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
在當今社會,人際溝通和交往日益頻繁,口語表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谡Z表達能力對一個人的學習、生活質量和事業(yè)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谡Z表達能力低下的人,生活上會遇到很多麻煩,比如因說話不得體引起爭執(zhí)、吵架;在事業(yè)上會遇到各種挫折,比如因口語表達不當而導致求職失利,因說話不當得罪領導和同事;在社會交往上也會受到限制,比如因口語表達不當影響和朋友的關系。生活中矛盾重重,工作上處處碰壁,交往中屢屢失敗,既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嚴重的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小學生雖然還沒有踏入社會,但他們也同樣有著自己的交往,只不過交往的對象、范圍和方式有著自身的特點而已。學習口語表達,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人際溝通和交往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他們踏入社會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也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從事基層十多年的語文教育的我,深刻的認識到農村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不足,它直接影響著一個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認真聽話、注意觀察、大膽說話的良好習慣。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準確、恰當的口語表達,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一任務在小學階段本身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正處于成長期,對他們來說,說好每一句話,對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都很重要,對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重視。
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呢?
關于口語表達《語文新課程標準》是這樣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薄稑藴省分羞€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
一、創(chuàng)設口語表達情景
好的交際話題是口語表達得以持續(xù)的必要條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谡Z表達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它的訓練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如何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再現生活?精心創(chuàng)設符合生活實際的口語表達情景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口語表達教學的基本保障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親師”是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接受老師教育的前提,只有有了這個前提,教師才能樹立真正的威信,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你的教育。因此,課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自主的。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著眼學生發(fā)展的可能和潛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這種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還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教師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思維與語言的表達,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進行口語交際,學生只有對口語交際產生興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三、一定要規(guī)范口語表達的語言和得體的言談舉止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當地方言的大量使用給學生的口語表達帶來極大的阻礙。學生口頭語言普遍存在著缺陷,有的語態(tài)不雅,說話粗俗;有的拖泥帶水,夾帶方言土語;有的用詞重復,說話沒有條理等等。教師應注意用書面語言來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要求學生在校內不僅要堅持講普通話,而且力求講好普通話,并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學生口語表達時,教師要隨時糾正其語病,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學生樹立“動口即是練說”的觀念,從而自覺地隨時隨地培養(yǎng)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擴大口語表達的交際密度,讓口語表達“動”起來
口語表達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交換思想、看法、意見,交流經驗、成果、情感,或者尋求幫助,必須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才能進行。其核心是“表達”,這是口語表達訓練不同于以往聽話和說話訓練的一個顯著特征。因此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只有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tài),才能體現表達功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表達”。
五、加強課外延伸,增加閱讀量,閱讀找方法
課堂教學不可能把口語表達變成簡單的公式或提綱,只是展現其一些特點。學?;顒又粸閷W生提供口語表達的訓練機會,而更多的是學生離開學校后可能面對社會的語言和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把口語表達延伸到課外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它具有長效性。短短的40分鐘只為學生表達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表達的大舞臺。因此,鼓勵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根據不同的場合的需要,恰當機敏地進行口語表達,如禮貌用語、日常用語、日常會話、打電話、問路、購物等,讓孩子在實踐中去領會自己的語言是否得體,使用的語言是否與交談的情景相協(xié)調,是否可以為大多數人接受,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該說,對誰說,怎樣說。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閱讀大量的書籍,能豐富一個人的知識。而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也將隨之提高。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一些好的詞匯、句子以及表達方式,從而避免學生在說話時出現不知如何表達的現象。李景陽在《語文教學論》中指出讀書的多種方法:博覽群書,不求甚解——泛覽法;咬文嚼字,字字見血——精讀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法;口誦心惟,熟讀成誦——背誦法;內省體察,聯(lián)想想象——體驗法;結合實際,研究問題——課題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方法加強閱讀訓練,為口語表達打下結實的基礎。
六、注重對學生激勵性評價
口語表達有效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必要手段?!稑藴省分赋觯骸霸u價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表達水平。”由此可知,對于口語表達的評價應注意“重激勵”??谡Z表達是在具體動態(tài)的交際情景中進行的,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口語表達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調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提高口語表達質量的關鍵,所以“激勵”是最好的方法,不但能確??谡Z表達的順暢進行,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認定“我能行”,從而放松心態(tài)。以積極的態(tài)度、流暢的語言大膽交流,讓學生的真言、真情、天性、靈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
七、轉變農村家長觀念,家校聯(lián)合,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與家人的生活是十分的頻繁的,學生的一舉一動好多都是跟家長學來的,農村學生的好多不良的表現是直接和生活有聯(lián)系的,因此要想改變農村學生的口語表達就必須給家長上課,轉變家長的觀念,要求家長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好榜樣,家校聯(lián)合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表率。
總之,對于口語表達這種特殊的課型,我們教師要更加努力,與時俱進,轉變教育理念,準確把握教材,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教學環(huán)境,我想一定能改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有效地提高農村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教育部,出版時間:2001年
[2]《語文教學論》李景陽,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第3版
[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李玉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熊開明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