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1840—1928)是二十世紀初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其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國當時的社會狀況?!稛o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小說以悲愴的筆調敘述了鄉(xiāng)村青年裘德和他的戀人淑一生追求自由上進,卻被當時偽善和不平等的社會所摧殘的悲劇,深刻的揭露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偽善和階級不平等。
關鍵詞:《無名的裘德》;托馬斯·哈代;現(xiàn)實主義;社會不平等
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1840—1928)是一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其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國當時的社會狀況?!稛o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小說以悲愴的筆調敘述了鄉(xiāng)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劇。裘德自幼好學深思、刻苦自修,卻始終被拒之于大學門外。女主人公淑聰穎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視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愛情卻為教會所不容、為世俗所不齒。裘德壯志難酬、謀職無路、告貸無門,絕望中,他的長子和弱妹幼弟一同上吊而死。
哈代的《無名的裘德》是一部經(jīng)受住了長期時間考驗的世界名著,自1895年出版以來,影響巨大,在世界各國已擁有大量讀者。即便是在我國,也有了好些譯本。
在哈代的長篇小說中,《無名的裘德》又是時間跨度較長的一部。故事開端,男主人公僅十一歲,父母雙亡,貧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靈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進的宏大志愿。他初為鄉(xiāng)村面包店小工,后為石匠學徒。裘德在艱苦勞作之余,摸索自學,排除重重障礙,來到他視為知識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卻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學府廣廈深院的大門之外,不到三十歲,便壯志未酬而身先死。裘德的這番經(jīng)歷,是英國十九世紀后半葉鄉(xiāng)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識的一代青年勞動者要求改變自身地位的縮影。淑作為繼承父業(yè)的圣像工藝師和受過師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會地位與裘德大同小異。不過身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體現(xiàn)了當時英國已經(jīng)萌發(fā)的女權主義。而在氣質上,她比裘德更多一些新思潮的敏銳激進而少一份抵擋惡勢力的勇敢執(zhí)著。在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中,這一類型的青年男女,經(jīng)過自我奮斗,不乏成功之例,但終屬鳳毛麟角。在通常情況下,主人公總是受當時社會條件制約,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慘痛的代價,也終難如愿。
哈代以他擅長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的態(tài)度,塑造了這樣一對失敗者,本書原名《一對傻瓜》(The Simpletons),這本身就具有一種社會批判的力度。主人公裘德從小到大,多么勤奮好學,多么有理想和抱負,他一心想上大學,以便長大后被授予圣職當牧師??墒怯捎谒錾碛谪毨У募彝?,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盡管他刻苦自學各種知識,不斷努力——在馬車上的那種自學精神令人感動不已——但大學的大門始終不為他打開,道道的高墻永遠把他擋在外面。
裘德不僅在事業(yè)上失敗,在婚姻上也不成功,所以他遭受了雙重的打擊。小說用了較多的篇幅探討愛情和婚姻的關系。照理說,有了深厚的愛情,便會有一個完美的婚姻,但現(xiàn)實生活中并非總是如此。這里也同樣涉及到愛情婚姻受社會習俗影響并被制約的問題。裘德先后與兩個女人生活在一起,即阿拉貝娜和淑,她們兩個的性格截然不同。阿拉貝娜是個十分粗俗、講求實際、工于心計的女人,以裘德的個性而論,他并不應該與她結婚。但是正值青春年少的他缺乏自制力,一時沖動之下偷吃禁果;而狡詐的阿拉貝娜則以此欺騙他,在社會觀念的影響下老實的裘德只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于是一個沒有愛情的婚姻悲劇便產(chǎn)生了。阿拉貝娜才不管什么愛情不愛情,她注重的是實際,一旦對方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了她可以隨時撒手而去。所以她后來便去了國外與另一個男人結婚。到最后,為了滿足世人的道德觀念,她又玩弄手段趁裘德酒醉之機千方百計與他復婚,但使她意想不到的是裘德后來的身體竟然每況愈下,她覺得他倒撿了個便宜——找到一個廉價的護士——于是置病危的裘德于不顧,自己出去尋歡作樂,還與那個江湖醫(yī)生維爾貝特關系曖昧,這就是現(xiàn)實的阿拉貝娜。
淑卻完全是另一類型的女人。不過她的個性由于受社會習俗的制約和影響,前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判若兩人,不像世俗的阿拉貝娜始終是一個模樣。淑最初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是一個熱情真誠、性格樂觀、思想開放的女子,她對舊的傳統(tǒng)習俗曾經(jīng)具有勇敢的反叛精神。比如她把那些為社會所不容的小塑像帶回屋里即為一例。她不顧學校反對,大膽地與裘德來往,成為一名與眾不同的女子。連裘德都說她“太具有伏爾泰精神了! ”這對她是一個很好的概括。伏爾泰(1694-1778)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哲學家,他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zhí)政,并強調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但她也正如裘德一樣,是無法與強大的社會勢力抗爭的,因此她也受到一個又一個的打擊。她處處遭人唾棄,被學校關起來,最后逃跑。但是她仍無法與裘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卻嫁給了自己并不喜歡、比她大許多的菲洛特?!玫碌男W教師。這時淑已完全變成另一個人,非常拘泥于傳統(tǒng)守舊的東西了,她以前熱情、樂觀、開放的精神蕩然無存!所以淑同裘德一樣也是舊的傳統(tǒng)習俗的一個犧牲者。
《無名的裘德》以現(xiàn)實主義的犀利筆觸為當時社會無名者的代表——裘德和淑——書寫了一曲哀挽動人的挽歌,以此來控訴那個偽善的、不平等的社會!
托馬斯·哈代不愧為現(xiàn)實主義大師,他以裘德和淑這對富有反抗精神、最總卻被社會無情摧殘的小人物為例,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深刻批判了那個以偽善道德和不平等階級觀念吃人不留痕跡的萬惡資本主義社會!
參考文獻:
[1]《無名的裘德》,哈代著,都興東譯,??冢耗戏匠霭嫔?, 2001 .
[2]楊豈深,《英國文學選讀》,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4 .
作者簡介:劉偉華(1978-),女,河南許昌人,河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現(xiàn)任職于許昌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