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在寫人方面很值得我們進行借鑒。本文對其女性主義思想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其在寫女性主義思想方面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寫人藝術進行創(chuàng)新,大量的使用烘托對比的方法以及添加神話色彩等等。旨在幫助人們學習和借鑒《紅樓夢》的寫人手法,品位其文學藝術。
關鍵詞:紅樓夢;曹雪芹;人物性格;寫人藝術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與其它三者不同,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在對人物性格的展現(xiàn)中運用了豐富的寫人技巧。這些寫人方法對于我們現(xiàn)代寫作來說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需要我們在品位紅學藝術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的借鑒。下面結(jié)合自己讀《紅樓夢》的一些感悟,對其女性主義思想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紅樓夢》概述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其內(nèi)容和情節(jié)有其他三者不同,其描寫的重點是一個大家庭的平常生活和在這種看似和諧表面下的家族斗爭。我們在品讀《紅樓夢》時看到的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里的打打殺殺,也不是天外神話,是在一種柔情描述里的詩情畫意。一般的作品都是通過對人物間沖突的描寫來使人物鮮明的性格得到展示,但《紅樓夢》更多的是對人們?nèi)粘I畹臄⑹?,這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但在作者筆下卻將人物的性格特點活靈活現(xiàn)的表現(xiàn)出來,并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謂是入木三分,我們不得不稱贊曹雪芹寫人手筆的高超。
二.《紅樓夢》中的女性人物特點
1.林黛玉的女性特點
在對林黛玉的介紹首先是借助于其他人看見黛玉時反應 “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接著又借助于寶玉見到黛玉時的反應“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將黛玉的形象借助于他人進行了很好的展現(xiàn)。在賈寶玉還沒有出場時,首先是他的母親王夫人對其日常的一些行為進行了介紹,然后對黛玉的內(nèi)心活動進行了描寫,借助黛玉對寶玉的推測,豐富了寶玉的形象,在賈寶玉出場后,又借助于黛玉對其的觀察,借助于黛玉之眼將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完整的描繪了出來。對于王熙鳳的出場介紹又是另外一種風格,在其沒有出現(xiàn)之前,曹雪芹沒有對其進行任何的透漏,在他人進行談話的過程中, “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人未到,聲先到。
2.不同階層的女性特點
在第六十五、六十六回,興兒生動的向尤氏二姨介紹了平兒、王熙鳳、迎春、探春、賈寶玉、薛寶釵以及林黛玉等的性格特點,興兒本省是一個下等奴仆,其形象樸素,講話幽默風趣,在介紹的過程中不僅使讀者對其所介紹人物有了更好的了解,還準確的認識了興兒這個角色,一舉兩得。由于主要是對王熙鳳的介紹,所以這可以看作是從側(cè)面對王熙鳳這個角色的具體展現(xiàn)。通過興兒的介紹,人們對其在賈府中的身份和地位有了了解,濾清了其余他人之間的矛盾,了解到了她為人的刻薄,對其人物的品性有了認識。在其他的回合中,對于王熙鳳人物性格的描寫主要是一種含蓄的方式和一些褒揚的寫法,有時還借助于一些與其相關事情的描寫。通過興兒的描述,使大家對王熙鳳有了整體而清晰的認識。興兒這部分在書中沒有占用過多的字節(jié),但是卻完整的呈現(xiàn)出了多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紅樓夢》中女性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手法
1.鋪墊烘托手法的運用
《紅樓夢》中的人物,其性格十分豐滿,內(nèi)心活動也十分復雜,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強化人物的真實性,曹雪芹在書中運用了較多的烘托寫法。他運用自己精湛的語言藝術,在人們腦海中勾勒出一個個場景和人物。由于《紅樓夢》中的人物較多,其文章結(jié)構十分復雜,內(nèi)容較為豐富,要想對其進行全面具體的描寫是不可能的,曹雪芹為了使人們清楚的認識每個人物形象,在描寫中使用了大量的鋪墊和伏筆手法,幫助讀者在腦海中構建人物的具體形象。從書的整體上來看,前五回可以說是對人物描寫的一個鋪墊,在當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等都逐個出場,其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展現(xiàn)。在他們的出場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了大量的鋪墊手法。在《紅樓夢》中關鍵人物,在其出場時,幾乎都是用來鋪墊的寫法,其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通過大量的鋪墊,使得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大幅度減少,只需簡單的介紹。
2.正反結(jié)合
如對于薛寶釵和王熙鳳,曹雪芹對他們有著明顯的貶意,但是在文中大部分時候是對其的褒獎。作者通過在關鍵處設置暗點以及通過一些非主要的情境,將自己的真是情感進行表述。例如在金釧之死的章節(jié)中,描述了薛寶釵對王夫人的同情和安慰,并且主動獻上自己的衣服,表面上是對薛寶釵的贊揚,但實際上是對其虛情假意的批判。
總結(jié):通過對《紅樓夢》寫人藝術的分析,曹雪芹在寫人的時候在平凡中進行創(chuàng)新,整本書中都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此外還加入了一些神話色彩。使得每個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展現(xiàn),這種寫人的藝術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品讀和借鑒。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對《紅樓夢》寫人藝術的分析還不夠全面和具體,要想更好的做好紅學的研究,最大程度上發(fā)揮《紅樓夢》的文學價值,還需更多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梁歸智.曹雪芹“寫人”的二綱八目與癡、常二諦、三象合一[J].晉陽學刊,2012(3):65-66.
[2]周汝昌.紅樓藝術的魅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3]高時闊.情態(tài)百相:解讀紅樓人物形象的新視角——評胡文彬《紅樓夢人物談》[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2):55-56.
作者簡介:梁夢荻(1993.04-), 女, 侗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人,現(xiàn)就讀于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2011級漢語言文學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