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軍
摘 要:由于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英語教學就純粹是一門外語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教材的閱讀量很大,而我們又不得不在母語的影響下學好它,所以閱讀教學尤為重要。本文將對基于母語環(huán)境下搞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以供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認清目標;有效模式;以學生為主體
從近年來各種形式的大型考試試卷來看,閱讀部分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由此不難看出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不管是舊教材,還是到現(xiàn)在新教材的使用,如何提高閱讀課的質量和效率,一直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下面就閱讀教學進行的一些思考提出來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認清閱讀教學的目的
過去的閱讀教學往往強調語言知識(如語法詞匯知識)的獲得。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閱讀技能的分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掌握事 實細節(jié)的技能。第二層次為推導判斷的技能。第三 層次為批判性的閱讀技能。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對閱讀教學目的的認識有關。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才能 使教學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二、適用的教學模式
那么在閱讀課中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我們知道,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fā)展過程。閱讀課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guī)律。"導"就是為了感知教材,"讀"是為了理解教材,"練"是為了鞏固和運用知識。
1.導入---感知教材。這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掌握書本知識,這種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他人實踐經驗的總結。為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前的導入工作,即激活。這些工作可包括:
1.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以講吸煙有害健康為例,教師可首先畫出一個禁止吸煙的符號,然后提出如下問題: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Where can you find this sign?
Is there anyone who smokes in your family?
1.2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松讀前的緊張心理,以SEFC Book2B unit11(Music)為例,教師可事先安排好一組不同類型的音樂如Pop music, Classic music, Pop music and jazz等等,然后播放給學生聽。
2.讀---理解教材。這同樣是輸入階段。毛澤東同志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閱讀的種類可分下面三種:1)粗讀即粗略地閱讀全篇。2)跳讀,只注意某一點或幾點的閱讀方式。3)細讀。
3.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Consolidation, Practice)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后,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使知識在記憶中痕跡得到強化,形成牢固的聯(lián)系。練習的方法有:1. 問答—就課文提問題。提問可以是記憶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創(chuàng)造性問題;評價性問題。2. 復述課文,這是課文教學較常用的以內容為中心的練習之一,可用來訓練獨白,可由引導式復述逐步進入自由復述。3. 角色扮演(Role Play),雙人或小組活動,教師為參加者配角色,設置情境,讓他們身臨其境,以身份說話。
三、以學生為主體
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為本。正如馬克思所言:“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質?!彼刭|教育正是以人為本, 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 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為主旨, 使學生成為積極主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的主人, 從而全面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素質。 那么, 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 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 設計提問, 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思維 ;授之以法,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
總之,為了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下搞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必須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要更新觀念,把以語言點和語法作為教學重點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到以語言實踐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及時徹底改變那種以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為主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才能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省時省力地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3月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3月
[3]余文森《新課程的深思與反思》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4]鐘啟泉 《外語教育展望》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5]《教育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郭道明、趙瑞祥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