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秋燁
【摘要】中考“短文填詞”這一新題型,它把“填詞”和“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考查考生在語篇中綜合運用英語語法、詞匯及正確拼寫單詞的能力。然而平時學生根據語境判斷詞形的能力、拼寫能力較弱。因此,反思當前的詞匯教學,我從存在的問題入手,就當下突破詞匯教學瓶頸提出三點看法:一是運用有效詞匯習得策略,幫助學生過詞匯識記關;二是重視語境, 在語境中運用、學習詞匯;三是幫助學生科學練習、復習,將詞匯學習延續(xù)、拓展、提高。
【關鍵詞】新題型問題英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29-02 我市中考題有一道新題型“短文填詞”,該題是源于以往“綜合填空”,借鑒高考“短文填詞”而設置的題型。它把“填詞”和“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考查考生在語篇中綜合運用英語語法、詞匯及正確拼寫單詞的能力。而從平時學生考試情況可以看出,學生根據語境判斷詞形的能力、拼寫能力較弱,在語境中應用詞匯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教師應反思自己的詞匯教學,當前存在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一、當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以本為本,以綱為綱,依照教材教單詞
在課堂教學中只教課本上出現的單詞,沒有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進行適度擴展、適當的引申,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不能愉快學、輕松學。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原本是我們的詞匯教學的目的之一。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本應該由學生自己去觀察、發(fā)現、理解、思考、猜測、歸納和總結的詞匯或規(guī)律,都由老師完成了。教師只注意到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詞匯教學方法簡單,手段單一
在課堂上,詞匯學習多以教師講解單詞、學生記背單詞為主。這種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要知道:在當前,死記硬背的學生是不可能得高分的。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怂估f:“教英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種方法?!币虼?,在單詞教學中我們應嘗試運用多種形式巧記,如采用兒歌、猜謎語、簡筆畫、構詞法等形式。
(三)詞匯教學缺乏在語境中進行,學生未能有效習得
教師往往在詞匯教學中展示單詞的發(fā)音、意義、用法,同時強調用生詞造句,這樣便自詡教學方法先進,其實不然。當前教材里的詞匯,靠講解和機械操練是不行的。單詞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的思維活動也是借助詞匯進行。人們的交流更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匯,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應在特定的語境中引出,這樣便于學生理解,也可加深印象。
二、當下突破詞匯教學瓶頸的幾點做法
近幾年各地中考試題在降低基礎語法知識要求的同時,加大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真實語境,加強語言的實踐性和運用性。試題盡可能提供和創(chuàng)設真實、完整的語言交際情境,把語言形式、意義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下面這道選擇題:
()——Oh. Im hungry. Mum, can I have the hamburger on the plate?
——No. It tastes_____.
A. delicious B. terrible C. good
這道題就在語境中很好地考查了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如果選了A、C的同學就錯了??梢钥隙ǖ卣f,他們沒有理解語境。
認真反思我們的詞匯教學,結合當前中考試題“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考查重點放在語言運用能力上。”這一形勢,我認為平時在詞匯教學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幫助學生過詞匯識記關,形成詞匯有效習得
把詞匯教學融入聽說讀寫活動中,識記單詞重音形義相結合。詞匯是語言的材料, 聽說讀寫是語言的行為。離開聽說讀寫,無法進行詞匯教學。離開詞匯,聽說讀寫教學也不存在。因此,在詞匯教學時,先讓學生聽,讓學生去辨音。
教師所展示的不是課本里的文字,而是每個詞是由幾個音素、幾個音節(jié)構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要求教師自己示范到位,發(fā)音清晰。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從聽的意義上掌握詞匯。
其次,在詞匯教學中,要注意音、形、義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對應的形聯系起來;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對應的一定的音聯系起來。通過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來各類詞的音、形、義模式聯系。如讓學生把長元音[i:]和she, see, sea, piece等單詞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的形聯系起來。這就解決了學生掌握詞匯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拼寫單詞,讓他們對單詞的音、形、義有初步的感知,做到“見詞讀音、讀音寫詞、見詞知義”。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記憶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詞匯習得。
(二)重視語境, 在語境中運用、學習詞匯
對單詞知識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習詞匯不僅僅是量的擴大,還包括對詞匯認識的擴展和加深,需要在不同的語境中多次體會詞的用法,從而使詞匯知識不斷增長。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很有必要告訴學生詞匯的意義有三:概念意義、語境意義、關聯意義。如下:
每個單詞都有其最基本的詞義,一般是詞典中第一個或前幾個標注的意思,這就是概念意義;一個單詞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引申意思,一般是詞典中后幾個的標注意思,便是關聯意義;一個單詞一般會有多個意思(包括概念意義和關聯意義),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產生特定的意思,有時一個單詞在具體語境中也會產生新的引申意思。例如:buy,v.買,平時讓學生記憶詞組 buy sb. sth. or buy sth. for sb. 但是,看看下面文章猜猜文中劃線句子的buy 之意。
April Fool?蒺s Day is supposed to be a day to play jokes on others in hopes of getting a good laugh and making one feel like a fool. However, the April Fool?蒺s Day of 1989 was quite different for my mom and me.
That day my friend Jimmy and I were playing a game. I had dropped down from a bar(橫木) many times in the past without ever having a problem, but that day the simple act of dropping to the ground became a nightmare(噩夢). I broke my arm.
Jimmy?蒺s dad heard my crying and rushed out to see what was going on. When he saw the problem, he quickly put me into his truck and went inside to telephone my mom and let her know he would take me to the hospital. That day was April Fool?蒺s Day. So Mom was not buying it and really thought all this was a big joke.
在這個語境中,buy 為“相信”之義,整句譯成:因此,媽媽不相信吉米爸爸所說的話,認為只是一個玩笑。
重視語境是進行詞匯教學取得實效的基本原則。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體會詞的意義、搭配和用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大量的反復使用新舊詞匯,同時要注意在語篇中教單詞,學單詞,用單詞,注意詞匯的各種功能。教學western這個詞時,把它放在下面的語境中學,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如:“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France, Canada, America, are called the western countries.”這一句子雖然復雜一點,但可以通過幾個國家名稱及其所屬的兩個洲的詞匯應用,讓學生不但明白人們心中所謂“西方國家”的概念,而且還同時復習了幾個重要國家的拼寫。
再比如,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下意義各不相同,也有必要讓學生掌握。請看下列短語:
at the head of a list(在名單的開頭)
a head of state(國家元首)
from head to foot(從頭到腳)
a department head(一個部門的主任)
三、科學練習、復習,將詞匯學習延續(xù)、拓展、提高
學生了解了單詞詞義和用法,詞匯學習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學習詞匯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這些詞匯,只有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會運用所學到的詞匯。同時,詞匯學習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一段時間不用就會忘記,要和“遺忘”作斗爭就得時常復習。所以,練習和復習是鞏固詞匯教學成果不容忽視的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設置語境化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詞匯
“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活動,它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只有在練習中才能檢驗學習的效果,才能發(fā)現問題。要學好詞匯就需要有足夠的練習次數和練習時間。練習在時間上應該有適當的分配。一般來說,適當的分散練習比過度的集中練習優(yōu)越。關于練習的方式,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類型,并盡量地使它多樣化。
(二)運用記憶規(guī)則減少遺忘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進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后來逐漸緩慢,到一定的時間,幾乎不再遺忘。因此,對剛學過的詞匯應及時不斷重現,不斷加深學生對詞匯的進一步理解,并在運用中強化記憶,而不應等到已經遺忘后再來追憶或重新學習。對剛學過的材料應該及時多加復習,復習的本身就是重復。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的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逐漸加長。重復的次數越多,忘得越慢。復習詞匯時還要注意詞匯之間的聯系。如果把單詞僅看成一個個彼此孤立的語言單位來學習,那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記憶難度大。把單詞進行科學分類,不僅可以幫助記憶,還可以引發(fā)聯想,激發(fā)學生興趣。比如我們可把與“聽”相關的詞匯歸納為listen, listen to, hear, sound等。定期歸納和總結可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詞匯體系。
(三)擴大閱讀量,提高單詞重現率。單詞必須經過多次重現,才能記住。閱讀是最有效的語言輸入途徑之一。學生通過閱讀能在具體的語篇環(huán)境中接觸更多的詞匯,增大輸入量,重新與學過的詞匯見面,再一次加深記憶,同時,這也是對詞匯的一種運用過程。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借助語境推測掌握詞的真正含義,在語篇中運用詞匯的能力。我想,中考“短文填詞”一題的設置就源于此吧!
總之,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改以來中考命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不斷地加大改革的力度,教師要在遵循認知規(guī)律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進行詞匯教學,一定能突破當下詞匯教學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