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促進學生自主有效學習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它就好比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是每個數學教師追求的教學最終目標。那么如何利用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數學?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具體做法,以便拋磚引玉。
一、利用生活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讓學生身邊蘊含數學知識生長點的生活情境走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學習。
如教學“旅游費用”的“租車”的問題。教師先要指導學生讀懂《租車須知》具體內容:大客車限乘客42人,每輛車每天租金200元;小客車限乘客24人,每輛車每天租金150元。然后教師問:“現在學校組織老師和學生共130人乘車到校外種樹,如果讓你去租車,如何租車最合算?”然后教師提醒學生要注意細節(jié)。對于這種現實生活的問題,學生特別感興趣,很快整個課堂就成了學生思維的放飛場,他們既學得積極主動,又拓展了思維。
二、利用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古話說得好:“學貴有疑?!庇辛诉@樣、那樣的疑問,數學教學才能向更深處發(fā)展。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更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因此,教師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在知識的“生長點”“延伸點”,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在知識的重難點、易混點等方面,有目的、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tài),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
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內容時,為了引出百分數,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老師出示兩瓶糖水,告訴學生,A瓶糖水300克含糖51克,B瓶糖水200克含糖42克。然后問:“A、B兩瓶糖水,哪瓶糖水甜一些?怎樣來判斷?”學生可能會這樣說:“用嘴嘗。”這時教師說:“用嘴嘗,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能否用數學方法來判斷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情緒就會馬上高漲起來,積極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三、利用討論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討論能使學生明辨是非,糾正偏差,然后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最后形成正確觀點。因此,利用討論情境是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討論情境時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使問題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掌握好學生討論的時機,擔當好“指導員”的角色,讓學生的討論到位而不越位。討論的問題要讓學生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這樣的問題才有價值。
比如教學“眾數”內容時,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討論情境:某射擊隊要從兩名隊員中選拔一名隊員參加比賽,在選拔賽上兩人各打了10發(fā)子彈,根據他們的成績結果,你認為誰去參加比賽更合適?為什么?根據平均數,還是眾數來選拔隊員?學生為此就會展開激烈辯論,在辯論中深化對平均數、眾數的認識。
四、利用操作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彼裕處煈浞滞诰蚪滩闹械摹皠邮帧眱热輨?chuàng)設操作活動,把操作活動作為吸引那些思維緩慢而混亂的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同時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探究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章時,通過讓學生對長方體實物或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頂點、棱、面和空間位置關系。在長方體體積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不同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用小正方體擺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并通過觀察、猜測、歸納,推理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從而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通過這種操作活動,能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充滿情趣,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數學學習和思考。
五、利用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生應用知識并逐步形成技能,離不開自己的實踐。學生只有親身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有利于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形成技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社會價值。
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內容后,讓學生測量教室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知識計算粉刷教室墻壁的面積需要多少涂料。學生通過具體搜索信息,并對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又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社會價值。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以課程目標和教材內容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種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龍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