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華
內容摘要:分析中職學生語文能力現(xiàn)狀,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語文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生 語文能力 教學策略
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整體較差已是不爭的事實。教學實踐證明,唯有根據(jù)中職學生直接對接職場的特點,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未來職業(yè)必備的語文能力,這是提高中職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學生語文能力現(xiàn)狀分析
教學實踐中我們明顯感覺到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1.口語表達能力差
現(xiàn)行中職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后都安排了相應的口語練習,但在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感覺效果甚微,每次口語訓練積極參與的學生只有不多的幾個,更多的學生從不主動參與,迫于老師點名站起來了,也會靜默一會后等老師讓他坐下,即使開口了也經(jīng)常是辭不達意,缺乏條理。
2.書面寫作能力差
盡管中職語文寫作課較普通中學有大幅減少,但學生依然熱情不高,究其原因仍然是下筆困難。寫作時在老師的反復啟發(fā)下,學生也會寫一些具體的人和事,抒發(fā)自己的一些感受,但條理常顯混亂,用詞多有不當,重點常不突出。偶爾看到一篇好文章,抄襲的嫌疑卻很大。在應用文寫作練習時,學生又常自認為太過簡單而不認真學習,動筆時才發(fā)現(xiàn)錯誤百出。
3.文化知識儲備少
中職學生大多是中考的失敗者,也有的是因為成績不突出,高中三年后考大學存在問題,家長退而求其次選擇棄高中而讀中職。不管因為那一種情況,都顯現(xiàn)出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差,知識儲備少的情況。語文課上朗讀練習會有不少學生主動舉手,因為可以輕松拿到平時成績,而當需要他們陳述解剖某一問題時,他們就會明顯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來。
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途徑
1.口語訓練貫穿教學全過程
中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在口語訓練時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大膽開口。安排形式多樣的口語訓練形式可以讓每個學生有煉膽的機會,并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在公開場合自然表情達意的習慣。許多教師都曾嘗試這一方法,但在具體組織過程中太過隨意,既沒有明確的目的,又缺乏周密的安排,時間一長,學生也就敷衍了事。所以教師在組織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提前要求學生準備,提前告訴學生訓練的目的和形式。同時,對每位練習者要堅持量化評定,并根據(jù)其進步進行動態(tài)評定。這樣,學生為了有一個好的表現(xiàn),必然花時間精心準備,反復練習,這樣的訓練才會收到實效,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天天向上。
2.基礎寫作能力訓練生活化
中職學生寫作基礎較差,寫作課學生總是不知如何下筆,寫什么,如何安排結構,如何過渡與照應,學生都非常的茫然。寫作生活化應該可以改善這一狀況。從寫學生熟悉的人和事,先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再指導其寫作的基本方法,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中職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是課堂、食堂、宿舍和運動場等。寫作練習如果我們讓學生寫“我的同桌”、“瘋狂的210寢室”,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強,在這樣的氛圍下指導學生寫作的方法,效果會更好,學生也會更投入。
3.強化課外閱讀與交流評比
中職學生文化知識儲備少,只依賴有限的課堂時間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內的教學時間加以引導,充分調動學生課外主動閱讀的積極性。通過課外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并盡可能多地吸收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要以周、月、學期為單位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目,并在課內安排適當時間進行閱讀交流,在點評時還要注意把握、引導學生閱讀的方向。同時,可在學生科、團委的配合下開展“讀書月”活動,“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演講比賽等,這樣可以激勵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效果就會明顯。
4.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引導中職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尤其重要。教師應注重學生朗誦習慣、背誦習慣、書寫習慣、善于傾聽習慣等的培養(yǎng)。比如進行常用應用文寫作練習時,引導學生首先掌握應用文基本格式及慣用語的使用;口語訓練時,引導學生首先學會傾聽,并關注表述對象,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自我表述會更有效。
(作者單位:重慶市醫(yī)藥衛(wèi)生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