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并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促使學生獲得和諧健全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
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課堂僅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教學目的也僅是應對考試,常常忽視語文教材中“美”元素價值的體現(xiàn)。因此,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的我們要轉變觀念,要將審美教育與實際教學活動實際結合起來,以確保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獲得大幅度提高。
首先,引導學生體會自然美。例如,教學《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作者通過對錢塘江大潮雄偉奇觀的描寫展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所以,我通過引導學生觀看相關視頻來真正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非凡氣勢,進而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其次,引導學生感悟形象美。眾所周知,故事里每個人物形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他們在彼此的襯托下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鑒賞文本中各個人物的形象中來感悟人性美,同時,也為高質量課堂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將相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廉頗的勇猛、知錯能改的形象,以及藺相如的機智靈活、不畏強權以及豁達的形象,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眼中的廉頗和藺相如形象”。這樣不僅能夠讓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感悟文本中的形象美,進而為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作出貢獻。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內(nèi)容,要借助恰當?shù)慕虒W方法,豐富課堂活動,進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薛翠香.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1(24).
作者簡介:馬琴蘭,女,出生年月:1981.12,本科,就職于青海省循化縣街子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