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澤軍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林州市中小學武術開展現狀進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對林州市中小學生對武術接觸的程度,武術課開設情況,師資力量的現狀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做分析研究。通過調查表明,林州市開設武術課的學校占10%,有上課場館的占6.7%學校有專業(yè)武術體育老師的占4.3%,研究認為,林州市中小學開展情況不佳,師資力量上課場館非常缺少。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讓武術在林州市中小學開展的意義更加清晰,促進武術運動在各中小學校中更好的開展。
關鍵詞:中小學;武術;教學;現狀;對策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調查了林州市的部分中小學,以學校部分在校學生、體育教師及學校領導為調查對象,以影響林州市中小學武術教學的現狀和發(fā)展對策為研究內容。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有關武術在中小學的發(fā)展情況的文獻資料,包括教材、專著、期刊、網站等并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和萬方數據庫等查閱、參考了相關的科研論文和學術論文,了解其中有關中小學武術教學現狀的研究成果。
1.2.2調查法
問卷采用現場親自發(fā)放,當場填寫與回收的形式分別對體育教師和學生發(fā)放了問卷;學生部分共計560份,回收512份,回收率91.4%,有效率85%;體育教師部分共計65份,回收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0%。
1.2.3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綜合、分析的方法對收集的資料和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總結出武術在中小學的發(fā)展現狀,找到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2.林州中小學武術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2.1學校武術課開設情況
林州市中小學按照《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開設武術課的學校占10%,偶爾上過武術課但不系統(tǒng)的學校占13.3%,從未上過武術課的學校占76.7%。調查表明,林州市中小學武術教育整體形式不容樂觀,武術在很多學校名存實亡,沒有從根本上在學校扎根,制約了武術的普及與發(fā)展。
2.2中小學武術器材場館情況
武術器械和訓練場所是實施教學大綱和完成武術教學內容的重要保證。有武術器械和訓練場館(包括教室改造而成的簡易訓練房和綜合訓練館在內)的學校占10%,主要分布在縣里和私立學校。無訓練場館但是有部分武術器材的學校占13%。通過調查,武術器械幾乎沒有在體育課中出現過,極少數學校只是在體育課中偶爾教授一些武術基本功、少年拳等內容,主要原因是擔心學生練習武術器械出現安全事故。86.7%的學校沒有任何武術器械,更不用說武術訓練場館,如此看來按照教學大綱實施武術教學無異于紙上談兵。
2.3現行中小學武術教學內容
中小學武術教學內容的變化主要是武術套路的變化,中小學武術主要是順著套路運動形式在進行教材編寫[6]。武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體育的代表,其教學內容不能反映民族體育的群體性和娛樂性特征。武術課內容基本上是基本功和武術動作的組合,僅以套路運動為學校武術內容的全部,既沒有反映武術整體的技術體系,也沒有突出武術的本質特征,而且沒有反映出學生對武術教學內容的興趣。武術的基本技術是攻防技術,武術運動的特點也正是通過這類技術展現出攻防特色。因此,把武術教學內容放在小學三年級以后開設不利于提高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
2.4中小學武術師資情況
在抽樣調查的65名中小學體育教師中,專業(yè)的武術教師很少,只占4.3%,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專業(yè)的武術教師。這就給林州市中小學的武術教學增加了難度,教師的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林州市中小學武術課大部分由一般體育教師擔任,只有小部分武術課由專業(yè)武術教師和外聘武術教師擔任,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顯示我省中小學武術專業(yè)體育教師嚴重不足,學生調查結果與體育教師調查結果相符。這說明目前林州市中小學具有武術專長的體育教師所占比例太少,這種現狀對于學校武術的開展是不利的,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林州市中小學按照《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開設武術課的學校占10%,偶爾上過武術課但不系統(tǒng)的學校占13.3%,從未上過武術課的學校占76.7%。在大部分的中小學校,武術教學內容被舍去,武術在不少學校名存實亡,沒有從根本上在學校扎根,制約了武術的普及與發(fā)展。
3.1.2林州市中小學有武術器械和訓練場館(包括教室改造而成的簡易訓練房和其它訓練館在內)的學校占10%,主要分布在省、市重點中學和武術學校。無訓練場館,但是有部分武術器材的學校占13.3%。86.7%的學校無武術器械和武術訓練場館,按照教學大綱實施武術教學成為紙上談兵。
3.1.3林州市中小學教學內容形式單一,形式單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特別是在中學,“學生喜歡武術,卻不喜歡上武術課”,簡捷、時尚、技擊性強、注重禮儀教育的韓國跆拳道乘虛而入漸受中小學生歡迎。
3.1.4林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中武術專項畢業(yè)的體育教師很少,只占7.7%,很多學校都沒有專業(yè)的武術教師。92.3%的武術課由一般體育教師擔任,武術師資的不足和武術教學水平不高影響著新課程改革下武術課教學效果,制約了我省中小學武術教育的發(fā)展。
3.2建議
3.2.1在現任中小學學校體育武術課開展的情況不容樂觀,需要學校領導教育局加以重視,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為更好的開展武術課,弘揚民族精神做一些必要的工作,改革中小學武術教育勢在必行。
3.2.2目前,在中小學學校中武術的教學設備極其缺乏,是導致武術在中小學的發(fā)展受到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發(fā)展中小學武術,政府和教育機構應加大對學校武術的投入,協(xié)助學校購買及更換設備,保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擴建武術教學場地,確保學生能進行練習及比賽。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充分發(fā)揮學校武術的教育功能,不能再讓學校武術定位不清,作用不明,特色不現,在學校教育中喪失其本身優(yōu)勢。
3.2.3在教學內容上做進一步的改革,其中包括兩方面:第一,改變以往單純地傳授武術技巧,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穿插性的武術精神教育。第二,對以往的武術套路教學進行改革,從觀念上打破套路的束縛。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練習不同的套路,使套路簡短靈活,學生學習起來有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和體育基礎素質水平的差異,貫徹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的教學原則。
3.2.4加大力度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的武術專業(yè)素質,優(yōu)化武術師資隊伍結構。教師專業(yè)素質直接影響到武術教學改革的成敗,因此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如定期培訓進修、經常性地舉行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等,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水平。
3.2.5此外,競技也是武術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學校和社會應大力舉辦武術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此督促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提高武術技能。(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組.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
[2]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N].中國教育報,2004.4.
[3]房宜軍.對新課標下中小學生武術興趣培養(yǎng)途徑與方法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6:54-55.
[4]李成銀.武術套路創(chuàng)編的依據與原理[J].體育學刊,2005.5.
[5]王崗,邱丕相,包磊.重構學校武術教育體系必須強化“拳種意識”[J].體育學刊,2010.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