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燕紅
新課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受到新理念的影響,導致了教學上的一些誤區(qū),影響了教學實質與教學效果。
一、情境創(chuàng)設的誤區(qū)與策略
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因為課堂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與課程的內容沒有實質性的聯(lián)系反而成為了分散學生思維的干擾因素,弱化了教學目的以及學生教學思維的發(fā)展。
我認為,避免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誤區(qū)的產生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應結合引導性的提問
在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了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探究數學,而不是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所以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遵循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用具有引導性的提問來發(fā)揮教學的最大效果。而引導性的提問就是充滿了“數學味”的提問,這種提問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并能為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提供數學方面的支持。
(二)情境創(chuàng)設應不拘泥于生活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在于問題提供方式的差異之分和氣氛營造得是否熱烈,而應歸結為本質上是否引起學習主動作出反應,并在心里造成一種躍躍欲試的求知狀態(tài)。
(三)情境創(chuàng)設應追求實效
創(chuàng)設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體的演示,語言、實物操作、教具演示、研究活動,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tài)、表情都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這樣才能實現(xiàn)富有實效的課堂教學。
二、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與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是有著諸多的優(yōu)點,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不少誤區(qū),不容忽視。
第一,使用和設計不恰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必須與教材相結合,它是為突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能力服務的。而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有許多不恰當地應用多媒體的行為,這樣,不但起不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的作用,還會造成教學與手段脫節(jié),達不到預期效果。
第二,師生角色“失位”。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有些教師,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中,一味強調課堂中練習的容量和密度大小而忽視學生思考、表達欲望,過分依賴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忽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成為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而造成師生角色“失位”。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運用得當,事半功倍,運用不當,事倍功半。為解決好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首先,要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是評價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所在,而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從“輔教”轉變到“輔學”上來。所以,編制課件必須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多媒體教學也不應理解為全堂多媒體演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反饋環(huán)節(jié),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小學生在動中探索知識。
其次,要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的關系。多媒體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還不能達到多元的要求,所以必須慎重選擇,科學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局限性。我們只有目標明確了,我們才能夠作出合理的取舍。
再次,要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學習需要的關系。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全面認識多媒體技術的表現(xiàn)手法,尤其掌握它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的神奇魅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選擇學生最喜歡、教師最擅長、表現(xiàn)最直觀、對達成教學目標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設計。同時,注意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對于問題似懂非懂”時,借助媒體給出一線思路。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實驗或思考過程,必定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誤區(qū)與策略
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能使學生“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弊鳛樾抡n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已被廣泛應用。但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著諸多誤區(qū)。一是無興趣,二是缺少深度,三是組織無序,四是指導乏力。那么,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
一要改變觀念,激發(fā)興趣,相機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合作學習應建立在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基礎上,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要培養(yǎng)意識,強化指導,創(chuàng)設氛圍。加強教師自身的合作意識。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注重自身參與,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xiàn)場地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指導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到、在獲得尊重的基礎上獲得快樂,在自主思考、真誠交流的基礎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過組與組之間地學習競爭培養(yǎng)合作意識,使學生更認真、更投入地融入到合作學習的氛圍中。
三是調控過程,把握深度,達成目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是更清閑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合作學習,從討論的內容、討論的時間等方面調控合作學習過程,提高目標的達成度。要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參與討論和匯報的時間,合作學習自然就能討論出深度,討論出成果,討論出積極性。
總之,合作學習要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在教學中,還有不少教學誤區(qū),這都有待廣大教師和教育教學工作者在不斷的探索中去發(fā)現(xiàn)與改進,讓我們教育教學效果有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