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
摘 要:《英語課程標注》明確指出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38-01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師在教學中應把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能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而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當學生學習的伙伴、合作者、指導者,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即自主學習,使得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在學習中得以張揚,做學習的主人。
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學習有本質的區(qū)別,傳統(tǒng)學習更多的是被動學習,學生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沒有自主的思想意識;而自主學習則更多的是主動學習,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找尋解答問題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逐步提高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自主學習”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自控能力較差,自主性也相對較差。鑒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能就教學而教學,而要認真研究,努力挖掘英語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情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只有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樂于學習英語,學生才會在學習中積極探索,自覺主動,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開展形式多樣化的英語快餐活動,力求發(fā)展學生智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英語課前5分鐘時,進行“單詞接龍”的競賽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年級段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各小組,由組長根據(jù)教師所給單詞,主持活動并由所在組的組員逐一進行接詞。教師在學生以這種形式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進行巡視,及時地輔助學生順利進行活動。又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開展課前“才藝展示”,英語短劇、英語演講、演唱英文歌曲,等等。一次次精心策劃的英語活動,學生們都極有興致,參與積極,為了充分展示自己或小組的風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小組內商討,熱情地為同學們送去別具風味的“快餐”。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由此被調動起來了。
二、積極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提供自主學習空間
創(chuàng)設讓學生想主動參與的情境,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學習探索,才能讓學生的知識學得更牢固,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知識,運用知識。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和“空白”情境,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更好學習。英語教學中,如果能給學生在知識上造成“懸念”,學生的好奇心就會驅使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從而解決心中的“懸念”;“空白”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是指在教學中不要面面俱到,要在一些學生適合的地方留下一些“空白”,這些“空白”足以讓學生想思考,能思考,思考能出效果。
三、強化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能孤立地對待,在“教學”中,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教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主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把知識強行“灌”入學生頭腦,而要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把知識“吸”入頭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授之以魚,授之以漁”。對于學習的指導,不僅限于課堂學習中的指導,還應包括課前預習的指導,課后作業(yè)的指導。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指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四、激勵評價,促進自主形成與完善
新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用正面的方法發(fā)現(xiàn)和鼓勵每一個學生的進步”。教師的激勵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藝術,是給學生精神上的沐浴。教師應該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為了發(fā)展學生的一切,已經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評價新理念,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1、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對于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表達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給予及時的鼓勵,多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誘發(fā)學生積極地思維,學會學會找到學生的發(fā)光點,讓學生認識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把老師當作共同學習的朋友,敢問、敢做、敢想、敢說。
2、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意識。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三者結合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表中的標準進行評價,教師參與評價,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在相應的欄內畫“√”。把評價完畢的表貼到“評比臺”墻報欄內。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更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實踐證明,自主學習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法,激勵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全體學生自覺自發(fā)的去參與學習活動,主動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黃 敏.運用情景教學法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及反思[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8.
[2] 張靜林.淺析小學英語自主學習[J].校園英語,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