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福
提高小學生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特別是閱讀能力。一個人一生中要閱讀大量的東西,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不僅要使每個學生在識字不多的情況下,通過拼音擴大學生閱讀量,更重要的是要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為以后的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影響小學生閱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教師,又怎樣把學生培養(yǎng)成愛閱讀、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小學生呢?這是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要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生語文閱讀障礙成因
第一,學生自身的閱讀動機和教師教學行為的目的性是造成學生閱讀興趣缺失的主要原因。閱讀作為一種從書面材料中獲得信息的過程,必然受一定的閱讀動機的激發(fā)、維持和指向。閱讀動機是多維度的,包括內部動機、外部動機、社會性動機與自我效能。閱讀障礙學生自我效能差,缺乏閱讀自信心和閱讀意志,內在動機不強??傊?,閱讀障礙學生閱讀動機弱,閱讀的失敗體驗,使他們閱讀動機水平下降,對閱讀缺乏積極性、主動性,遇到問題逃避,無法保證閱讀的成功。另外,在一部分語文教師眼中,閱讀是為了應付考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xiàn)在:重信息吸收輕整體感悟;重課本材料輕課外讀物;重規(guī)定性閱讀輕自主性閱讀;重精讀解析輕泛讀積累。最終淡化文本理解,缺乏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些缺失,削弱甚至消除了閱讀的精神營養(yǎng)功能,使閱讀成為負擔或痛苦,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也就難以形成,更談不上閱讀積累。
第二,學生不好的閱讀習慣與訓練機會的缺失,是出現(xiàn)朗讀錯誤的原因之一。朗讀是閱讀的一種形式,作為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都有這樣的認同。一個正常的兒童,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他的語感能力會比閱讀習慣差的學生強,朗讀中也不會出現(xiàn)斷詞句、錯漏字詞等現(xiàn)象,因此,加強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十分必要。
第三,閱讀興趣不夠濃厚,閱讀習慣不夠良好,非常喜歡閱讀的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認真仔細進行閱讀的只占一半左右,能在閱讀時自覺做讀書筆記的更少。閱讀能力薄弱。中高段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只有極少數(shù),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靈活運用閱讀方法。
第四,教師指導不夠。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過于注重自己的“講讀”,無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教學時間和任務的限制,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不夠,指導性不強。每天布置學生讀課外書的不多,經常在班上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和經常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和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都只有少數(shù)。
二、小學生語文閱讀障礙的對策
第一,加強朗讀訓練。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多給學生提供朗讀訓練的機會,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朗讀訓練,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對朗讀應有不同的要求:先要求把生詞的音讀準,不要把字詞讀漏等,然后再要求把句子、課文讀通順,在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主題的基礎上再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堂上要多給閱讀習慣差的學生提供朗讀課文的機會,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他以糾正,堅持不懈,就能逐步提高閱讀障礙學生的朗讀水平。
第二,激發(fā)成就動機。閱讀障礙學生由于在閱讀活動中經常遇到困難,就會產生一種避免失敗的傾向,這是一種抑制的力量。閱讀障礙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中,興趣總是不高,容易分心,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逼著孩子練習閱讀。任務過難且長時間不見成效,孩子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對閱讀更加有抵觸情緒,甚至產生厭煩心理。而如果讓他們重復過于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變得敷衍了事,也不能激發(fā)成就動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形式多樣地開展一些閱讀活動,使學生時常對閱讀產生新鮮感、成就感。
第三,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多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這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突破閱讀的難點,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的文章,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并對課堂的有效拓展起到了巨大作。
第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一是讓學生多讀。葉圣陶先生所說:“多讀多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弊x是認識的過程,讀是體會理解的過程,讀是思考的過程,它將無聲的文學化為有聲有色的情境。只有我們認真讀了,才能感受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言,才能體會語言中滲透的情感。二是要多背。背誦是朗讀的升華。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背誦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讀寫能力和發(fā)展記憶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文章的長短可以采用整體背誦(詩歌、短文)和分步背誦(長的課文),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三是記憶。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的美言名句,一閃而過的美言名句只有熟記在心里,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所以要讓每個學生都準備好筆記本,在讀書的同時做好讀書筆記。尤其在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倡導學生讀書的同時拿著筆,把書中的好詞好句圈點出來。摘抄閱讀中得到的名言警句、精彩篇章和精彩的詞匯。僅僅摘抄下來那是不夠的,摘抄下來的知識要經常拿出來讀。只有知識積累到一定的量才會有質的飛躍。只有接觸的東西多了才會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感觸,理解能力才會提升,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有感情朗讀、情境感想、多媒體的應用等,感知文章、理解主題、滲透情感、積累語言,并加以適當?shù)剡\用,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