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薪”是《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一種物象,在很多歌頌婚戀的詩歌中都可以窺見它的身影,只因它不僅僅是作為先秦時代的一種重要的婚姻聘禮,成為婚愛的隱語,我們更能看到它在遠(yuǎn)古盛行的搶婚習(xí)俗中有著他物無法取代的功能。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薪;搶婚風(fēng)俗;功能
不少研究《詩經(jīng)》的學(xué)者,都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的“薪”多與婚愛的詩歌有關(guān)。如《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薄洱R風(fēng)·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等等都與古代婚俗有關(guān)?!靶健睘槭裁茨茏哌M(jìn)古代婚俗呢?其實,薪和古代的搶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在搶婚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搶婚,亦叫“掠奪婚”, 即由男子通過掠奪其他氏族部落婦女的方式來締結(jié)婚姻。搶婚是一種古老的婚姻習(xí)俗,文獻(xiàn)記載的很少。我國搶婚現(xiàn)象有史料可查的典籍,最早是在《易經(jīng)·屯卦》爻辭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薄胺丝堋?,即非寇。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币馑际悄蟹綌y帶武器,騎著身上有花紋的馬,他們不是強(qiáng)盜,而是將還在哭泣掙扎的女子強(qiáng)到家里做新娘的?!对娊?jīng)·豳風(fēng)·七月》云:“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考查《詩經(jīng)》,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薪”頻頻出現(xiàn)在許多婚戀詩篇中,并在搶婚習(xí)俗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舉燎搶婚習(xí)俗中,《詩經(jīng)》中“薪”的照明功能
搶婚多在晚上進(jìn)行。鄭玄注周禮指出:“古娶妻之禮,以昏為期?!薄抖Y儀》亦云:“主人爵弁,繪裳緇衣。從者畢玄端,乘黑車。從車二乘,執(zhí)燭前導(dǎo)?!毙吕纱┖谏Y服,在黑夜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娶的人也穿黑色的衣服,乘的車子也是黑色的。黑夜娶親,看不清道路,有人前面執(zhí)燭走在前面照明。一切都是黑色,趁著夜色的掩護(hù)便于搶婚的一個佐證??梢姽湃私Y(jié)婚都在黃昏?!对娊?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燕爾新昏,如兄如弟”中的“婚”寫作“昏”,同樣證明了婚禮在傍晚進(jìn)行,必然和掠奪有關(guān)。?!墩f文解字約注》解釋說“古娶婦必以昏時者,當(dāng)緣上世有劫掠婦女之風(fēng),必乘夜昏人定時取之,以避寇犯也?!睆埩敛稍凇吨袊L(fēng)俗史》中認(rèn)為“上古雜婚時代,有剽掠婦女之俗,其剽掠必以昏夜,所以乘家人不備?!?/p>
搶婚,在夜間進(jìn)行是必然的事情。搶婚初期,人們的照明工具主要是火把,制作火把的原料主要是人們?nèi)粘I钪杏玫摹靶健?,即我們所說的“柴火”,因為它最經(jīng)濟(jì)實用,并且取用便捷。如在《唐風(fēng)· 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中“綢繆束薪”是把薪扎為一束做成火把,照亮夜路,不至于強(qiáng)錯人,也方便逃跑;當(dāng)然女方家不可能坐視不管,也要舉薪追趕搶親的人?!叭窃谔臁保傅氖桥e辦婚禮的時間也是在夜間,這些都明顯帶有搶婚遺風(fēng)。盡管本詩描繪的不一定是真實搶婚場面,可舉燎搶婚習(xí)俗中,《詩經(jīng)》中“薪”的照明功能是明顯的。
“薪”在最初的搶婚中具有照明的作用,可是隨著時間的流變,后來卻演化為一種風(fēng)俗?!抖Y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女方家“三夜不熄燭”因為思念被強(qiáng)的女子,女方家提高警備之心;男方家“三日不舉樂”是因怕鬧的動靜太大,被女方家發(fā)現(xiàn),故而隱匿起來不頌樂?,F(xiàn)在江蘇等生的婚俗還是在傍晚或夜間舉行婚禮,這也是搶婚風(fēng)俗的遺存。
二、“薪”在搶婚中的抵御功能
《說文解字》:“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盵1]古時,“娶”常寫作“取”,如《詩經(jīng)·南山》“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痹诩坠俏睦?,“取”字形像用手去抓耳朵,《說文解字》:“取,捕取也。周禮:‘獲者取左耳’。” “取”是動詞,帶有強(qiáng)制性的意思。在古代戰(zhàn)爭中,士兵以割取敵人耳朵的數(shù)目多少來報功,于是“取”便引申為“以武力獲取”, 可見“取婦”最初的意思就是搶妻,是一種暴力行為,必然會引起戰(zhàn)爭。
搶婚時期,女子地位不斷下降,逐漸成為男子的附屬物。男人“最早的妻子最早的妻子來源, 如同家奴一樣, 是通過掠奪得來的, 并且形成一種搶婚之風(fēng)”。[2]有掠奪就有反抗,人們在搶婚過程中,并不是赤手空拳就能掌聲對方的,而是使用一種最理想最便捷的武器——木棒,“以木棒為兵器, 在我國古代也很盛行, 古諺稱:人馬逼近,刀不如棒。”[3]由成語“舞槍弄棒”可知,棒和搶是并列的武器,這里的“棒”就是“薪”?!抖Y記·月令》曰: “收秩薪柴”鄭玄注:“大者可析謂之薪, 小者合束謂之柴?!毙〉暮铣墒趽層H時當(dāng)做照明的火把,大的“薪”就成了攻擊和防御的武器。上古人們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爭斗時不可能選擇什么高檔的作戰(zhàn)武器,而在人們?nèi)粘I钪懈┦敖允堑摹靶健?,既可攻擊,也可防御,輕便實用,如此實用便捷的武器,自然成了先民戰(zhàn)爭的不二選擇?!对娊?jīng)》中沒有明顯的詩句來描述“薪”作為武器的功用,但從一些詩句中,我們可以了解“薪”具有的防御作用。
《豳風(fēng)· 伐柯》:“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之如何? 匪媒不得?!薄洱R風(fēng) 南山》:“析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边@兩首詩歌的意義基本相同,都用“伐柯”、“析薪”用斧來比喻娶妻必須用媒人,它們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呢?“伐柯”、“析薪”用斧頭,只有斧頭才能戰(zhàn)勝“薪”、“柯”,使之就范;“取妻”就象斧斤對“薪”“柯”砍取一樣, 采取強(qiáng)搶和劫掠,某種意義上說“伐柯”、“析薪”與“取妻”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采取強(qiáng)取的手段,這兩首詩歌不著痕跡地表明了在冷兵器時代,“薪”在搶婚習(xí)俗中防御作用,也使研究《詩經(jīng)》的后人對“薪”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認(rèn)識。
三、“薪”是搶婚時的馬的飼料
《周易》屯卦爻辭曰:“屯如邅如, 乘馬班如, 匪寇, 婚媾?!泵枥L了馬在搶婚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它能使搶婚者快速到達(dá)目的地并迅速地載著新人撤離搶婚現(xiàn)場,防止女方家人追趕上,充足的飼料是讓馬保持旺盛精力的保證。其實,《詩經(jīng)》中的“薪”就有提供馬的食物的功能。查看古代漢語詞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薪”有草的意思,亦可泛指草類,所以“薪”做馬的草料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
《唐風(fēng)·綢繆》中“綢繆束芻”,“芻”即指喂牲口的青草,使我們很清晰地看到“薪”做為馬的草料的功能。同樣在韓愈的詩《駑驥》“渴飲一斗水, 饑食一束芻?!敝小耙皇c”指的就是駑驥所吃的一捆草。所以《唐風(fēng)·綢繆》中的“綢繆束薪”、“綢繆束芻”、“綢繆束楚”都暗示了男婚女嫁中“薪”的作用?!吨苣稀h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薄帮鳌?,喂馬。讀到這首詩,我們沒有讀到搶婚時的血腥和戰(zhàn)爭,但詩中的“楚”、“蔞”都是指“薪”類,割下的“楚”、“蔞”都是在“之子于歸”,即姑娘出嫁時喂馬的飼料,那么“薪”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該是搶婚時代馬的飼料,所“秣”之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搶婚習(xí)俗已經(jīng)淡出歷史舞臺,“薪”已嬗變?yōu)槠渌橐鲂问街械膬x式,但通過《詩經(jīng)》中“薪”這一物象,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它在搶婚習(xí)俗中的作用。后來,“薪”逐漸演變成婚禮中的重要聘禮,“在先秦時代, 當(dāng)民間男女合婚時, 男家送到女家的聘禮除羔、雁之外, 定有薪柴之類的象征物品, 這種儀式也不被上層社會所運(yùn)用, 而只是流行于民間·······”[4]薪”作為聘禮的原因和它在遠(yuǎn)古搶婚習(xí)俗中的作用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的。“薪火相傳”也是這種婚俗的演繹,表明種族延續(xù)不斷,子孫后代興盛繁榮。
參考文獻(xiàn):
[1]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宋兆麟.中國風(fēng)俗通史(原始社會卷)[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 271,310.
[3]金榮權(quán).詩經(jīng)中的“薪”[J]. 文史知識,2003(4),50.
[4]高亨.詩經(jīng)今注[ 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作者簡介:趙會莉(1971-),女,漢族, 河南滑縣人,新鄉(xiāng)學(xué)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和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