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林
高中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特點是:思維雖然敏銳,但是缺乏社會經(jīng)驗,看問題比較片面,客服困難的毅力還不夠,遇到困難和挫折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他們有獨立的自主意識,常常作出一些舉動,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對家長以及老師產(chǎn)生質疑,甚至是不信任。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班主任的特殊照顧。
一、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態(tài)度,我們要育才更要育人
育才,是指以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較高的分數(shù),考上更好的學校為目的,將學生淹沒在課本和練習當中,班主任和學生都對學業(yè)有很高的期望,期望值一旦達不到,學生沮喪,班主任失望,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
高考只是一種選拔人才的手段,不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如果本末倒置,就擾亂了學生成長的步伐,給學生和班主任帶來無盡的壓力!筆者從班主任工作中體會到,要結合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班級工作,先談育人,再談育才。兩個方面都不能落下!
二、班主任要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高中生無論是在情緒還是在心智上都處于動蕩的時期,他們需要一個參照物,一個榜樣,來模仿或者是推翻。班主任作為一個與他們相處時間最多的成年人,所擔負的責任也最多。首先,班主任要讓學生們欽佩自己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偶像效應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較大的影響力。其次,是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真誠、坦率是最基本的要素。最后,要以身示范,讓學生知道什么叫做責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班級工作中遇到失誤,要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起自己應付的責任。
記得剛擔任班主任時,有位學生在座位表上其他學生的名字旁寫了侮辱性的字,我沒有深入調查就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了做這件事的學生,因為不知道到底是誰,也沒有明確指明,學生們自動認為是與這個“受害人”交惡的另一位同學,后來真正的“肇事者”找到我,說是她的惡作劇,“受害人”是知道的,我陷入了內疚和自責當中,但沒有勇氣在全班同學面前承認失誤,徘徊良久,最后鼓起勇氣澄清了這件事情,并鄭重向被誣陷的學生道歉。那個被誣陷的孩子開心地說:“班主任,我原諒你!”我覺得無比輕松。這么做,不是必須說明真相,而是要讓學生知道:犯了錯就必須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何人都沒有例外??突f過:“成熟的第一步,是要勇于承擔責任。我們已經(jīng)脫離了將自己的跌倒遷怒到椅子的孩童階段,我們應該直面人生,自己對自己負責,決不為自己的行為找任何借口。”
三、愛和管教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要學會愛學生。避免將成績的好壞拿來做衡量孩子們最重要的標準,老師要發(fā)自內心地去關懷和愛一個學生。很多孩子遠離父母的呵護和照顧,要迅速學會獨立。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級,也要盡力幫助和指導學生,讓他們迅速在一個沒有依賴的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例如聽他們絮叨一下開心和不開心的事,讓他們情感有發(fā)泄的窗口,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給他們指導和意見。
第二,要讓學生們互敬互愛。高中生喜歡張揚個性,自我意識增強,要求別人了解和尊重自己,對待別人以自己的喜好為標準,主觀判斷,行為舉止上難免帶有偏見。如果任由這種偏見蔓延,就會演變成一個一個小群體。班主任要讓學生了解,每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個體,都有優(yōu)點。
第三,師生之間相互敬重。這是愛的基本體現(xiàn)。老師的職能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知識。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才能共贏。
第四,要讓學生愛班集體。在學校里面,班級就是學生的家,這個家的氛圍好了,學生們才能在里面幸??鞓返爻砷L,大家各司其責,學會付出,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珍惜!
管教是對學生們行為舉止合理的約束。
首先,要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孩子們來到學校,都必須面對繁重的課業(yè)。每天不是在聽老師講課,就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們很容易在這些課程和作業(yè)中迷失方向,做事情雜亂無章,沒有條理性。如果任由其發(fā)展,孩子們走向社會,很容易沒有目標,做事沒有效率。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班主任的幫忙。要求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安排相應科目的學習,一旦這個習慣或者計劃形成,就不要輕易破壞,習慣需要延續(xù)性。
其次,要嚴明班級紀律,要求學生自律,明確違反紀律的后果,讓學生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就要求班主任和同學們一起制定一套班級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量化管理,獎懲分明,一視同仁。
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氛圍
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式,甚至是班主任的性格,會極大影響這個班集體的氛圍,相同的班級,在不同班主任的帶領之下,可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景象。如果希望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就需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設計教室、開展各種知識競賽活動、朗誦或背誦比賽、英語拼單詞比賽等等。這些比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讓學生知曉國內外時事,開闊學生的眼界
很多學生以為社會就是他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樣子,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廣闊,而在學校這種“半封閉”式的環(huán)境里,除了手機,他們沒有了解國內外時事的途徑。老師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知曉外界發(fā)生的事情,還可以就此開展思想教育。
比如之前在一次班會課上,我向學生們說起在云貴高原的山區(qū)里,很多孩子的生活學習條件很差。學生們立刻行動起來,自發(fā)自愿地拿出自己小時的衣物和看過的書籍,集中在一起,并附上一張紙,上面寫滿了他們的祝福和鼓勵的話語,找到村莊的地址,以班級的名義寄過去,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給那些兒童的生活帶來改變,感受到世間的溫暖!
在高中這個特殊時期,孩子們需要班主任的悉心引導,班主任給自己定位,也要讓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從入學開始,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班主任就要讓孩子們做好充分的準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具備“愛”的能力。這樣,無論學生們是面對高考,還是步入社會,都有充分的智力和情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