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培訓對于一線教師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而新的好的培訓模式對于教師培訓來說也很關鍵。以項目實踐活動貫穿教師培訓,這種新型實景培訓模式正在被嘗試應用于福建省高中通用技術教師培訓中去。它將教師培訓過程等同學生學習過程,讓教師更深入的感受一線教學。相對于以往傳統(tǒng)培訓來說,這種實景培訓模式更具系統(tǒng)性、針對性及區(qū)域性。
關鍵詞:教師培訓;項目實踐活動;實景培訓;系統(tǒng)性;區(qū)域性
教師培訓是教育部一直以來都很關心也很重視的項目,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必須“增強培訓的針對性,確保按需施訓”。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同學科不同方案,每個學科都能按照自己學科的特點來做出自己學科的培訓方案呢?本文中筆者將以福建教育學院通用技術學科教師培訓為例來介紹一種新型的實景教師培訓模式——以項目實踐活動貫穿教師培訓。
1 什么是貫穿項目實踐活動的培訓模式
項目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實踐項目為載體的,貫穿教學并承載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它在教學過程中以過程承載知識、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等形式來組織教學,它打破了學科和單元的界限,將教學內容與項目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xiàn)“做中學”和“學中做”,最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并完成的行為產品引導教學過程 [1 ]。在教師培訓中加入項目實踐活動并以此為主題進行基礎及專業(yè)知識等的拓展,將一線教學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重新的認識、交流最終解決。
2 為什么要用貫穿項目實踐活動的培訓模式
2.1 學科教學現(xiàn)狀
通用技術學科作為課程改革的新增學科,意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形成技術認識,進而發(fā)展學生的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的認識上(即通用技術學科的學科價值與存在意義等),因此,必須大力加強。但同時,通用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為教學資源缺乏、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教研能力差等,大部分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實施主要是就教材來教教材,教學方法停留于初級階段、教學效果對學科發(fā)展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必須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和促進。
如何探索出一種教學相長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成為通用技術學科發(fā)展的迫切需要。該方面研究較為深入的有:2013年承擔通用技術國培計劃的北京四中、江蘇、浙江及我省福州、廈門等地區(qū)。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教學方法——以項目活動承載教學內容,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可以使通用技術這一薄弱學科進一步煥發(fā)生機。當然,不管是什么方法,總有利弊雙面性,所以如何能在教學中真正發(fā)揮項目實踐活動的作用,如何選擇更好的項目來承載相關教材內容還值得研究。
2.2 培訓模式探索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不是一個學校一位教師就能做成的,所以需要跨地區(qū)跨省份的交流學習,需要在教研活動及教師培訓中進行。為了更好更快的研究這種新型模式,我們采用實景培訓法,就是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師培訓中來,以項目實踐活動來貫穿培訓,讓教師的培訓過程等同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一來,教師在培訓中,就能先學習到項目實踐教學的新方法,體驗到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優(yōu)缺點,發(fā)現(xiàn)到存在的問題,了解到什么樣的材料更適合自己學校自己的學生采用, 進而確定用什么樣的項目來進行開發(fā)應用。教師在探索項目的同時,也可以充分挖掘當地好的資源,讓開發(fā)出來的項目更具區(qū)域性。
3 貫穿項目實踐活動的教師培訓方案的項目選擇與具體實施
3.1 項目的選擇
在確定了以項目實踐活動貫穿教師培訓這種模式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該項目必須具備(1)可行性: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必須是通用技術教師容易接觸或有一定了解的領域,項目所用到的材料必須是教師能找到或容易找到的,工具也必須是教師能用或是容易學會的;(2)針對性:所學的知識要符合課標要求,最好能解決教材中的某些教學問題;(3)經濟性:所選擇的項目用到的材料最好是環(huán)保的,可多次利用的等等。因為培訓中涉及到場地的使用問題,最好能找到較好的基地校作為實踐操作的場所。
3.2 方案的具體實施
對這種新型實景培訓模式,筆者進行了具體的方案制定,實施可分三個階段來開展。
3.2.1 階段一:項目設計研究階段
以三個環(huán)節(jié)帶動整個項目的實施。環(huán)節(jié)一中先從課標角度探索項目教學,再從教材角度分析如何將項目教學應用好,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項目,了解項目設計中的需求與約束分析,學習優(yōu)秀學校開展項目教學的方法;奠定了以上基礎后,再學習相關項目設計需要用到的專業(yè)知識,如機械制圖、CAD軟件等,并到當地開設較好的學校去觀摩學習。環(huán)節(jié)二在環(huán)節(jié)一的基礎上,進行實際項目的設計與制作,提供項目實踐活動設計手冊,分小組進行,3-4人為一小組,跨地區(qū)組合,促進各地區(qū)的合作交流;在設計完成到制作前,穿插學習木工知識,為后面的作品制作打基礎。環(huán)節(jié)三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項目教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并將設計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累下來,做為后續(xù)教學研究使用。
3.2.2 階段二:項目開發(fā)應用階段
為學員在各自學校實際應用階段。學員運用階段一學到的項目實踐教學相關知識,開發(fā)一個適合自己學校的項目,應用到教學中去,并完成相關任務。要求每位學員設計符合自己學校的項目實踐活動設計冊,并將教學過程以錄像形式呈現(xiàn)出來。
3.2.3 階段三:項目設計提升階段
經過階段一的項目設計研究和階段二的項目具體應用,在階段三會對項目設計做一個整體提升,除了開發(fā)更多更好的項目外,在開發(fā)項目時更要注重融合入信息技術及藝術手段,并學習項目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階段三還在學習的基礎上,加入競賽方式,會用現(xiàn)場比賽的方式考核學員對這種新型教學方法的掌握程度,提升能力。
4 培訓效果分析
為實現(xiàn)高中通用技術一線教師教學方法改進及能力提升等培訓目標,在今年的福建高中通用技術學科萬名骨干教師培訓班采用了這種新型培訓方式,培訓效果顯著。大部分學員在培訓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認真學習培訓知識,積極參與項目設計與制作,仔細匯報、反思及總結,所有小組都設計并制作出了具有個性的項目作品,也有部分老師積累了相關資料準備研究論文的寫作 [2 ]。
以項目實踐活動貫穿教師培訓的這種新型實景式培訓模式,在福建省高中通用技術學科萬名骨干教師培訓班取得了好的效果后,在后續(xù)工作中還將應用于其它班級的培訓中去。它不僅解決了通用技術教師教材難以把握、教不好、學生不愛聽的問題,還提高了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讓教師更好更快的體驗教學,是通用技術學科教學中一個新的教學方法嘗試。但這種教學方法也有它不足之處,一線教師較難開發(fā)合適的項目,這就需要在教師培訓工作中對其進行更詳細更深入的講解,幫助教師合理利用資源,開發(fā)出適合自己學校的個性的項目。
參考文獻:
[1]叢敏,段青,章盛智.基于項目實踐活動的新型通用技術課堂[J].教學與管理,2014(25):13-15.
[2]黃芳,任勝兵,劉高嵩,陳松喬.基于項目實踐的軟件工程本科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湖南社會科學,2009(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