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丹,白 磊
(華北科技學院計算機學院,北京東燕郊 101601)
公共選修課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跨專業(yè)選修課程,目的在于滿足學生興趣愛好、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計算機作為一類應用性極強的技術類課程,在公共選修課的開設上很受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青睞。然而由于其專業(yè)本身的特點,在計算機類公共選修課的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困難,這給高校計算機類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
公共選修課所面對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方向千差萬別,對課程的實際需求也完全不同,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希望能夠將所學的公共選修課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中。而目前常用的教學方法如項目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都是只關注教學內容,并沒有關注如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yè)方向聯(lián)系起來,因而都不能滿足學生的這種多樣化需求,為了獲得學分而選課,導致公共選修課的開設失去了它原本應有的意義。
筆者曾擔任過兩年《PowerBuilder程序設計》這門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工作,其中被學生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學習這門課程有什么用?”。另外,即使對這門課程有所了解的同學也會認為這項技術已經淘汰了,為什么還要學習?對這兩個問題,筆者的回答一般是“掌握一門技術,學會一種思維”。那么,如何將這種“技術”和“思維”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使得它們能夠在學生的專業(yè)領域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是公共選修課教學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近幾年,國內外大學在對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專業(yè)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1,2,3],而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計算機公共選修課,在與專業(yè)方向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施中還缺少具體的應用。
以程序設計類課程為例,我校在近幾年連續(xù)開設了《PowerBuilder程序設計》、《Java編程》和《VB程序設計基礎》三門課程,目前主要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按照數(shù)據類型與操作符、基本控制結構、輸入輸出、數(shù)據結構的順序進行講授,其中會貫穿一個簡單的實例(如學生管理系統(tǒng)[4])。這些案例雖然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但由于其單一性,學生并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這些課程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因而會對課程產生“無用論”的思想。
新的計算機公共選修課教學應強調為專業(yè)服務,研究如何用計算機技術來闡述和解決專業(yè)問題,將專業(yè)方向和專業(yè)應用融入到教學內容的講授中。以程序設計類課程為例,建議從四個方面來實施。
分層分類教學[5,6,7]很好地滿足了不同專業(yè)對計算機技術的不同需求。華北科技學院是一所以安全科技為特色、工管文理相結合的工科院校。根據專業(yè)特色相近程度、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以及選課人數(shù)的不同,可以將其分成幾個類別,再根據不同類別去組建教學班。表1列出的是我校近三年開設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及選課人數(shù),從中可以看出,各門課程的選課人數(shù)約在100到200之間,并被隨機分成兩到三個教學班進行授課。根據專業(yè)特色相近程度及選課人數(shù),可以分成理工類和文管類兩個班級,如果考慮到以后可能的選課人數(shù)增長,還可以再細分,如理工類、人文類、經管類、藝術類等。
表1我校近三年開設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及選課人數(shù)
公共選修課面對的學生數(shù)量龐大、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滿足選課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有必要建設一個教學團隊,由多名教師分別承擔同一門課程中不同類型班級的授課任務。這樣,由于每個教師的研究方向不同,若能將所講授知識結合到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并展示其相關成果,同時推薦一些具有各自研究領域特色的教材和參考書,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案例教學法在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應當研究一些與學生專業(yè)緊密相關的教學案例,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該門課程對自己專業(yè)學習的有用性。如針對安全工程專業(yè)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tǒng),電信專業(yè)的業(yè)務資費信息管理系統(tǒng),法學專業(yè)的檢察機關辦公辦案管理系統(tǒng),營銷專業(yè)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建筑專業(yè)的工程竣工驗收管理系統(tǒng),會計專業(yè)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tǒng)等。而要編寫出相應的程序,需要先對系統(tǒng)的業(yè)務流程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這樣,學生一方面會因為擁有相關的專業(yè)背景知識而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課程知識點,另一方面又能夠體會到課程內容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多樣化的教學案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目前,我校程序設計類公共選修課的考核主要采用大作業(yè)的形式,學生從老師所給的若干個題目中選擇一個來編寫程序,并根據答辯情況和實驗報告情況給出考核的成績。由于題目數(shù)量所限,難免出現(xiàn)選題沖突的情況,又由于時間有限,學生并不能十分全面地考慮并實現(xiàn)題目所涉及到的問題,因而無法給出科學有據的考核結果來??梢圆捎梅纸M合作的機制,由相同或相近專業(yè)的幾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一個較大型的題目,每個學生只負責其中的一部分。題目的具體內容由學生通過調研并經教師審核后才能確定,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應有明確的分工。這樣不僅能有效避免題目沖突,還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計算機公共選修課因其能夠適應信息技術潮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而受到眾多學生的歡迎,同時又因其面對的學生數(shù)量眾多、專業(yè)方向不同而給教師的授課帶來一定難度。本文以程序設計類課程為例,對目前計算機公共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一種與專業(yè)方向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對其實施方法進行了闡述。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拓寬學生知識面,進而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1] 賴錦輝.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專業(yè)應用結合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4,(2):91 -94.
[2] 程向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如何與專業(yè)相結合[J].計算機教育,2012,(1):100 -104.
[3] 劉靜,郭銀章.與專業(yè)應用相結合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8,(10):147-148.
[4] 鄭阿奇.PowerBuilder實用教程[M].第3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5] 劉利枚,石彪,羅新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1,(3):34-37.
[6] 曾顯峰,張鈺莎.計算機公共選修課分類教學研究[J].現(xiàn)代計算機:中旬刊,2012,(7):53 -57.
[7] 王鵬英,莊紅,黃曉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分類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2,(5):49-53.
[8] 高林琴.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黃山學院學報,2010,(1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