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玲
文學作品的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依據(jù)《標準》進行教學中,我認為初中文學作品教學的復雜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學作品內(nèi)涵的豐富性
尤其是經(jīng)典文學作品,要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它的內(nèi)涵,不是一兩節(jié)課能完成的,經(jīng)常要用三四節(jié)課才行。
例如,《孔乙己》的教學,不說把握情節(jié)、分析人物、理解主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單是小說中所涉及到的封建文化、教育、科舉制度,學生必須要耗費一定時間,才能初步了解。沒有這些了解又會影響對人物的認識,進而影響到對小說主題的把握。這就給文學作品的教學帶來了難度。
二、文學作品課堂教學生成的豐富性
文學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決定了它的課堂教學生成也是豐富多彩的,充分利用好這一課堂教學生成的資源不是那么容易。
教學《父母的心》時,讓學生讀了開頭后,猜測一下這對父母會把哪個孩子送人,學生們做了各種猜測。這時我把原本設計理清情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做了調(diào)整,讓學生們把自己的猜測和文中父母的選擇做了對比,發(fā)現(xiàn)這對父母的做法和他們猜測的不一樣,學生們展開討論,最后明白:在這對父母心中,再富裕的去處也不是“家”,他們先送大兒子,也許正是因為他比弟弟妹妹更能照顧自己,他們也更放心些。就這也舍不得,之后一次次去換,最終又都把孩子要了回來。從始至終這對父母沒有提送吃奶的孩子,為什么呢?學生恍然大悟:多么深沉的父母之心呀!
這次課堂教學生成資源的運用,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作品的主旨,也領悟了作者高明的構思。但這樣的課堂生成資源的運用,我們經(jīng)常難以把握,課后才會意識到。
三、文學作品對學生熏陶感染的深刻性和廣泛性
《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文學作品尤其如此。教學中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注重正確引導學生,才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名著推薦與閱讀〈水滸傳〉》時,學生們張口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哇 ”, 閱讀《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學生對魯達三拳打死鄭屠感到無比痛快。我意識到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發(fā)生的社會背景,領會人物體現(xiàn)出來的不畏強暴、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品質(zhì),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教育他們,我們依然提倡為了維護社會正義勇敢的斗爭,甚至流血犧牲。但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既要明辨是非,還要學會保護自己,見義“巧”為,而不是簡單的“該出手時就出手”,更多的是要學習英雄們的精神與品質(zhì)。
四、文學作品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性
文學作品不僅內(nèi)涵豐富,表現(xiàn)手法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表現(xiàn)手法的出色運用,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主題,也使語言表達具有了無窮的魅力。
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領悟文學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還要學習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在寫作中運用這些手法。理解這些表現(xiàn)手法,體會表達效果,在寫作中熟練地運用不容易做到。另外,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同樣需要學生慢慢掌握。
五、學生對文學作品解讀的多元性
“課程基本理念”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文學作品以內(nèi)容的豐富性、主題的深刻性,學生的解讀更體現(xiàn)出多元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要注意這種解讀只能是“哈姆雷特”。
教學中怎樣讓學生讀出心目中獨特的“哈姆雷特”,又只能讀出“哈姆雷特”,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恰當?shù)匾龑?,適當?shù)胤攀郑寣W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品獨特的魅力,感受作品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魅力。
六、文學作品的教學,散文、小說所占比例較大,詩歌、戲劇相對較少,詩歌多是古詩
古詩的教學主要是誦讀,鑒賞時最重要的是“知人論詩”。要想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必須了解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狀況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
例如,教學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時,只要讓學生了解李白寫作時的經(jīng)歷、思想、背景,詩歌的內(nèi)容、主旨的理解就迎刃而解,對詩歌表達的豪情逸興與郁悶不平就會有深刻體會。
七、小說篇幅長、內(nèi)容豐富,教學費時,可以依據(jù)三要素把握文章
比較而言,散文取材廣泛,不受時空限制,表現(xiàn)方法不拘一格,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學生對散文的學習常會感到困難。線索難以理清,結構難以把握,因而不能準確地把握主旨。語言風格多樣又含義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
由于文學作品所體現(xiàn)出來的復雜性,給文學作品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無論是哪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要重視學生的讀。小說篇幅長,教學中我們怕上不完,留給學生讀的時間就少,實際上,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還很陌生的時候,老師講解再多效果也不大?!皶x百遍,其義自見”,要讓學生通過朗讀、精讀等多種方法閱讀課文,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老師再加以引導和點撥,才不會是蜻蜓點水式的學習。
第二,注重課堂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選擇一個巧妙的切入點,設計一兩個提綱挈領的問題,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重視老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能夠深入淺出地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才會有效。
第三,注重品味文學作品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墩n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文學作品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反復品味,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同時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當然,只有這幾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為文學作品的教學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切實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豐富其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