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君
【摘要】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要讓學生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動力,教師必須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有效教學的手段和著力點。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作為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興趣學習數學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82-01 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凡沒有來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辟澘煞虻倪@句話說明興趣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深厚的興趣會促使學生把“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那么,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1.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課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知和新知,因此在選擇導入方法時,一定要找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或學生了解的事件,這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的學習對象上,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產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才能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了體現這一精神,我在教學中進行有益的嘗試。我在教學數學時會根據課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利用了故事導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成為我以后數學課不可缺少的?之一。首先先給同學們講了關于孫悟空的故事,同學們注意力非常集中。當然,我是把故事數學化轉為“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并出示課件圖片。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在火焰山附近有一位賣蘋果的大伯,望著那又大又紅,散發(fā)著香氣的桃子,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桃子可以,我得先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桃子,說:“四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桃子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桃子問:“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蹦敲窗雮€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時引入新課,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興趣盎然,事半功倍。精彩的故事進行課堂開頭,能夠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整堂課,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充滿生機,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達到了教學目的。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情境創(chuàng)設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課標教材中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甚至完全可以通過實際活動來表現。所以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境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環(huán)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地感受數學。如: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請你擺出6根小棒,我比你少3根,你猜我有幾根?同學們我有7根小棒,你比我多3根,你有幾根?請擺出。然后同桌練習。學生在動手做做,動口說說中就掌握起了新知識。再如: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時,我們就舉行了跳繩比賽。同桌是一組,任意找兩組比賽跳1分鐘的個數。一組跳了多少?(加法)哪組跳得多?比另一組多多少?(減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數學學科和學生的特點,合理恰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對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課改精神。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實踐中激發(fā)興趣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fā)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fā)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么是分類知識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20多個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大小分類的;有按形狀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tài)度。
4.以表揚鼓勵為主,在成功中激發(fā)興趣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困生。教師要善于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火花才能迸發(fā)、閃爍。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獎勵“小紅花”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鼓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fā)現問題,發(fā)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才能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使“枯燥”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