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圖書館發(fā)展經歷了典籍藏書、官私和書院藏書和近現代公共圖書館等階段。在信息化、數字化影響下,當代圖書館正由傳統(tǒng)圖書館向復合圖書館變遷。圖書館員要適應圖書館的發(fā)展,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從思想、專業(yè)知識、信息技術、外語水平等方面加強建設,以滿足復合圖書館對其工作要求。
關鍵詞:圖書館;復合;館員;素質
作者簡介:楊靜(1979-),女,江蘇南通人,南通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江蘇 南通 226006)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241-02
一、我國圖書館的發(fā)展變遷
何為圖書館,圖書館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機構”。[1]“圖書館”這個詞作為近代舶來品于19世紀末從日本傳到我國,其英文是“l(fā)ibrary”,來源于拉丁語librarium,原義為藏書之所。
如果追溯藏書史,那其實就是我國圖書館產生、發(fā)展及其演變的歷史。我國藏書歷史源遠流長,其演變過程大致是,“早期的藏書活動階段、西方圖書館觀念的傳入階段、改良派和維新派力主學習西方圖書館階段、向近代圖書館轉型階段”。[2]在早期的藏書活動階段,又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典籍收藏時期,二是官私藏書、書院藏書時期。商周時期出現的甲骨文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fā)展的關鍵形態(tài),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這為藏書準備了物質條件。彼時擔任文化事務的史官和宗教事務的卜、貞人把占卜時間、占卜者姓名、占卜的結果等卜辭刻于甲骨上,從而形成早期的文獻。所謂文獻,古指“典籍和有學問的賢人”,今指“有一定歷史價值或學術價值的圖書資料檔案”。[3]因此,就出現了專門進行有目的的收集、積累、整理和儲藏管理的史官。這些史官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古代典籍收藏的雛型。
西周至春秋時期,宗主國與諸侯國專司文件起草與發(fā)布、典籍管理與提供檢閱利用的史官逐漸增多。根據先秦文獻記載,存放文獻的地方的名稱很多,有策府、天府、盟府以及室、周室、藏室等稱呼,可能是分別收藏文獻的處所,并由史官管理。這種專任典籍收藏的藏書室可以說是中國圖書館的起源。
戰(zhàn)國以后,過去的典籍收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轉而成為以官私藏書、書院藏書為主,并且形成了寫本書、印本書和近代機械印刷幾個時期。這是因為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的鞏固和經濟的發(fā)展為藏書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和物質保障。藏書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一是官府藏書;二是私家藏書;三是書院藏書;四是寺觀藏書。秦漢時期主要是簡冊、帛書的盛行時期。自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后導致了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到了東晉,權臣桓玄下令:“古無紙故用簡,非主于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4]從此,簡策開始廢除,簡帛時代結束,圖書進入紙寫本時期。正因為圖書以紙寫本為主,書用紙卷寫作,制作方法簡便,利于流傳,圖書數量激增,從而全面促進各種藏書處所的建立。肇始于隋代的印刷術,到了五代后日漸成熟,導致印本書興盛。從宋代至清末出現各種印刷方法,圖書生產和流通趨向專業(yè)化,官刻、私刻、坊刻系統(tǒng)形成,是中國古代藏書體系走向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由于藏書版本增多,數量劇增,私家藏書目錄相繼編制和流傳,部分藏書家藏書公開,亦有利于文化交流與學術發(fā)展。與官府、私家藏書相互輝映的還有書院藏書。書院是宋元時兼有講學、研究、進修諸種職能的文化教育機構,備有書籍,供學者和生徒使用。書院藏書的來源有朝廷賜送、私人贈送、書院自行購置等。藏書有專門樓庫收藏,并有專門人員管理。藏書利用甚為普遍,在各種藏書類型中別樹一幟,特別在書院教學、著述和研究活動中發(fā)揮了巨大的輔助作用。1901年,清廷詔令各省省城書院改為高等學堂,各府廳書院改設中學堂,州縣書院改設小學堂。書院藏書成為各地中小學校圖書館藏書的重要來源。
到了近代,在維新運動中維新派人士請求開設公共性的藏書樓。“1896-1898年共成立學會87所,學堂131所,報館91所,并紛紛搜集新學、西學文獻,設立藏書樓和閱覽室?!盵1]辛亥革命后,國家又進一步陸續(xù)建立了各種公共圖書館,并且頒布了相關圖書館的法令和法規(guī)。
當代圖書館事業(yè)在黨的各項政策支持下得到蓬勃的發(fā)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1979年7月9日中國圖書館學會成立。全國各地圖書館館舍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并且制定和頒布了一批圖書館法規(guī)。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圖書館也正在向現代化邁進。
二、數字化與復合圖書館誕生
2009年底,執(zhí)掌過世上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大英圖書館的重組和轉變的海倫·興登,從倫敦來到哈佛,著手圖書館的改革。2012年1月19日,花費兩年多時間,經歷構想、調研、準備、設計四個階段后,哈佛圖書館改革正式進入貫徹實行階段。這次改革最重要的轉變是“哈佛圖書館的員工將比現在少”,“一些職位將撤銷,一些職位會有所變更,還有一些新的職位出現”?!肮鸫髮W最大的圖書館懷德納圖書館資源共享部負責人兼作家湯姆·布魯諾發(fā)表博文,將哈佛大學圖書館正在進行的改革,稱為‘大屠殺”。[5]從世界上這兩個最重要的圖書館相繼進行的變革可以看出傳統(tǒng)圖書館的轉型已走到前臺。
圖書館界兩大巨頭之所以相繼實施重大舉措進行變革,就是因為傳統(tǒng)圖書館存在諸多發(fā)展“瓶頸”。首先是經費問題。圖書館經費預算的增長幅度與文獻量和書刊價格的增長幅度不成比例。面對海量的圖書期刊,圖書館往往有心無力,只能量力而行、適度購買。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需求。其次是儲藏空間問題。面對日漸增多的文獻資料,圖書館館舍日益捉襟見肘。因為傳統(tǒng)印刷文獻資料體積較大、存儲密度低,使得圖書館無法保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儲藏。這也是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再次是文獻資料的保存問題。文獻資料由于材質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fā)生變質和白然老化等問題,再加上各種自然的和人為的損害,使文獻資料遭到無法挽回的破損。此外,傳統(tǒng)圖書館固有的不足之處還有:服務對象單一,信息檢索的效率不高,用戶受服務時間、地點、對象的限制,利用率較低,很難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等。這些都使得傳統(tǒng)圖書館舉步維艱。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國際互聯網的建立和廣泛應用,身處于信息浪潮中的圖書館也正經歷著一場以印刷品為主向數字化、電子化、網絡化轉變的重大變革。網絡化、數字化技術正勢不可擋地進入圖書館,沖擊著傳統(tǒng)圖書館的方方面面。數字圖書館的出現把圖書館的發(fā)展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數字圖書館?它是指“對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保存、發(fā)行和利用的實體,其形式可以是具體的社會機構或組織,也可以是虛擬的網站或者任何數字信息資源集合?!盵6]縱觀當今圖書館界的局勢,數字圖書館正成為全球文化科技競爭的焦點之一。各國紛紛建立不同層次、不同規(guī)模的數字圖書館,從各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來看,數字圖書館改變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靜態(tài)書本式文獻信息服務特征,實現了多媒體存取、遠程網絡傳輸、智能化檢索、跨庫無縫鏈接,創(chuàng)造出超時空信息服務的新境界。
傳統(tǒng)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共同之處就是在內容上都是對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儲、開發(fā)和利用,目的都是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不同的是,數字圖書館相對于傳統(tǒng)圖書館來說,在工作重心、工作方式和手段、服務范圍及館藏形式上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前者工作更注重服務而不是以保存為中心,工作手段更強調由自動化向數字化和網絡化發(fā)展而不是手工操作,服務對象更側重為訪問數字圖書館的網絡讀者群體而不是到館讀者群體,館藏形式則更多投入在為數字化信息資源而不是印刷型文獻。所以說,即使從字面上看數字圖書館與傳統(tǒng)圖書館存在著較大的鴻溝,兩者也好似并列而行的軌道,但就實質而言,兩者作為圖書館都在發(fā)揮著圖書館的功能和作用。無論數字圖書館所擁有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和提供的數字化信息服務是多么先進和迅捷,歸根結底還是為讀者服務,還是傳統(tǒng)圖書館的一種延續(xù)和升華,或者說是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功能在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的因應和發(fā)展。數字圖書館不可能也做不到改變其作為圖書館的收集文獻信息、為讀者服務的基本屬性和社會內涵的歷史使命。相反,在涉及到存儲、版權、安全、法規(guī)、人才、經費等一系列問題時,數字圖書館還需要傳統(tǒng)圖書館理論的支撐和指導,甚至人們對待傳統(tǒng)圖書館的態(tài)度都將極大地影響到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這就是“歷史的慣性”在圖書館方面的具體體現。
總之,數字圖書館和傳統(tǒng)圖書館是一脈相承的,數字圖書館是在傳統(tǒng)圖書館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數字圖書館豐富和加深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內涵,但絕不能取代傳統(tǒng)圖書館。從傳統(tǒng)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不僅是過渡與繼承、共存和互補的關系,更是整合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傳統(tǒng)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之間的依賴、發(fā)展、并存和促進關系表明傳統(tǒng)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并不存在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問題。從現實的發(fā)展和長遠的眼光看,兩者將呈現復合的狀態(tài),而成為“復合圖書館”。
三、復合圖書館館員素質建設
傳統(tǒng)圖書館的組織結構無法保障復合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傳統(tǒng)圖書館員的知識結構在現代信息環(huán)境中更無法勝任復合圖書館的工作。所以,圖書館的管理理念、服務方式需要不斷進行調整。作為復合圖書館服務的主體,圖書館員更要順應發(fā)展潮流。圖書館為此應當進行相應的機構重組和人員再配置,加強圖書館員隊伍建設,提高圖書館員個人素質,適應復合圖書館的環(huán)境發(fā)展。
“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的不少員工正被‘趕出去。”[5]這些館員不再管書,而是要努力轉型成信息處理專家,當好科研助手。因此,要勝任復合圖書館的館員工作,必須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否則就會成為如上述的哈佛圖書館“大屠殺”下的被淘汰者。雖然圖書館不同崗位之間對館員的要求差異很大,但是復合型圖書館員通常應該具備基本的素質和能力。
首先,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2002年11月15日,中國圖書館學會六屆四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圖書館職業(yè)道德準則》,這是每一個復合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該準則共十條,其中筆者認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在于滾瓜爛熟地背出準則內容,而在于從思想把握把準則要求,再通過行動表現出來。在工作中,就是要圖書館館員確立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tài)度、提升服務水平。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tǒng)計和信息系統(tǒng)局(SISD)的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國際服務貿易分為11大類142個服務項目,與圖書館相關的有第五類教育服務和第十類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因此,作為服務行業(yè)的圖書館不能被動地等待讀者上門,而應該變被動為主動。這就要求館員在服務上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思想上要把讀者放在首位,行動上以“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為了一切讀者”為指針,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要樹立“全程服務、跟蹤服務”的理念,為讀者排憂解難、答疑解惑。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內解答,一定要及時處理把讀者的問題,及早與讀者反饋;館員要做到和藹可親、舉止端莊、衣著整齊,言談親切溫和、講究禮儀 ,為讀者營造溫馨、親和的環(huán)境;通過圖書館信箱和意見簿,匯總讀者的訴求,并與讀者進行一對一的互動,保證讀者訴求“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第二,館員要有豐富的多學科知識,熟悉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基本理論。如:圖書館學與情報學基礎、圖書文獻資料的分類、編目、主題標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組織管理、文獻檢索、讀者服務等。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事業(yè)發(fā)生、發(fā)展、組織管理以及圖書館工作規(guī)律的科學。情報學是研究情報的產生、情報的組織、情報的傳遞以及情報的吸收與利用、特點和規(guī)律的科學。圖書館員從事的是圖書情報工作,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圖書情報事業(yè)的發(fā)生發(fā)展,掌握情報工作的規(guī)律,對每一個圖書館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復合圖書館館員還要具備相關背景學科知識。如:管理學、經濟學、高等數學、人工智能、科學學和相關學科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只有具有相關背景學科知識較深的圖書館館員才能對讀者的需求進行分析和了解,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文獻信息服務。
第三,現代信息技術。復合圖書館的一個主要生長點就是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所以館員對現代信息技術要有比較系統(tǒng)、深入的掌握和運用。這包括計算機基礎、軟件編程、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在內的信息技術。這都是復合圖書館員所應必備的知識技能。
復合圖書館的內涵和外延在信息化條件下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其主要標志是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對圖書情報工作進行自動化管理,在網絡化條件下進行圖書文獻采購、編目、檢索和資源共享等。簡言之,圖書館傳統(tǒng)的手工文獻處理方式逐漸被計算機文獻信息自動化處理方式所取代。“數字化時代復合圖書館的館員作用主要表現在信息加工、信息導航和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與開發(fā)方面?!盵7]因此,需要館員能夠做好信息處理與服務,為讀者提供迅捷的信息檢索、分析咨詢工作,而且能為讀者在線解答、咨詢相關問題,開展網上服務,館員要根據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讀者做好一個“信息專家、信息向導、信息管理者、信息顧問、系統(tǒng)專家等角色”。[8]
第四,較高的外語運用能力。外語,特別是英語,是現代圖書館員相當重要的工具。目前因特網上的信息絕大多數都是用英語來進行表述,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要想有效地利用網上文獻資源將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外語水平的高低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已成為衡量館員服務水平的標準。
復合圖書館電子資源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外文數據庫,正式購買的外文數據庫就有數十余種,包括著名的Springer電子期刊、Elsevier數據庫、APS、ACS等。作為復合圖書館館員,尤其是信息咨詢部館員,必需具備一定的外語知識才能指導和幫助讀者熟練地檢索、閱讀、利用外文資料為讀者提供服務,從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層次。
參考文獻:
[1]王志國,王澤武,馬淑坤.圖書館與圖書館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28.
[2]蔣永福.圖書館學通論[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48.
[3]譚迪昭.圖書館學概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11-12.
[4][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一)[M].北京:中華書局,1962:517.
[5]羅四鸰.哈佛圖書館“大屠殺”[N].經濟觀察報,2012-05-07(056).
[6]奉國和.數字圖書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2.
[7]武文捷.試析數字圖書館館員的業(yè)務素質要求及提高途徑[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1,(4):58.
[8]張淑艷.試論信息時代圖書館員的基本素質[J].甘肅農業(yè),2006,
(11):326.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