)涵和外延,才是學好物理的基本途徑。那么,怎樣進行概念教學呢?下面,筆者從成才角度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概念的引出
(1)從問題中引出概念?!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币墒撬嫉幕鸱N,思維以疑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有解疑,有所進取。因此,問題的提出,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去認識和思考,也能激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如在“相對靜止”的教學中,課本列舉了一個法國飛行員在一次飛行中手抓飛行子彈的故事,這時教師就可順勢提出問題:“飛行員手抓飛行的子彈結果沒有受傷,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整個教室突然“沸騰”起來,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2)從實驗中引出概念。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概念也是實踐的產(chǎn)物,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尤其是有的概念較抽象,難于理解,而初中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缺乏,物理感性認識不足,知識膚淺、抽象思維能力弱。實驗就成為這些同學感性認識的來源,打開神秘金庫的金鑰匙。如在“比熱容”這個概念的引出時,就設計一個相同的加熱器(酒精燈)給相同質(zhì)量水和沙子進行加熱,結果沙子的溫度上升得快,從中引出比熱容這個概念,這樣引得自然,學生接受得輕松,能起到頓悟的作用。又如在教學壓強這個概念時,可采用這樣的演示實驗:用紙盒裝滿沙子,用鐵釘和小塊木板做一個小凳子,鐵釘做凳腳,把小凳子放在沙面上,讓學生觀察,會發(fā)現(xiàn)鐵釘陷進沙子里。接著在凳子上放一個鉤碼,學生會觀察到鐵釘陷進沙子里會更多一些,這時引導學生得出: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效果就越明顯。然后再把小凳子倒過來放在沙面上,再在凳子上放同樣的鉤碼,讓學生觀察,會發(fā)現(xiàn)凳子陷進沙里很少,進而引導學生得出:在壓力一定時,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就越明顯。從而得出: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用壓強表示,壓強大小跟受力面積以及壓力大小有關。這樣,學生對壓強概念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3)從舊知識的復習中來引出概念。往往新概念與學習過的概念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通過邏輯展開,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入。復習鞏固舊知識,然后“繼陳出新”也是教師常采用的方法。如在“內(nèi)能”這個概念的引出時,先復習“機械能的知識”,又復習分子熱運動與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了這些舊知識的支持,引出的“內(nèi)能”就順理成章。
(4)從生活眾多事例中引出概念。先請同學們列舉相關的生活中的事例,然后對這些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的共性,引出概念。如在“動能”這個概念的引出時,引導同學們舉奔流的河水能沖斷橋梁、飛行的子彈能擊穿鐵皮……奔流的河水、飛行的子彈能夠做功,引導同學們找出這里的河水和子彈的共性,這樣“動能”引出就緊密聯(lián)系了生活,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關于運動的認識、關于力的認識、關于電的認識,由于學生認識的局限性,學生獲得的觀點、認識可能存在誤解、錯誤,形成隱概念、前概念和初概念。再如摩擦力,學生可能由于生活經(jīng)驗只注意到摩擦力阻礙物體運動,于是形成摩擦力都是阻力的錯誤認識,那么在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分析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充當動力的例子,最后總結出摩擦力的概念。
(5)從情境引出概念。為深入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帶來積極的因素,教師可通過實驗或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設置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這樣,就容易引出相應的概念,從而也能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探索物理現(xiàn)象的興趣。如在教學聲音的特性時,采用多媒體播放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了,他們都紛紛聆聽,然后自主思索:為什么每個人、每種樂器的音質(zhì)不一樣?……這時,教師就可分別引出音調(diào)、響度、音色的概念,過度非常自然。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引出以后,尋找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然后根據(jù)這些特征用精準詞項給它下定義,這是概念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們在概念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對概念的正確表達,這是學好概念的根本。抓住每一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搞清概念的物理意義和適用范圍,盯住關鍵“字眼”,針對有的學生表達不清、不完全等情況,應在概念的表達上進行嚴格的訓練。如在理解“擴散”這一概念時,同學們會理解為兩種不同物質(zhì)相互接觸時,物體彼此進入對方,應理解為物質(zhì)分子彼此進入對方才恰當,強調(diào)其中的“分子”兩字。又如電磁感應現(xiàn)象,同學們在理解時丟掉“閉合電路”或丟掉“切割磁感線”這樣的例子教學中經(jīng)常會碰到,應想盡辦法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教學中教師還可通過新舊概念對比,啟發(fā)學生分清異同,以便掌握新概念。如在學習“內(nèi)能”時,我們會把“內(nèi)能”與“機械能”聯(lián)系起來……總之,概念教學應注重理解,避免死記硬背。
三、概念的具體化
如果是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舉一些反面例子,從中啟發(fā)學生對概念的靈活運用,解決一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學習了“蒸發(fā)”這一概念后,可以向?qū)W生提出以下問題:夏天游泳的時候從水中上到岸邊,有風吹來的時候會感到冷,為什么?還有夏天扇扇子會感到?jīng)隹?,為什么?夏天往地板上灑些水,過一段時間后,房間內(nèi)為什么沒那么悶熱?……再如學習了“沸騰”后,向?qū)W生提出:在高山上敞開鍋蓋煮食物,食物不容易煮熟,為什么?引導學生得出:水的沸點跟水上方的氣壓有關,還有家中的“氣壓鍋”煮食物熟得快就是這個道理,這樣學生對“沸騰”這一概念就更加理解和掌握了。由于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增強。又如學習了慣性概念后,請同學們舉生活中與慣性有關的例子,然后分析哪些是利用慣性的例子,哪些是防止慣性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有些事物的兩面性……這樣,就能進一步鞏固概念。
總之,概念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們這些在教學第一線的“戰(zhàn)士”要更新觀念,努力探索,不斷進取,以培養(yǎng)更多的學生成才。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第一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