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黎斌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各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隨著我國高考適齡人口不斷減少,高考人數(shù)持續(xù)萎縮,很多高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而降低“門檻”,生源素質不斷下降,學習困難學生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 已成為影響高等教育質量不容忽視的問題。從理工科院校學生學習困難的表現(xiàn)入手,分析了學習困難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之上運用過程管理對其進行干預和幫扶,最終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轉化。
關鍵詞:學習困難;過程管理;實效性培養(yǎng)
作者簡介:劉海峰(197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東北電力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教授;黎斌(1982-),男,甘肅嘉峪關人,東北電力大學學工部,講師。(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工科院校對特殊學生進行過程管理的實效性研究——以東北電力大學為例”(項目編號:13JDSZ30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220-02
過程管理概念的源頭是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其含義是深入地研究生產(chǎn)工序、科學地安排作業(yè)流程、嚴格地培訓員工、實行生產(chǎn)作業(yè)流程化和標準化。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S.Kirk首先提出學習困難這一概念,用來標示那些智力正常而學業(yè)成績長期滯后的學生。當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學習困難這一特殊群體,他們大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方法不當,最終導致掛科、降級甚至是退學,這些對高校教育質量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關注高校學習困難學生,探索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運用過程管理方法幫助他們走出學習困境,最終能夠扎實地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高校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表現(xiàn)
以筆者所在東北電力大學(以下簡稱“我?!保檠芯炕c,結合對吉林省其他幾所高校的教務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筆者認為,目前高校學生學習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意志品質障礙
意志品質障礙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現(xiàn)為做事缺乏堅韌性、自制能力差和行為懶惰等。只有具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克服障礙。
2.學習興趣障礙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說明了興趣與學習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的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興趣不穩(wěn)定。這類同學比較活躍,對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對娛樂性活動卻極感興趣,影響正常的學習。
3.學習情緒障礙
厭學和自卑是當前學習困難學生面臨的主要情緒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上課時不認真聽講、遲到、早退、曠課時有發(fā)生。如有在學習上超過自己的同學時,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
4.學習方法障礙
大學的學習和中學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學生對于大學的授課方法不能很好的適應,聽課效果不佳,自學能力差,學習缺乏計劃性,最終導致成績下滑。
二、高校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經(jīng)過深入了解、仔細分析,筆者認為導致當前大學生學習困難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大學生學習困難。
1.主觀原因
(1)自我發(fā)展目標模糊,學習上動力不足。進入大學后,很多學生沒有及時樹立新的自我發(fā)展目標,而是將精力過多放在愛好特長以及玩耍上面,學習沒有了方向,喪失了動力,導致學習困難。
(2)學習模式滯后,學習效率低下。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沒有及時轉換自己的學習模式,仍然停留在中學階段,對大學的學習模式不能很好的適應,難以應對緊張的大學學習生活,對學過的知識死記硬背,不善于歸納總結,不能舉一反三,導致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不理想。
(3)缺乏堅韌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學生差別最小的是智力,差別最大的是毅力,因此,意志在大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面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以及外界各種誘惑,缺乏足夠的自控能力,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在休閑娛樂上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如果學生貪圖享樂,意志薄弱,每當在學習方面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時馬上就會打退堂鼓,缺乏信心和恒心,導致學習成績不斷滑坡,造成學業(yè)困難。
2.客觀原因
(1)教學缺乏互動,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當前很多高校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只是機械地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講完,很少關心學生聽了多少,聽明白了多少。很多學生在某一個知識點聽不明白之后,導致后面的整堂課都聽不懂。老師自顧自地講課,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需求,導致學生上課時無法對老師講的內容產(chǎn)生共鳴,缺乏課堂互動,最后老師講老師的,學生要么睡覺,要么玩手機,甚至逃課,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2)家庭經(jīng)濟困難,產(chǎn)生自卑厭學情緒。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全國高校學生當中,特困生的比例為10%~15%,貧困生的比例為30%,而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qū),二者所占的比例高達50%。一些來自農(nóng)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下崗職工家庭的大學生,其生活和讀書環(huán)境與生活條件優(yōu)裕的學生存在較大的差距。沉重的生活壓力和思想負擔造成很多家庭困難學生無法和周圍同學進行正常的交流與溝通,滋生自卑心理,甚至會自暴自棄,產(chǎn)生厭學情緒。
(3)就業(yè)競爭激烈,導致心態(tài)失衡。近幾年,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高校逐年擴大招生規(guī)模,大學生人數(shù)迅速增多。2014年將有超過700萬的大學畢業(yè)生需要解決就業(yè)問題,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在就業(yè)過程中,由于人才結構性失調,一邊是大量的畢業(yè)生找不到工作,一邊是企業(yè)技能人才缺乏。現(xiàn)在就業(yè)人才市場整體上是供大于求,畢業(yè)生數(shù)量多,就業(yè)崗位少,而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根本緩解。部分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覺得社會不公,感到前途渺茫,導致他們學習的熱情不高,學習動力不足,不思進取,自暴自棄。
三、高校學習困難學生過程管理措施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我國的教育方針進行了十分明確的闡述:“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針對上面這種情況,東北電力大學提出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過程管理。在學生學習過程管理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嚴格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以務實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形成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思路,使管理過程符合管理目的的要求,最大限度發(fā)揮過程管理的功能效應,使學習困難學生最終得到教育轉化,走出學習困境,獲得全面發(fā)展。
1.健全學習困難學生幫扶機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過程管理機制才能保證過程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并最終得到切實的落實。學校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全面施行過程管理與培養(yǎng)。有針對性地采取系列教育活動,如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法制觀念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主題活動。每個學員都制定自己的“學習輔導”服務方案,過程管理領導小組組織學習輔導團隊成員,根據(jù)學習困難學生個體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確定幫扶成員、定制幫扶方案。根據(jù)學習困難的成因,把學習困難群體分為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適應、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等類型。根據(jù)學習困難成因,配備相應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同時,與相應的任課教師及時溝通情況,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盡快轉變學習狀態(tài)。
2.確定特殊學生過程管理對象
需要納入過程管理的特殊學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性格孤僻、行為異常、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學生;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統(tǒng)一向各院系提供的,被測評為具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重修以及重考之后遺留超過10學分的學生。
3.為每名幫扶學生建立過程管理培養(yǎng)檔案
過程管理的對象確定完畢之后,需要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建立過程管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幫扶者和被幫扶者的基本材料;被幫扶者存在的主要問題;幫扶者的定期情況匯報;階段性效果評價;輔導員、班主任的幫助教育過程等。通過建立完善的過程管理檔案,并及時對過程管理的步驟進行詳細的記錄,留下完善的第一手資料,方便對資料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后續(xù)的過程管理方案。
4.建立特殊學生培養(yǎng)方案
過程管理要求全員參與,即指在學校黨委和學生工作部的雙重指導下,各院系成立過程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辦公室),制定工作方案。由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帶頭,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優(yōu)秀學生的作用,組成幫扶團隊,參加到過程管理工作中。全面幫扶,即指在過程管理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幫扶團隊成員通過對特殊學生的了解,制定幫扶方案和實施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教育,從而全面提高特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程跟蹤,即指在過程管理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幫扶團隊成員明確幫扶對象、幫扶計劃,采用跟蹤式服務,時刻了解被幫扶對象的狀態(tài),根據(jù)被幫扶對象的動態(tài)變化及時調整計劃,更好地服務被幫扶學生。
四、對學習困難學生實施過程管理實效性評價
2005學年度東北電力大學因學生學習成績不符合《學生管理規(guī)定》要求被降級的學生達182人,被強制退學的達 102人。學校在深入調查分析研究后決定,從2006年3月開始以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和輸變電技術學院等6個院系作為試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過程管理與培養(yǎng),最終取得顯著效果。2006年9月下發(fā)《規(guī)定》文件,在全校16個院系全面施行過程管理與培養(yǎng),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6學年度被降級的學生人數(shù)已降至 107 人,被退學的學生降至 27人。截止到2013年 12月,與2006年相比我校降級退學學生分別減少了50%。
過程管理與培養(yǎng)模式受到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肯定。在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過程管理的過程中,很多參與幫扶的同學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個人成就感,學習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同時也收獲了真摯的同學情誼。輔導員和其他老師在對特殊學生進行過程管理的實踐當中提升了自身的教育能力,豐富了教育手段,減輕了工作壓力,工作實效性大大增強。過程管理與培養(yǎng)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趙新洛.關于雙語教學教材改革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8,(7):144-145.
[2]易曉明,李斌洲,傅和平,等.學習優(yōu)秀與學習不良大學生的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和歸因的比較[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10(1):2.
[3]涂素珍,胡永源.大學生的學習困擾及其教育對策[J].湖北師范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130.
[4]王偉華.高校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l(3):85.
[5]張啟錢,王小青,談靜艷.我國高?!皩W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2):77-82.
[6]張勤.高校學生學習過程管理改革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3,
(22):24-25.
[7]尉民.對高校學習困難學生實施“過程管理”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9,(20):37-39.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