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日前公布了2013年羽絨服比較試驗結果,埃斯普利特、VEROMODA等10個樣品未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據(jù)悉,本次比較試驗樣品由北京市消協(xié)工作人員從北京的各大商場、羽絨服專賣店以及網絡購物平臺隨機購買,并委托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紡織皮毛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依據(jù)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GB5296.1《消費品使用說明 紡織品服裝使用說明》、FZ/T01053-2007《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GB14272《羽絨服裝》標準對羽絨服樣品進行了測試。在產品標識方面,XZKAMI、hehehei、BINNIB賓尼等4個樣品產品標識不規(guī)范。在羽絨填充物項目的檢測中,埃斯普利特、VEROMODA、CLASNA、AMERICANEAGLEOUTFITTERS、艾瑞雪、凱慕獅、XZKAMI、hehehei、BINNIB賓尼等10個樣品羽絨填充物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其中XZKAMI為假冒產品。
北京市消協(xié)提醒,消費者購買羽絨服,應根據(jù)需要選購,羽絨服并非含絨量與充絨量越高越好,要根據(jù)自身所在地區(qū)天氣狀況合理選購。服裝批發(fā)市場與網絡購物渠道銷售的低價羽絨服存在以粉碎毛冒充羽絨作為填充物的現(xiàn)象,消費者選購時不要貪圖便宜,購買明顯低于同類羽絨服價格的產品,尤其是童裝羽絨服,以免買到偽劣產品。(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近日,上海市工商局發(fā)布的地毯產品抽檢報告顯示,在抽檢的29批次樣品中,近四成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海馬、鉆石等知名品牌也位列其中,有害物超標、耐光色牢度不合格、絨簇拔出力不合格成為產品不合格的三大因素,這三大原因輕者影響產品美觀,重者可威脅到人體健康。
其中標稱商標為“海馬”、型號規(guī)格為“50*50(cm),NNC6221”、生產日期或批號為“2012-12-22”、標稱生產企業(yè)為“威海海馬大河地毯有限公司”的一款拼塊地毯因總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TVOC,mg/(m^2·h)不合格登上質量黑榜;標稱商標為“鉆石”、型號規(guī)格為“割絨,A類”、標稱生產企業(yè)為“無錫鉆石地毯制造有限公司”的一款簇絨地毯因背襯剝離強力不合格成為黑榜主角。(來源:法制日報)
2月20日,有環(huán)保機構發(fā)布《奢侈品品牌童裝有毒物質殘留調查》報告,稱檢測了27件購自8個品牌的童裝樣本,包括Dior(迪奧)、Dolce &Gabbana(杜嘉班納)、Giorgio Armani(喬治·阿瑪尼)、Hermès(愛馬仕)、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Marc Jacobs(馬克雅可布)、Trussardi(楚薩迪)及Versace(范思哲)。檢測結果顯示,44%的樣本檢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另有12件樣本被驗出含全氟化學物(PFCs)、鄰苯二甲酸酯或銻等有毒物質。
環(huán)保機構的調查報告聲稱,在27件樣品中有16件被檢測出一種以上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NPE、鄰苯二甲酸酯、PFCs和銻,總檢出率為59%。據(jù)介紹,根據(jù)服裝樣本的特質檢測其所含的有毒物質,其中5件有防水功能的風衣、鞋及泳衣樣本中全部驗出PFCs;在5件含塑料印花或熨圖,及3件含聚酯纖維的衣服樣本中全部驗出鄰苯二甲酸酯及銻。香港所購買的2個樣本,包括一對購自Louis Vuitton的童裝波鞋含有370mg/kg的NPE;以及一件Dolce &Gabbana的童裝T-shirt,則被驗出6.1mg/kg的NPE及4.1mg/kg的鄰苯二甲酸酯。另外,購自中國北京Giorgio Armani的童裝泳衣也驗出含4.5ug/kg的PFCs;而購自上海Dior的童裝T-shirt則含560mg/kg的NPE及13mg/kg的鄰苯二甲酸酯。
專家介紹,NPE會在環(huán)境中分解為NP,NP、部分PFCs和部分鄰苯二甲酸酯都是內分泌干擾物,可能影響生物的生殖及免疫系統(tǒng);銻則對人類有潛在致癌風險。而無論是NP或全氟化學物,它們均能在環(huán)境中長時間殘留,或于生物體內累積,影響生態(tài),或經食物鏈侵害人體。與以往不同,此次檢測的樣本主要由意大利生產制造,共有10件,產自中國的樣本共有4件。其余樣本分別產自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等,也有5件分別屬于Dior、Trussardi和Hermès的樣本,未有在卷標上標明生產地,顯示這些品牌未能充分尊重顧客知情權。(來源:晶報)
因后備箱蓋隱患,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決定召回開迪商務車,共計9037輛。
日前,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根據(jù)《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4年2月27日開始,召回2004年12月22日至2007年7月11日期間生產的開迪商務車,共計9,037輛。
本次召回所涉及的個別車輛,由于后備箱蓋氣壓彈簧的連接螺栓可能出現(xiàn)損壞,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車輛后備箱蓋自動落下,存在安全隱患。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將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相關零部件,以消除安全隱患。(來源:中國網)
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近日發(fā)布成人用單皮鞋比較試驗報告,共抽檢42組樣品,59.5%的樣品部分項目不符國家標準要求,標稱品牌涉及千百度、暇步士、接吻貓、康莉、星期六、思加圖、她他等消費者熟悉的品牌。
本次比較試驗選取了感官質量、舒適性、標志等15個類別48個項目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59.5%的樣品所檢部分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相關指標要求,具體質量問題如下:
皮鞋樣品感官質量問題較多。標稱歡騰(HANGTEN)牌樣品的整體外觀雖合格但有輕微的松面;標稱千百度(C.banner)樣品的外觀清潔度差、有膠跡,縫線有一處露線頭;標稱木林森樣品的縫線有3處露線頭;標稱暇步士樣品的縫線重針一處等。
42組樣品中,12%的樣品執(zhí)行標準標注不清;12%的樣品材質及名稱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26%的樣品沒有標明生產日期。標稱金蝎子(XZKING)和標稱拔佳(Bata)的樣品未標注材質,經檢測前者為合成革,后者為牛皮;標稱珂卡芙(Keka-fu)的樣品,材質標注為“羊紋”,經檢測為人造革,生產廠家利用消費者對“羊紋”概念的模糊,涉嫌誤導消費者。
舒適性指標檢測結果差異較大。24%的樣品皮鞋幫面不具有透氣效應,標稱薇壓(Via)、老人頭、莎莎蘇(zsazsazsu)、安瑪莉(PRECIS)、珂卡芙、暇步士、私密(seemiss)、接吻貓(KISSCATsofoot)、奧康、華倫鱷魚(HUALUNEYU)牌等10組樣品的幫面透氣性檢測值為“0”,幾乎不具有透氣性;9%的樣品皮鞋幫面透水汽性能相對較差,標稱金蝎子、莎莎蘇、珂卡芙、私密、接吻貓、安瑪莉、奧康、暇步士牌等8組樣品的幫面透水汽性測試數(shù)據(jù)在“0.2mg/(cm2.h)”以內,表明其透水汽效果較差;標稱金蝎子和花花公子(PLAYBOY)牌樣品的幫面吸水汽性檢測值在0.6mg/cm2和0.8mg/cm2,表明其吸水汽性能不夠理想。
部分樣品物理機械性能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標稱接吻貓樣品的耐折性能、標稱克雷斯丹尼(ChrisdienDeny)樣品的外底耐磨性能和標稱千百度樣品的耐摩擦色牢度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
個別樣品所檢物理安全性能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42組樣品中,僅有標稱私密牌樣品的外底防滑性能指標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來源:中國消費網)
近日,日本東芝家用電器公司宣布,對2005年7月到2011年11月生產的共計30種機型、總計58.3萬多臺洗衣機進行無償檢修。同時,東芝公司表示,此次召回產品不涉及中國市場。實際上,東芝此次召回產品生產日期跨度很長,存在質量隱患的同類產品在國內市場均有銷售。
東芝屢屢“忽略”中國市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8年至今,日本東芝公司先后對存在質量缺陷的筆記本電腦、彩電、洗衣機、手機等產品進行多次全球召回,每次均不涉及中國市場。面對中國消費者的質疑,東芝方面歷來態(tài)度強硬,只對個別問題產品進行處理。
東芝再度“忽略”中國市場的消息傳出,引起公眾的關注。除了對跨國企業(yè)執(zhí)行“雙重標準”的行為進行譴責外,也對我國的召回制度和質量體系建設提出質疑。專家認為,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空白和產品標準的滯后,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國家強制性標準體系建設迫在眉睫。(來源:人民日報)
日前,國家衛(wèi)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公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征求意見稿,提出為防止消費者誤解,標準實施后,不得使用“飲用礦物質水”名稱??煽诳蓸泛涂祹煾凳艽擞绊戄^大,兩家與相關部門溝通,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
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包裝飲用水采用礦物質水名稱。長期以來,礦物質水這種名稱一定程度上給部分消費者帶來誤解,當然也有一些包裝飲用水名字用山泉、富氧水等概念營銷,同樣給消費者帶來誤解。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規(guī)范飲用水名稱,防止對消費者產生誤導的做法具有一定意義。康師傅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該標準最后通過,對于企業(yè)而言直接的損失并不大,主要是更改名稱帶來的包裝成本,而對于產品銷售而言,重新更改名字可能會對相關產品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產品還是原來的品牌,消費者還是能夠接受。
日前,廣州市工商局公布對床上用品的抽檢情況,近三成不合格。其中,10批次床品檢出禁用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產品涉及多喜愛Dohia、伊貝莎家紡、GRAMMY格萊美、好伴侶Haobanlv、帝豪、康怡家飾等知名品牌,廣州市內多家連鎖超市如好又多、百佳等都有銷售不合格床上用品。
經對48家生產企業(yè)生產的80款樣品進行檢驗,23款樣品被判定為監(jiān)督總體不合格,內在質量不合格率為28.75%。廣州工商局已對不合格商品的銷售者依據(jù)《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罰,同時督促全市銷售者做好相同生產者相同規(guī)格(款)不合格商品的下架退市工作。(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湖北省沙洋縣警方通過縝密偵查,一舉摧毀了本地2個涉嫌生產“毒豆芽”的作坊,繳獲毒豆芽5000余斤,并遠赴貴州、江蘇兩地,搗毀2個非法生產銷售“毒豆芽”添加劑的窩點,抓獲6名嫌犯。
去年12月份以來,沙洋城區(qū)市場上部分正在出售的黃豆芽和綠豆芽食用后有安全隱患。這些豆芽個頭均勻,顏色白凈,且大多數(shù)沒有根須,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非法添加劑生產出來的“毒豆芽”。經鑒定,這些豆芽使用添加劑含有“無根水”、“赤霉素”等成分,屬于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產品。這些“毒豆芽”添加劑已經銷售到湖北、重慶、貴州等7省市20多個縣市的非法生產窩點。
“3·15”前夕,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的統(tǒng)計顯示,2013年通過在線遞交、電話、郵件、即時通訊等形式,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97350起,同比增長4%。
其中,從領域分布看,網購投訴占比為52.38%,團購投訴占27.53%,移動電商投訴占10.09%;從投訴地域看,廣東占17.8%,江蘇占15.6%,上海占12.5%。
而從投訴性別看,2013年男性用戶占電子商務投訴比例為54.97%,女性用戶占比為45.03%。雖然女性用戶是網購的絕對主力軍,但在消費維權方面女性用戶相對薄弱,遇到問題時,更多選擇沉默。
目前來看,退款問題、售后服務、網絡售假等問題已成為各大電商的通病,也同時困擾著行業(yè)的發(fā)展,電商服務尚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網絡購物服務需求。
近日深圳市藥監(jiān)局透露,從深圳市藥監(jiān)局近幾年查辦的案件來看,75%以上所謂的海外代購抗癌藥都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假藥,消費者需警惕網絡陷阱,并呼吁網絡電商應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不要給違法行為提供網絡生存空間。
這些網上代購藥品本身就未經國家批準,沒有在國內通過毒理、藥理、病理檢測,不符合中國人服藥標準,對健康存在隱患;而相關藥品在海外也屬于管理嚴格的處方藥,沒有處方和病歷證明無法輕易買到,代購本身存在很大漏洞。
這些所謂抗癌假藥根本沒有治療作用,延誤治療、耽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我國法律規(guī)定,所有國內銷售的藥品,均需經過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批準后方能銷售。網上銷售藥品的商家必須具有合法資質,取得《互聯(lián)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那些吹噓為神藥的,均為虛假廣告,有的根本不是藥品。所以要警惕風險,網上購藥一定要到合法網站。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4年首批進口不合格化妝品食品黑名單,510批產品上榜。
化妝品方面,不合格化妝品來自13個國家或地區(qū),其中,來自美國的露華濃光影唇膏、美寶蓮指甲油因貨證不符被銷毀。三批次伊麗莎白雅頓白手套晶致瑩白啫喱,均超過保質期?;ㄍ酰ㄅ_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花王洗發(fā)精——溫和柔潤,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從新加坡進口的強生嬰兒洗發(fā)水、嬰兒沐浴露,均發(fā)現(xiàn)貨證不符。臺灣中化生醫(y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百齡兒童牙膏,氟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韓國希杰獅王(株)生產的多特潔麗康牙膏(清涼),菌落總數(shù)超標。來自法國的呵芙密語潔膚皂、呵芙密語固體洗發(fā)皂,總有效物含量超標。
進口食品方面,此次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食品來自47個國家或地區(qū),涉及20類產品,主要是糕點餅干類、乳制品類和飲料類,品質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和標簽不合格等項目為主要不合格原因。上海帝志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三達牌”特級初榨橄欖油(食用預包裝)3.785L,被檢出摻假。來自新加坡的16噸FARMGOLD全脂奶粉,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來自德國的米樂思牌脫脂牛奶和部分脫脂牛奶(不含乳糖),超過保質期;新西蘭嘉仕堡巴氏殺菌高鈣脫脂乳,大腸菌群超標;奧地利利星低脂牛奶,超過保質期;澳大利亞的寶萊牌全脂牛奶,細菌總數(shù)超標;波蘭的艾鮮超高溫滅菌牛奶,標簽不合格。這些產品均已被銷毀或退貨。
營養(yǎng)品中,來自美國的冠軍復合營養(yǎng)粉、冠軍乳清蛋白質復合營養(yǎng)粉,銅超標;冠軍新型乳清蛋白質復合營養(yǎng)粉,水分超標。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的200千克濃縮乳清粉,水分超標。新西蘭的蜜紐康牌嘜奴卡蜂蜜、麥盧卡蜂蜜、瑞瓦斯帶爾麥奴卡蜂蜜,均發(fā)現(xiàn)摻假。
3月10日,江蘇省質監(jiān)局通報了今年一季度對洗滌產品專項監(jiān)督檢查結果,包括汰漬洗衣粉在內的23批次洗衣粉、洗衣液產品被檢出含熒光增白劑,10批次洗手液和餐具洗滌劑被檢出塑化劑。
在抽查的15批次洗衣粉中,經檢驗有1批次洗衣粉規(guī)定污布的去污力指標不合格。有9批次洗衣粉被檢出含熒光增白劑,包括廣州寶潔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汰漬炫白洗衣粉、聯(lián)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凈藍全效無磷洗衣粉。
在受檢的51批次洗衣液產品中,發(fā)現(xiàn)有17個樣品含有熒光增白劑,包括廣州立白企業(yè)集團生產的1批次去漬霸天然濃縮洗衣液、納愛斯集團生產的1批次植萃低泡洗衣液。
據(jù)悉,使用含有熒光增白劑洗滌衣物后,看起來會更潔白,但不一定被徹底洗凈,可能只是衣物上留存了熒光增白劑,在紫外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藍色或紫色的光,修正了衣物中的黃色,但僅僅是視覺上的效果。近幾年發(fā)現(xiàn)熒光增白劑有致癌作用,所以在造紙行業(yè)中已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