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毙W階段是兒童口語能力發(fā)展的最佳年齡段,抓住這一有利時期對小學生進行規(guī)范的、嚴格的口語交際訓練,有助于他們學會運用口語,學會與人交際,這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農村學校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卻不盡人意。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概況和問題,我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進入課堂聽課,對部分學生、老師、家長進行訪談等方式,對我縣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教學現狀進行深入的了解,現將調研的做法與結論分列如下。
一、現狀調查
筆者深入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通過聽課、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發(fā)現課堂上有50%的學生回答問題時害羞、不敢大膽與他人交流;13%的學生害怕發(fā)言后因說得不好而被同學嘲笑;曾因被嘲笑后再也不想上臺發(fā)言的占5%;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想發(fā)言但不敢舉手的占15%;說話有一定條理、能自愿舉手回答的占17%。從以上數據來看,我縣的小學生心理素質普遍較差,自信心不足,受挫后不懂得如何調整心態(tài),吸取經驗教訓,為下一次的口語交際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原因分析
(一)學生口語交際現狀原因分析
1.學生興趣不高,缺乏交際欲望
我縣大部分農村小學生課堂上不敢大膽與他人交流,有些學生在低年級時期什么都敢說,可越到高年級越羞于交際。
2.閱讀面窄量少,語言貧乏欠規(guī)范
我縣很多學校沒有圖書室,班級沒有圖書角,即使有圖書室,藏書量也不多,種類少,沒有管理員;學生家庭藏書極少,大部分沒有藏書。又因教師對閱讀課外書的量和時間沒有規(guī)定,很多農村小學生根本就沒有閱讀課外書,更別說形成習慣了。
另外,我縣留守兒童比較多,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不重視,沒有注重語言能力的訓練。
再者,普通話在我縣只是在課堂上的交際用語,在校園、家庭和社會上,人們溝通時都使用方言,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不利于良好語言習慣的形成。
3.說話熱情投入,聽卻粗心不思
口語交際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善聽。但我縣大部分小學生平時說話情緒高漲,熱情投入,但卻不善于傾聽。
(二)學校教育教學方面原因分析
1.教學思想不到位,教師能力不足
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認識不到位,認為口語交際不重要,既然學生們不愿意說,也不會說,那上不上這樣的課程都沒關系。所以,口語交際課很少看到老師們設計專門的系列,安排專門的課時來進行訓練。
2.教學時間不保證,教學效果欠理想
我縣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時間得不到保證,教育部門極少組織專門的口語交際課的活動,而且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也沒有教師愿意選擇口語交際課,加上口語交際分值不多,所以很多教師都是在走過場;有的甚至對口語交際的內容“敬而遠之”。
3.教學引導不得法,評價方式欠多樣
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簡單,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有效的交際情境讓學生交流和互動。課堂上的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評價為次。很多老師都采取教師評價的單一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相互評價、相互交際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交際技巧。
三、對策研究
怎樣改變我縣口語交際課堂上的這些現狀,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課堂交流中敢說、能說、會說,并且說出精彩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大支持力度,健全評價機制,建立共享資源
教育部門制定口語交際教學的管理方案,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鼓勵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在思想上引領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從教法上多做指導。在檢測中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分值占3至5分。還可增加口試,并按一定比例計入總分。平時各層級組織的教研活動,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相互交流、學習、反思,從而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要確保口語交際課的課次,每個課時要求確保學生發(fā)言、討論的時間,并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還應制定口語交際的評價標準,有檢測,有評價,才能促使教師重視、學生努力,口語交際課堂才會有改觀。教研室、各片區(qū)教研組設立專門的資料庫,各兼職教研員、相關的學科教師都可以上傳口語交際的資料到資料庫,達成全縣教學資源共享。
(二)圍繞課標精神,整合生活資源,激發(fā)交際興趣
我縣在自然、社會、人文方面都蘊含著語文課程資源,我們教師要有強烈的生活資源意識,圍繞課標精神,努力開發(fā),并積極運用到口語交際課堂上。例如:“我們很多學生家里都種有砂糖桔,在收獲季節(jié)家里忙不過來時,家長代學生向班主任請病假,讓學生回家?guī)兔φ圩印τ谶@種現象,你有何看法?如果你的家長也讓你這樣做,你會怎么說服你家長?”以此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后,組織小組合作交流、匯報。這樣,既實現了教材的培養(yǎng)目標,又很好地利用了當地資源。
(三)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學生評價回歸
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在具體的交際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的時候,巧設情境,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敢說、會說。課堂上應該打破“唯師論”觀點,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聆聽說話重點,學會質疑別人的說法,并對其說話的內容進行思考,才能進行有效的評價。在評價中,要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四)規(guī)范交際用語,優(yōu)化語言環(huán)境,提高交際能力
在我縣,平常人們交流時所使用的都是方言。例如:“我先吃飯。”會說成“我吃飯先?!辈灰?guī)范的語言就導致學生在交際時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那么,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是加大推普力度;二是加強指導和示范;三是激發(fā)興趣,擴大參與面,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