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蓓蕾
摘 要:句子是文章的基本結構單位,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充分重視造句練習,培養(yǎng)學生自由、獨立地表達情感的能力。造句訓練是小學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一項專門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駛馭語言的能力。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的過程,是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啟發(fā)學生,正確理解詞義,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句子造得具體生動豐富,有自己的特色,有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造句;訓練;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77-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那么,句子作為習作的基本組成部分,更應該著重訓練。造句訓練是小學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一項專門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的過程,事實上是啟發(fā)學生借助詞匯去認識周邊事物的過程,是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在說話、寫作文的過程中逐漸提高。為了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通過讀、寫和其他方法識記、理解所學的詞語,還要引導他們在語文教學中加強用詞語造句的訓練,教給學生造句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的良好習慣,為寫話和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就造句教學和學生的思維訓練作如下探索。
一、提高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學會舉一反三
讓學生明白詞義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很多學生理解詞義多是靠詞典的解釋,似懂非懂,所以才會鬧出笑話。因此,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除了查字典理解生詞,還要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最好能寫上兩三個意思相近的詞或一個句子。在這方面,同時,筆者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老師在講話時有意識地反復變換句式和內容,并且使用學生剛剛學過的、特別是要求用來造句的詞語,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會詞語的意思,體會它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如學了“榜樣”一詞后,我有意識地利用晨會、周會,向學生講這樣的話:雷鋒叔叔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榜樣就在我們的周圍,××同學刻苦學習,××同學愛勞動,××同學助人為樂,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榜樣;中隊長、小隊長要處處帶頭,為大家做個榜樣……當學生用“榜樣”造句時,不但不感到困難,而且能造出各種句式的句子。這種辦法是“耳濡”。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耳朵聽來的信息,不需經(jīng)過左腦的加工處理,就可以進入右腦貯存起來,因而比單純用視覺獲得的信息記得快,記得長久”。二是“目染”——擴大閱讀量,號召學生多讀書報。閱讀不但能加深對學過的詞語的理解,而且能獲取表達(包括造句)的素材。這就是閱讀面廣的小朋友造句不困難的原因所在。老師不可忽視對學生進行“課外”功夫的訓練。只有對詞語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準確地使用詞語,造出好的句子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有的學生在造句時,只考慮詞語本身,而不太注意句子的邏輯性,顯得不合事理。怎樣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我認為可以多用關聯(lián)詞語去造句。在講授課文時,只要文本中出現(xiàn)了關聯(lián)詞,我都會讓學生模仿練說句子。如要求學生用“因為……所以……”造句時,我先完成前半部分,讓學生補充?!耙驗樗徽J真學習”,有的學生補充“所以成績下降了”,有的補充“所以老師批評了他”,還有的補充“所以他的爸媽很生氣”。 又如用“非......不可”造句,我啟發(fā)學生:有哪些情況使我們“非好好學習不可?”有的學生造出了“要想成績優(yōu)秀非好好學習不可?!薄耙胱鋈脤W生,非好好學習不可?!薄耙肟忌洗髮W非好好學習不可。”這時我再讓他們匯總,于是就有了“媽媽總是對我說:‘嘉俊啊!你要想成績優(yōu)秀,要想做三好學生,要想考上大學,現(xiàn)在非好好學習不可了。”再如“不但……還……”,很多學生都是造“她不但學習好,還樂于助人?!彼哪昙夁€造這樣的句子,顯然單調了。于是我啟發(fā)他們,除了在班里,在家里或社會中有沒有可以用上這個關聯(lián)詞的?很快,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句子“今天我在家不但幫了媽媽做飯,還和爸爸一起了打掃房間?!薄白蛱煸诔欣?,媽媽不但給我買了好吃的零食,還給我買了學習機。”“今天早上天氣還好好的,現(xiàn)在不但刮起了風,還下起了大雨?!边@樣的訓練,學生還是很有興趣的。
三、鼓勵學生百花齊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彼?,要使學生造出的句子有活力,有新意,表現(xiàn)出生活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記,教師不但自己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更要鼓勵學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內容上,要求學生盡量一詞造多個句子,避免雷同。我平時注意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習慣:其他同學已造過的句子我不造,我要別出心裁地造別人沒造過的句子。對于與眾不同的句子,我高調給予表揚鼓勵,而對于那些內容雷同或抄襲的句子則要求重造。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學生一詞造多句。有些詞既可以作褒義詞,又可以做貶義詞,對于這類詞,在指導學生造句時,要從感情色彩上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在造句教學中,只要教師用心去引導學生,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和靈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的造句就會文思泉涌,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重新審視新課程下的造句教學》.周巷鎮(zhèn)中心小學.吳紅利
[2]《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造句訓練》.新中南平小學.程秀珠
[3]《讓“造句”綻放靈動的光彩》.東莞中堂中心小學.郭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