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花
回顧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的國門被打開,西方帝國主義在侵略中華民族的同時,也蠶食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漢語言文化遭受著西方文化巨大的沖擊。殖民者在殖民地推行他們自己的語言文化,其目的就是要徹底的毀滅掉一個民族!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被蠶食被遺忘,那么這個民族只能永遠存在于文化歷史的回顧中:“文字國之魂,魂亡何所寄,中夏百年內(nèi),文字乃日敝,有心痛器者,能無心驚悸,乃思醒國人,勿自就墳次,國滅尤可復,文字滅不繼。”挽救中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必須先挽救中國的漢語文化。
經(jīng)過成百甚至上千年的戰(zhàn)爭風雨洗禮,中華文化確實改變不少 ,尤其是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以后,西方文化蜂擁而入,新文化運動盲目學習西方文化,建國后,文化大革命肆意破壞傳統(tǒng)文化,所以現(xiàn)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喪失不少,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極大沖擊了中華文化,致使現(xiàn)代很多青少年出現(xiàn)了拜西化,盲目地認為西方文化就是先進的文化,而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人越來越少,能認識上去的人也越來越少,很多人盲目學習外語,出國掙錢,而對我們中華民族最燦爛最輝煌的東西不屑一顧,他們很自豪的站在別國的土地上,用著別國的語言,習慣于別國的文化,而十分興奮地認為自己就是別國的一員時,別國人眼睛里他們只是拋棄了自己的文化的外國人,別國人更自豪,自豪于他們文化的偉大。
有人說:每種文明都是在發(fā)展和融合中,不管埃及、希臘、印度文明都不可能和三千年前一樣,埃及現(xiàn)在都是阿拉伯人,希臘現(xiàn)在信了東正教,混了土耳其血統(tǒng),印度歷史更是一部部被外族換血的歷史,更不要說中國了,至少中國最后留下了漢字,當然這些輝煌都是以前的事情,我們還是應該放眼于未來。如今的中國在瘋狂的學習英語,學生們大量學習外語同時也大量的接受了西方文化,很多學生被西方文化所同化,盲目的西化,忘記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我們不能反對說,學習外語學習西方文化對我們沒有用,如今的中國日益走向國際化,外語的學習與應用也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需要強大自己,我們學習外語的目的是振興中華民族。自然法則是適者生存,我們學習外語應注重為我所用,而不是變?yōu)槠渌幕囊徊糠郑?/p>
況且中西方文化是有所差異的,世界上每個民族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發(fā)展不同必然會導致語言上的差異,由于人文地理不一樣,人們所表達的語言也不一樣。著名的語言學家和翻譯學家都指出:語言深深地根植于社會文化背景中,不了解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就無法理解這種語言的確切含義,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沉淀和深層根基。
大家都知道語文和數(shù)學的學習是青少年兒童學習文化中的必修課,但是很多青少年的家長只是盲目的追求成績,認為小時候?qū)W的東西只要成績高,就是在為以后初中,高中,大學的學習打下一個基礎(chǔ),但是這種思想還是對于青少年兒童教育太簡單了。數(shù)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chǔ)和必要工具,而語文的學習更是十分重要的。漢語是偉大的,它傳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而現(xiàn)在的很多人認為現(xiàn)在的漢語只是會說普通話,可以滿足日常的交流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家長和青少年對語文不夠重視,認識不上去,而導致了很多的青少年在補習各科知識的時候忽略了語文的學習,這就給大家造成了一個不重視語文的假象!但是語文的學習卻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據(jù)報道,去年一年,中國語言編輯學會所統(tǒng)計出來的公共出版物錯誤中,錯別字就有五千多處,被查出的中央和省級文件中出的錯誤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在中國的電影、電視產(chǎn)業(yè)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錯字,用語不當,不符合語法的錯誤,不合邏輯思維的錯誤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媒體對這個問題也是得過且過,這些錯誤誘導了很多人對漢語言的學習和應用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的效果。
我國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源遠流長的文化,我國的漢語言十分偉大,偉大的漢語言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一百多年以前,全世界都認為漢語言是嬰兒的語言,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漢語言是現(xiàn)在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原來在七千多年以前,漢語言也有著很多啰嗦的后綴和字格,在后來的生活應用中,漢語言在不斷的進化,把原本很多沒有用的東西都拋棄了.
語言代表著一個民族,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如果一個人在身居異國他鄉(xiāng)的時候,這時候耳邊響起了熟悉的語言,熟悉的鄉(xiāng)音,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
當今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飛速發(fā)展,一方面推動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進一步參與全球經(jīng)濟的大循環(huán),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世界文化和科學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擴大貧富差距,使各民族和國家喪失了自我精神和文化的支柱,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體現(xiàn)在語言的多樣性,如果語言消亡了,那么用這種語言所傳承的文化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
我國加強漢語學習勢在必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必須加強青少年對漢語言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讓全國人民認識到語言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使人們正確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增加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對媒體語言規(guī)劃進行整治,加強人們?nèi)粘S谜Z的規(guī)范性,引導人們正確使用漢語。開展社會漢語正確使用的科普活動,讓人們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重外語輕母語的做法。加強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紀念活動,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民族精神,保存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只有正確對待外國文化,為我所用,發(fā)展自己的文化,國家才能富強,民族才能振興,人們的生活才能夠美滿安康,社會才會進步。若一味抄襲外國文化,只能永遠限于模仿,不知道以人為本,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教育有什么用?國家怎能夠強大?更何談民族復興?
一種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我們是到了應當加固我們根基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