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生,朱良強,占松鶴,王 軍,沈 艷,劉 華,周迎春,陳 靜
(安徽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合肥230091)
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豬的一種高熱稽留、出血和高病死率為特征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嚴重危害全球養(yǎng)豬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2]。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傳染病。目前,豬瘟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和流行[4-6]。
至今,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疫苗免疫是唯一有效預防該病的手段[7]。為有效防控豬瘟,我國將其列為強制免疫病種。生產中使用的豬瘟疫苗為均弱毒活疫苗,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細胞苗,另一種為脾淋組織苗。目前,這兩種疫苗均在安徽省使用,且由不少于20個廠家提供疫苗。為準確掌握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給豬瘟防控工作提供依據(jù)和參考,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對投放安徽省的豬瘟疫苗田間免疫效果進行了監(jiān)測,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材料
1.1.1 血清來源 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全國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期間,委托安徽省縣級動物疫控機構,采集免疫豬瘟細胞苗或豬瘟脾淋組織苗后1個月左右的豬血清,每個豬場按5%比例隨機采集,共采集了454個豬場的7439份血清。其中,種豬血清1375份,商品豬血清6064份。
1.1.2 檢測試劑 豬瘟病毒抗體阻斷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IDEXX公司,批號有:43200-V731、43220 -X561、43220 -X681、43220 -2431、43220 -2551、43220 -2571、43220 -2821。
1.1.3 疫苗 豬瘟細胞苗和豬瘟脾淋組織苗,主要由南京、成都、廣西等20家國內豬瘟疫苗廠家生產,田間使用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
1.2 方法 采用ELISA檢測試劑盒對不同廠家生產的豬瘟疫苗對規(guī)模場和散養(yǎng)戶飼養(yǎng)的種豬及商品豬的免疫效果進行了監(jiān)測和比較。
1.2.1 檢測方法 按照豬瘟病毒抗體阻斷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2 判定標準 樣品的陰陽性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樣品阻斷率=(陰性對照平均OD450值-樣品OD450值)/陰性對照平均OD450值×100%。阻斷率大于或等于40%,為陽性樣品;阻斷率小于或等于30%,為陰性樣品;樣品阻斷率在30% ~40%之間,為可疑樣品。
1.2.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卡方檢驗(χ2)。
2.1 種豬和商品豬豬瘟免疫效果 共檢測了1375份種豬血清、6064份商品豬血清,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豬群使用豬瘟疫苗免疫效果
可以看出:(1)種豬和商品豬的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80.07%和74.11%,達到了農業(yè)部免疫抗體合格率不低于70%的要求,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2)種豬的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的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7.39%和92.59%,差異不顯著(P>0.05);(3)商品豬的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的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6.05%和66.87%,差異極其顯著(P<0.01)。
由此可見,種豬和商品豬的豬瘟免疫效果總體良好,種豬的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免疫效果相當,商品豬的脾淋組織苗免疫效果顯著好于細胞苗。
2.2 不同飼養(yǎng)方式豬瘟免疫效果 共檢測了6371份規(guī)模場豬血清、1068份散養(yǎng)戶豬血清,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飼養(yǎng)方式的豬群使用豬瘟疫苗免疫效果
可以看出:(1)規(guī)模場和散養(yǎng)戶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5.37%和74.25%,達到了農業(yè)部免疫抗體合格率不低于70%的要求,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2)規(guī)模場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的免疫抗體合格分別為76.93%和69.82%,差異顯著(P<0.05);(2)散養(yǎng)戶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的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3.00%和83.21%,差異不顯著(P >0.05)。
由此可見,規(guī)模場和散養(yǎng)戶豬瘟免疫效果均較好,規(guī)模場的脾淋組織苗免疫效果明顯好于細胞苗,散養(yǎng)戶的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免疫效果相當。
2.3 不同年份監(jiān)測的豬瘟免疫效果 共檢測了5913份免疫脾淋組織苗豬血清、1526份免疫細胞苗血清,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年份監(jiān)測的豬瘟免疫效果
可以看出:(1)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總體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6.31%和70.97%,達到了農業(yè)部免疫抗體合格率不低于70%的要求,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2010年和2012年,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差異不顯著(P>0.05);2011年,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差異極其顯著(P<0.01)。(2)脾淋組織苗總體免疫合格率為76.31%。2010、2011、2012年的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9.09%、74.70%和79.45%,差異不顯著(P >0.05)。(3)細胞苗總體抗體合格率為70.97%。2010、2011、2012 年的抗體合格率分別為 80.60%、39.47%和 75.28%,2010與2012差異不顯著(P>0.05),2011年與其余兩年相比,差異極其顯著(P<0.01)。
結果表明,脾淋組織苗和細胞苗免疫效果均較好,但不同年份,脾淋組織苗免疫效果較穩(wěn)定,細胞苗免疫效果不太穩(wěn)定。
2.4 不同廠家疫苗豬瘟免疫效果 選取了疫苗用量在我省較大的南京、成都、廣西等地 A、B、C、D、E、F、G等6個廠的疫苗進行免疫效果監(jiān)測,結果見表4。
可以看出:(1)A廠、E廠、F廠疫苗免疫效果最好,差異不明顯(P>0.05),與 C廠、G廠相比,差異極其顯著(P<0.01),與B廠、D廠相比,差異顯著(P<0.05);(2)G廠疫苗免疫效果較差,與B廠、D廠相比,差異顯著(P<0.05),與C廠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3)B廠、C、廠、D廠疫苗免疫效果相當,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不同廠家疫苗豬瘟疫苗免疫效果
結果表明,不同廠家疫苗質量存在差異,六個廠中,G廠疫苗免疫效果較差,其免疫抗體合格率僅為63.56%,達不到不低于70%的要求。
3.1 我省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總體良好。從監(jiān)測結果來看,無論是種豬還是商品豬,無論是規(guī)模場還是散養(yǎng)戶,無論是種豬場還是商品豬場,豬瘟疫苗的免疫抗體合格率均超過了70%。說明近年來我省大力推行豬瘟疫苗強制免費免疫,提高豬群群體免疫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2 從本次監(jiān)測結果來看,不同廠家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差異,少數(shù)廠家疫苗免疫效果達不到農業(yè)部要求。這可能與不同廠家疫苗毒株來源、生產工藝、疫苗抗原含量等因素有關。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疫苗質量監(jiān)管,從根本上杜絕劣、次、假疫苗流入市場。
3.3 從本次監(jiān)測結果來看,豬瘟脾淋組織苗免疫效果要優(yōu)于豬瘟細胞苗,這與曹世禎等[8]試驗結果一致,可能與脾淋組織液中的確含有某些免疫增強因子,能夠明顯增強活疫苗的免疫作用有關[9]。但是,不同年份,豬瘟細胞苗的免疫效果波動性較大。經過分析,2011年之前(包括2011年)我省豬瘟細胞疫苗用量很小,2010年使用的疫苗主要是F廠的,2011年主要是G廠的,而F廠疫苗免疫效果較好,G廠疫苗的免疫效果較差,從而導致2011年豬瘟細胞疫苗免疫抗體合格率只有39.47%??梢娂訌娨呙缳|量的監(jiān)管顯得尤為重要。
3.4 部分豬場豬瘟免疫不到位。本次監(jiān)測,雖然大多數(shù)豬場豬瘟疫苗免疫效果較好,但是仍有少部分豬場豬瘟免疫抗體水平達不到保護水平。推測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一是與豬群中廣泛存在豬瘟病毒的持續(xù)感染,多病原感染、免疫抑制、母源抗體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存在,使常規(guī)免疫劑量和完全統(tǒng)一的免疫預防接種,很難達到有效控制豬瘟的目的;二是與疫苗的質量有關,有學者指出,當前我國豬瘟疫苗的生產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即疫苗中病毒含量低和疫苗污染問題[10]。同時,從本次監(jiān)測結果來看,不同疫苗生產廠家,疫苗免疫效果參差不齊,而且細胞苗免疫效果不穩(wěn)定;三是可能與疫苗接種技術和豬場管理有關,部分養(yǎng)殖場免疫程序不合理,農村散養(yǎng)戶補免不及時,疫苗使用和保管不當、管理粗放等,往往導致抗體水平較低。因此,規(guī)模豬場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豬瘟免疫抗體水平監(jiān)測,及時掌握豬群免疫水平,以利于豬瘟的防控。
[1]Jamin A,Gorin S,Cariolet R,et al.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nduces activation of plasmacytoid and 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 in tonsil,blood and spleen of infected pigs[J].Vet Res,2008,39(1):1-17.
[2]Ruggli N,Summerfield A,F(xiàn)iebach A R,et al.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an remain virulent after elimination of the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 degrading function of Npro[J].J Virol,2009,83:817-829.
[3]斯特勞B E.豬病學[M].9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4]Pereda A J,Greiser- Wilke I,Schmitt B,et al.Phylogenetic analysis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field isolates from outbreak in South an Central America[J].Virus Res,2005,110:111-118.
[5]Wu C M,Hsuan S L,Chen Z W,et al.Expression an immunologic studie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glycoprotein E2 in the bi- cistronic baculovirus/larvae expression system[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10,74(7):1343-1349.
[6]楊小燕,劉建奎,魏春華,等.豬瘟病毒福建野毒分離株FJ-1E2基因序列分析[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3,34(8):46-50.
[7]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M].4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8]曹世禎,孟曉琴,孫曉軍,等.不同廠家生產的豬瘟疫苗免疫效果跟蹤對比試驗報告[J].當代畜牧,2012,(8):55-57.
[9]蔣冬福,施萬球,韋家槐,等.兔脾淋組織對豬瘟疫苗的免疫增強試驗[J].中國獸藥雜志,2001,37(7):10-11.
[10]萬遂如.關于豬瘟的凈化問題[J].養(yǎng)豬,2013,(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