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超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 "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教學肩負著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重任,更需要語文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從教學實踐中切實找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為學生今后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師生合作,認定教學目標
即確定一節(jié)課師生共同探究完成的學習任務,目標的制定意在明確本節(jié)課應該學會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提示學生本節(jié)課要學會什么,怎么去學,學習內容更清楚更明了,是站在學生角度來審視學習內容,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學。如《冬至的夢》一課,根據(jù)新課標對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制定了如下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學會有感情朗讀;2、學會從具體語句中體會人物情感,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悟;3、體會并學習文中有特色的句式應用于寫作。學習目標的確立,解決了學生盲目閱讀、不會閱讀的弊端,明確了讀什么、學什么的問題。
二、激發(fā)興趣,學會探究性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興趣,就談不上自主學習,更說不上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了。
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上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一)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下功夫
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引趣的方式很多,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如:設疑、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謎語引趣等,還可以根據(jù)本地區(qū)風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入。我上《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課的開端引趣是這樣的:先從我校的校名“回民小學”入手,讓學生自由說說回族的民族習慣和節(jié)日風情,慢慢引入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這樣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上課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課堂中質疑問難,積極參與到小組中討論研究。
(二)興趣不能只停留在引入新課層面上,應深入課堂,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這是激活課堂教學氣氛的基礎。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想盡一切辦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做到這一點,教師在40分鐘的時間都應該保持良好心態(tài),微笑面對學生,從容不迫的應對教學,爭取學生在課堂學習上暢所欲言。如果扳著嚴肅地面孔上課的老師,即使教學方案設計得最好,也無法達到教學預定的目標。因為學生面對著扳著面孔的教師,不敢提問,老師提的問題不敢回答,不敢與伙伴合作討論。那么這一堂課就偏離了新課標提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新課標提出的自主探究
并不是說上課時幾個人在一起說說就完了,而是看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及怎樣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尋找解決問題方法以及同學合作討論解決問題。使受教育對象懂得合作討論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學會聽取別人看法與觀點并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中領悟取其精華的道理。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這才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境界。
舉個例子,《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課堂教學設計,我是根據(jù)以下三點來體現(xiàn)教學有效性:
整節(jié)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首先我創(chuàng)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寫課題“賣火柴”三字大一些,“小女孩”二字寫得小一些并問: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打破常規(guī)寫課題,激發(fā)學生讀課文的欲望。通過“你指我認,當小老師領讀”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朗讀環(huán)節(jié)我充分引導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入情入境的讀文,來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不僅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而傷心。更譴責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人們沒有同情心。結合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當時場景,最后教師問:你們覺得小女孩怎么樣?這樣,進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寫、說、看結合。寫話訓練,我主要讓學生寫寫課文的讀后感逐步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
三、多層次設計課堂作業(yè),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作業(yè)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語文作業(yè)是積累、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載體。所以,精心設計好課堂作業(yè),能鞏固新學知識,形成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設計語文作業(yè)。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上可以把作業(yè)設計為知識鞏固性作業(yè)、自主性作業(yè)、討論探究性作業(yè)、實踐性作業(yè)等。從學生個性差異上可以設計適應優(yōu)差生的多層次作業(yè);從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角度設計趣味性作業(yè)等。
讓學生通過作業(yè)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用好自測反饋,完成學習目標
一節(jié)課的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能緊扣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點的練習內容當堂進行檢查。因為班級教學的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檢測內容應有層次性形式要多樣,以基礎練習為主,注意習題的層次和梯度?;y練習既是鞏固,又是反饋,要能發(fā)現(xiàn)問題,尢其是學困生要重點幫扶,以完成學習目標。要注意語文學習特點,檢測內容可以是背誦,小練筆等知識與能力兼顧。
五、注重學生自結,全面培養(yǎng)語文素質
學習目標完成,目標基本達成后,最后的結課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掌握學習方法、知識獲得的一個匯報與交流,如學會怎樣閱讀一篇文章,懂得了什么道理,積累了哪些好詞句,提升了哪方面的能力等。如《冬至的夢》一課在暢談學習收獲時,孩子們說:“我體會到了作者向往、熱愛春天,熱愛生活”時,教師則應追問那我們應怎樣面對生活呢?這樣既感悟了文章的中心又讓孩子明白了熱愛生活的道理。當學生談到了解了一些寫作方法時,教師問如果讓你寫你眼中的春天你能向作者一樣做到用心觀察,用上修辭方法或一些有特色的句式嗎?就在學生信心十足地說“能”時,教師就把它當做一個作業(yè)留給學生,這樣便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都可以提高自身的語文素質。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理念作為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