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靜嫻
興趣比棍棒更有用
中國父母祖祖輩輩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前途問題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希望孩子能在以后成為“人上人”,在工作領(lǐng)域成為佼佼者。就拿鋼琴界來說,的確有許多是“棒棍”逼出來鋼琴家,所以這是國人的教育習慣,被大多數(shù)人默認。
誠然,在我沒有出國前,曾經(jīng)也認同培養(yǎng)成才“逼迫”“棍棒教育”是必須的出路。但多年旅居海外的習琴、生活、與外國同行和朋友們的交流,使自己的認知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感悟:對琴童興趣的培養(yǎng),使他們從心里熱愛音樂,從而由心而發(fā)地練習與思考,才有可能日后成為與鋼琴終身相伴的愛樂人。
每次在講課前,我都喜歡問琴童們一個問題:為什么想學鋼琴?聽到的答案也從幾年前做講座聽到的“想成為鋼琴家”“鋼琴家很棒”“在舞臺上演出很贊”等,變?yōu)樽罱牭降幕卮?“我覺得彈琴很開心”和“我喜歡彈琴”,讓我暗自竊喜琴童在學琴觀念上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暗示了年輕一代的父母已經(jīng)對孩子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期望”:孩子學琴中的愉快教育,學琴的過程獲得的快樂與收獲成了父母關(guān)注的焦點。這讓我很是欣慰!這無疑標志著近年來隨著我們祖國國力的強盛,古典音樂的廣泛普及,使琴童和家長們終于明白,讓孩子從學琴中獲得快樂,“自然的助力”才是習琴之關(guān)鍵。
從琴童到職業(yè)鋼琴家,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要想爬上金字塔的頂端,天賦、勤奮、運氣、伯樂等眾多因素,缺一不可?;赝恳荒陣鴥?nèi)外鋼琴比賽得獎的獲獎?wù)卟挥嬈鋽?shù),但能一直常年活躍在舞臺上的卻寥寥無幾。有些優(yōu)秀的鋼琴家終身默默無名。家長讓孩子學琴是不外乎幾種情況: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邊走邊看,再做決定;鐵了心要走專業(yè)等??v觀當今已經(jīng)成名的職業(yè)鋼琴家中其成名經(jīng)歷各不相同,有些打小就是天才神童;有些成名之路走得很順暢,沒有比賽就遇到伯樂而成名;有些則因比賽而成名;而大多則多少有遭遇挫折與坎坷。結(jié)合我自己的經(jīng)歷,我想說成為鋼琴家太艱難了。而要想做到成名成家,則需要具備各方面的基本要素和方式方法。
Ready之路始于正確的觀念之下:
1.“愉快教育”認識的誤區(qū)
什么是“愉快教育”?常會遇到一些家長認為:上課學琴,有沒有進展不重要,只要他/她開心就好等等,這就是愉快教育!
恰恰相反,在這里,我所認為的“愉快教育”,指的是如何在孩子學習鋼琴感到開心、獲得樂趣的同時,也學習到了一定的知識。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需要花心思,學琴亦是如此。因此家長在對琴童習琴中所收獲的“愉快感覺”與“知識教育”的比例需要好好拿捏,不適宜完全放任自由,不管不問,也不適宜嚴格控制,什么都問!多項數(shù)據(jù)表明琴童的智商和抗挫能力都比一般兒童要高,因此無論與鋼琴的緣分有多久,的確“花心思”的愉快學琴能讓孩子對學習鋼琴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時,亦掌握專業(yè)技能和樹立人生的價值觀,對人生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2.先拋開成名成家的功利心,用平常心專注正確的學習
遇到過有些父母,多少在學琴上有一些功利心。看到鋼琴家四處演出、粉絲眾多、光鮮亮麗等等,就覺得孩子學琴的目的就是這個。其實不妨在學琴前或者學習中,父母都要常常問問自己和孩子,反思自己:孩子學琴到底是為了什么?如果是為了成名成家,功利心很重,那我還是奉勸,盡早修正這種心態(tài)吧。學習藝術(shù)、做好藝術(shù)、創(chuàng)造藝術(shù)是門需要長期踏實潛心刻苦鉆研的技藝,只有家長心平心靜,陪著孩子一起安靜的學習,孩子才能潛心學習。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成名成家的功利心上,真正熱愛喜歡藝術(shù)而學習,才能容易接近知識的真諦,真正掌握學好一門技能。其他的則順其自然。
3.老師的挑選
“我的孩子才剛開始學琴,不知今后發(fā)展如何,是不是不一定要找太專業(yè)的老師?”常在講座中有家長不時地來問我關(guān)于孩子選擇老師的問題,不少家長的觀點是:“反正我的孩子才剛開始學琴,看他發(fā)展再說,到時再選擇專業(yè)的、好的老師。”
不管孩子今后走專業(yè)與否,一個專業(yè)、有愛心有責任心、有“開闊眼界和較高眼光”的老師是基本。試想:你的孩子有著較高的天賦,卻因為老師的錯誤選擇,而葬送了原本應(yīng)有可獲得發(fā)展的前途,豈不是十分可惜?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即使一開始老師不夠?qū)I(yè),之后再換到專業(yè)的老師處,也會因為之前的很多錯誤習琴養(yǎng)成的習慣和方法,而耽誤不少修正的時間,并且過了一定的時間,有些技巧就不能完全修正了。
專業(yè)出身的老師也不一定就100%專業(yè),沒有系統(tǒng)培養(yǎng)出來的老師也不一定就教不好,關(guān)鍵還是要家長用心去尋找。如何獲知老師真正專業(yè)與否,對家長來說或許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先從老師的學習簡歷背景了解,不要單純的“聽說”。有愛心、責任心的老師,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的。如果找到的老師屬于“棒棍教育”的態(tài)度,那么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對幼童和初學者尤其不適合。所謂的“嚴師”指的是對專業(yè)學習的過程、結(jié)果、質(zhì)量嚴格把關(guān),并不是在講話教學態(tài)度上的“兇狠嚴厲”。再者挑選有“眼界”的老師也是尤為重要的。老師是孩子除父母外的“第二任老師”,可見在其人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開闊眼界和較高眼光”的老師不僅僅是從專業(yè)技術(shù)層面來教課,更多的還能使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獲得人生觀的充實!
4.好鋼琴事半功倍
在挑選鋼琴上,也盡量從好的鋼琴入手練習。好的鋼琴并非指鋼琴的外觀或樣式,而是指鋼琴的觸感、音色、表現(xiàn)力等是否有良好!其實,好的鋼琴對于練琴實在很重要。尤其對于初學者在練習技術(shù)方面有著積極的因素。
5.興趣是父母引導出來的
琴童一般基于這三種情況:①對音樂有興趣;②對音樂初期沒興趣,但可以引導出來;③不管多久,用什么方法壓根都沒有興趣。如果是遇到第三種情況,還是奉勸父母早早放棄學琴的期望,另為孩子謀其他出路。興趣乃是萬物之本,沒有興趣等于是一種折磨和浪費時間!
遇到第二種情況,怎么培養(yǎng)興趣?建議父母盡量多用一些充滿感情的語匯,少一些干巴巴的強迫;多用形象思維和語匯,讓孩子有空間的想象力;不要刻意在孩子不愿意或心情低落的情況下,“強迫”練琴或帶去聽音樂會等,這只會讓孩子埋下“反”感的種子。最適當?shù)呐d趣培養(yǎng)是在孩子放松或者開心的時候,“潛移默化”的“碰巧”聽音樂、看繪畫,讓孩子無意中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從而啟發(fā)他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這會帶動孩子由心而出的與鋼琴親近的愿望,以及想要練琴的想法。逼迫練琴只是從外在強加于孩子,反而破壞了孩子的興趣。那么興趣的培養(yǎng),則是萬事成敗的源頭。因此父母用心和觀察是關(guān)鍵!
6.端正心態(tài)客觀評價孩子
我的孩子可以在鋼琴旁坐好久;我的孩子很喜歡“玩鋼琴”“摁音”等,這就表示我的孩子有“天賦”,可能是“神童”?
其實,這些都不一定是有天賦或神童的表現(xiàn)。就像有些孩子喜歡小汽車,有些喜歡洋娃娃一樣,這些在鋼琴旁坐好久,喜歡“玩鋼琴”“摁音”的小朋友也或許只是把鋼琴當成了一件玩具罷了。所謂“有天賦”、神童或天才指的是:上天所賦予的一種技巧及音樂感悟的能力。即在沒有老師點撥指導的前提下,能自然并正確的表達出作品中所需要的技巧及對作品合理的分句、樂句以及音樂處理等,使聽眾感受并能共鳴所演奏的作品涵義。
7.鋼琴的擺放也有講究
基于琴童家庭每戶每家的居家布局不同,但一個“封閉式”的練琴空間對孩子習琴絕對是有利的?;蛟S放在客廳的鋼琴很氣派,更適合為家人表演時演奏;也或許放在客廳里,可以讓父母更好地監(jiān)督孩子是否練琴偷懶,但一個屬于孩子自己的封閉空間內(nèi)的鋼琴,則更可以讓孩子“專注練習”。習琴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是無數(shù)個需要鉆研、擦掉錯誤、反復實驗、經(jīng)歷挫折,從而進步的過程。這不是在一個開放式的環(huán)境中可以讓琴童做到的,尤其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此同時,除了能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練琴,最好能擁有一個自己的琴房,父母在琴房的布置上也應(yīng)多下功夫,多一些藝術(shù)感,如:繪畫、雕塑、樂譜、唱片等,那會使孩子至少在這一個藝術(shù)的小天地環(huán)境中,自然親近藝術(shù),并潛移默化!
8.上課家長禮儀
遇到過有些家長,很喜歡在老師上課的同時,因為孩子沒及時回答,即刻表露自己的焦急心態(tài),表情難堪,并插話,試圖“輔助”老師。其實這樣的行為大可不必。孩子的反應(yīng)有快有慢,因人而異,請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思索答案,而不是代替回答或者責怪!孩子與成人的思維形成本身就像是一個“未完成”和一個“完成式”。還在成長過程中的琴童,更需要這樣的思索空間去訓練及完善他們的思維,而不是取代,讓孩子單獨完成與老師的交流過程。建議父母聽課時,可以以自然的表情關(guān)注,并適當?shù)赜浵乱恍┥险n筆記,在上課時不隨意表露情緒并插話,在孩子家里練琴過程中再加以引導與啟發(fā)。
這些是我在地方做講座時家長經(jīng)常提及的一些問題,希望此文能對啟蒙教學的老師和家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解答不同階段的各種問題,希望讀者朋友們能跟我交流,借助這個平臺我們共同進步。如果你還想與我進一步交流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朝花時文”,我會在那里等著您的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