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萊辛的小說《野草在歌唱》以二十世紀南非殖民地為背景,描述了女主人公瑪麗悲劇性的一生。本文通過對瑪麗一生的回顧分析,總結出造成瑪麗悲劇的主要原因是男權意識和種族歧視。
關鍵詞:悲?。恢趁竦?;男權意識;種族歧視
作者萊辛是英國杰出的女作家,曾于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的小說題材廣泛,幾乎涉及二十世紀所有的重大問題和思想:種族主義、共產主義、神秘主義、現(xiàn)代心理學等。萊辛的作品以罕見的深度和廣度反映了婦女的生存環(huán)境和精神世界。萊辛善于通過描述個體命運尤其是婦女命運來表現(xiàn)廣闊的社會背景。
《野草在歌唱》以二十世紀初期殖民制度下的南非為背景,第一次向西方讀者毫不掩飾地展現(xiàn)了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會現(xiàn)狀,描述了貧窮白人移民艱難的求生歷程,尤其是女性的生活狀況。該作品充分展示了女主人公瑪麗悲慘的命運。本文通過對瑪麗的一生經歷進行梳理,揭示了瑪麗悲劇命運的原因:父權制社會的壓制和狹隘的種族主義是造成瑪麗悲劇的主要原因。
全文采取倒敘的手法,首先展示的是故事的結局,新聞報道白人女性瑪麗在南非被她的黑仆摩西謀殺,接著回顧了瑪麗的一生:貧窮的童年、不幸的婚姻以及與黑人男傭摩西的曖昧關系。小說主人公瑪麗出身于一個貧窮的白人家庭,父親是一個下層職員,脾氣暴躁,喜歡酗酒,對家庭不負責任,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令父母經常爭吵,所有這些童年的不幸都讓瑪麗對家庭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拒絕和厭惡。三十歲的時候,由于無法忍受人們異樣的眼光,瑪麗匆忙和自己并不喜歡的白人農場主迪克結婚了,企圖通過婚姻來走出自我困境。婚后的瑪麗并沒能擺脫貧困的生活。她幻想要依靠的丈夫性格懦弱、懶惰、缺乏經營理念,其農場狀況每況愈下,生活一直拮據(jù)。當瑪麗做母親的愿望也被丈夫以家庭貧困為由拒絕了以后,瑪麗絕望了,生活極度空虛。在瑪麗痛苦的時候,黑人男傭摩西的愛給了瑪麗極大的幸?!,旣愐贿呄硎苤ξ鞯膼?,一邊內心受著極大的煎熬,瑪麗無法沖破狹隘的民族主義枷鎖,當二者的曖昧關系被英國青年看到時,瑪麗的名族主義偏見戰(zhàn)勝了真實的個人情感,冷酷無情地讓摩西快滾,激怒的摩西殺死了瑪麗。
縱觀瑪麗悲劇性的一生,瑪麗對父權制價值取向的盲目屈從和狹隘的種族主義是導致其悲劇命運的主要因素。
瑪麗的悲劇不僅是因為她是白人女性才有此遭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殖民制度下的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在殖民地的白人社會中,種族歧視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在白人的價值觀念里,“一個土人比一條狗強不了多少”。 ① 瑪麗生活在這樣一個白人社會里,其價值觀深受影響。小時候,母親禁止她同土人講話,并且被教育到“土人是怎樣的下流,保不定就會對她做出惡劣的事情來”。 ② 這種狹隘的種族歧視教育在她的思想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她鄙視黑人,認為他們齷齪不堪,卑鄙下流,不能跟白人相提并論。白人集團所遺傳和授予她的這種狹隘的民族歧視價值觀成為了導致其最終走向精神崩潰和肉體滅亡的主要因素?,旣愲m然也受到過平等思想的教育,但是無法不受到歷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平等的思想對她來時只是空泛的概念而已,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xiàn)。作為白人雇主,雖然經濟條件并不好,瑪麗依然擁有白人的優(yōu)越感,不把黑人當人看,從剝削、教訓甚至揚鞭毆打黑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和快慰。摩西在瑪麗最絕望、精神頻臨崩潰的時候出現(xiàn)在她的生活里,摩西的聰明善解人意以及對瑪麗的愛都讓瑪麗倍感幸福。在收獲摩西的愛的同時,根植于瑪麗內心深處的狹隘民族主義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瑪麗,“白種文化決不允許一個白種人—尤其是一個白種女人和一個黑人發(fā)生什么人與人的關系,不管這種關系是好是壞”。 ③瑪麗的民族歧視價值觀使她不能把摩西當作一個與自己平等的男人看待,對摩西吆三喝四。當瑪麗和摩西的曖昧關系被英國來的青年托尼發(fā)現(xiàn)后,盡管托尼受過平等教育,但是依然覺得很震驚,感到白人的尊嚴受到了玷污?,旣惽诿褡迤缫暤挠^念,冷酷無情地叫摩西快滾,摩西舉起了復仇的鐮刀。
西蒙娜·德·波伏娃認為,并不存在先驗的女性氣質;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女性之所以被貶損為第二性,成為男性用以確定自己存在的參照物,一方面是父權制對女性的壓制所致,而另一方面是將父權制的價值標準內化為女性自身的價值取向,這也反映了女性盲目屈從的一面。在一個社會中,如果男人處于主導地位,女人往往沒有地位,而是處于男人強迫她接受的他者的位置上。由于經濟社會等多種原因,女人往往依附于男人—父親或丈夫,處在他人或外在環(huán)境的支配下,喪失了自我意識,被動地接受男性的價值標準?!兑安菰诟璩分械默旣惥褪悄袡嗌鐣信允プ晕业牡湫?。在南部非洲過著無憂無慮的獨身女人生活的她沒有一個標準來正確的評價和看待自己。童年不幸的家庭生活使她對男人懷有本能般的敵意和輕蔑,缺乏獨立的意識與人格,不能正確的對待外在的影響與價值標準,無法讓她對世界對自我形成一個獨立的價值判斷標準。所以等她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周圍人的議論讓她驚惶不安。由于沒有對自我以及外在世界的評價標準,瑪麗的精神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最后為了避免別人的說三道四匆忙和她并不喜歡的迪克結了婚。
在當時殖民地的白人社會,男權意識也非常濃厚。警長對白人女性有著男權社會的歧視,他曾經說過,這些黑鬼需要男人來對付才好。女人對他們發(fā)號施令,他們是不買帳的。他們一個個都能夠把自己的女人弄得服服帖帖。警長的這些話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男權意識,認為女性缺乏理性,不能把女性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在一個男人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里,男女地位相差懸殊,女人處于不獨立的需要依賴男性的地位,也就沒有什么地位可言了。所以女人的弱者地位是不可避免的。
瑪麗被摩西謀殺,體現(xiàn)了殖民地種族主義的危害以及男權意識對婦女的迫害。
參考文獻:
[1]Doris Lessing, The Grass is Singing (Penguin Books, 1961), 一蕾譯,譯林出版社,1999,第13-16頁。
作者簡介:楊永華,女,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2011年畢業(yè)于中國地質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現(xiàn)任職于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