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肖邦的音樂中的情感色彩。一部講述肖邦生活和感情的電影《春光奏鳴曲》,來走進這位浪漫主義時期鋼琴詩人的內心世界,通過對肖邦鋼琴音樂作品的淺析,論述了肖邦音樂的特點,在人們欣賞著肖邦音樂的同時,也能更加的了解這位浪漫主義時期偉大的音樂家。
關鍵詞:肖邦;鋼琴音樂;春光奏鳴曲
肖邦出生于波蘭,是浪漫主義時期非常有影響的一位音樂家,如果說起肖邦的音樂作品,相信很多人的腦海里不約而同的會出現(xiàn)他的鋼琴音樂。的確,在肖邦輝煌而又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都是鋼琴曲,他最有代表性和最受大眾矚目的也是鋼琴曲,他六歲開始學習音樂,20歲不到就已經(jīng)出名,人們總愛用“鋼琴詩人”來形容他,而無論從他鋼琴作品的數(shù)量和質量來看,肖邦都無愧于這個“鋼琴詩人”,從他的鋼琴音樂中我們可以聽到這位音樂家想說的內心獨白,也能感覺出肖邦的一生心系祖國的真摯情感。
肖邦的一生短暫而孤苦,只活了短短的39年,但是卻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的鋼琴音樂作品,肖邦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及演奏都有很強的獨創(chuàng)性,旋律優(yōu)美,充滿歌唱性,是藝術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而肖邦也以他極具天賦的創(chuàng)作才能,為鋼琴作品的藝術寶庫留下的一筆珍貴的財富。他的鋼琴作品很多,形式和內容也不盡相同,包括了前奏曲、夜曲、即興曲、諧謔曲、敘事曲等等眾多鋼琴獨奏作品,這些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被不同的鋼琴大師所彈奏著。
愛情給與其靈感和動力,《春光奏鳴曲》這部電影描述了1836年肖邦在巴黎與喬治·桑相識相戀的過程,電影注重的是肖邦的思想和愛情,無論是創(chuàng)作思想還是對愛情的態(tài)度無不體現(xiàn)出肖邦的詩人氣質和對世俗的厭惡。這種鮮明的對比更加體現(xiàn)出肖邦的音樂中那種超然脫俗的清新之感。整部電影集于描述肖邦與喬治·桑的相愛過程,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過程,整個電影的配樂充滿了喜悅、歡樂、甜蜜偶爾也略帶憂郁。大多是奏鳴曲和波蘭民間舞曲式的調式風格。影片一開始充滿田園詩意的鋼琴聲就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樹林里,少女在樹下祈禱,陽光透過樹葉印在少女的臉上,鋼琴的旋律把這一場景描繪的淋漓盡致,如此這般的細膩的旋律卻是喬治·?!痘貞涗洝防锩鎸τ谄渫陼r期的記憶。仿佛預示著,肖邦和喬治·桑的結合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上帝的仁慈讓喬治·桑去成就一個偉大的肖邦。
然而喬治·桑確實是個特殊的女性。她蔑視傳統(tǒng),飲烈酒,抽雪茄,愛騎馬,喜歡男裝,談情說愛時卻百般柔情,千般風流。她是一個多情的女人,已經(jīng)30多歲了,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肖邦雖然是個男子,卻有女性氣質,他憂郁傷感,還不到30歲的他備受女性的崇拜和愛慕,但是,由于肖邦身體虛弱,人們總是認為他命不久矣,未婚妻也離他而去。他在孤寂中生活,感到自己創(chuàng)作力在衰退,思想變得懦弱,想像變得蒼白,靈感漸漸枯竭。在這種環(huán)境下,肖邦需要的是一個知音,而不是聽眾。喬治·桑的出現(xiàn),恰恰彌補了肖邦這一個知音的位置。
于是他們瘋狂的相愛了,愛情使他恢復了往日的神采,過去的神情恍惚、憂郁傷感竟然一掃而空。他的創(chuàng)作才能又獲得了非凡的活力。這里的音樂更加的明朗,充滿了節(jié)日的歡快感,不僅有瑪祖卡風格的舞曲,甚至出現(xiàn)了帶有民族樂派式的交響曲,里面大量的使用管樂器,充斥著波爾卡式的歡愉和跳躍。肖邦在其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視本民族音樂的使用,但不是直接引用本民族的音樂,而是經(jīng)過加工提煉出具有本民族音樂風格的特點。
肖邦得到了這些年來第一次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時期了。肖邦在創(chuàng)作上的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時期也終于來到了。如果,沒有喬治·桑的愛情,沒有受到喬治·桑周圍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響,他卓越的才華可能也不容易開花結果,達到高度的藝術境界。在這個時期里,他寫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肖邦的鋼琴音樂體裁豐富,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基本上都是反映肖邦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希望國家能夠獨立自強的強烈愿望,還有他的情感和生活感受。肖邦的鋼琴音樂作品節(jié)奏豐富,已經(jīng)不再拘泥于古典主義的規(guī)整節(jié)奏,音樂織體多變、靈活。體裁主要有以下幾種:
1、即興曲——所謂的即興曲,可能在肖邦看來就是充滿了隨意性,這種即興表現(xiàn)在了他對音樂作品中“自由速度”的追求,這些有著即興,速度自由的音符常常出現(xiàn)在肖邦的音樂中,這些樂句的構成把他的作品裝飾的很華麗,也使音樂彈起來較之“隨意”,比如他的鋼琴音樂遺作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就充分表現(xiàn)出了這點。聽到有人說,肖邦是“鋼琴配器”的大師,這可能就是因為在他的鋼琴作品中,音樂織體的獨特創(chuàng)作性的個性化。他經(jīng)常說:“歌唱性的旋律演奏時可以擺脫嚴格的時值,但彈伴奏的手必須保持時值。”在三十歲左右時,肖邦創(chuàng)作了四首即興曲,這些即興曲通常都是兩個音樂主題,都是很優(yōu)雅動聽的旋律,一個是熱情的華麗主題,一個就是如歌的抒情主題。這是肖邦在音樂節(jié)奏處理中的別具一格,自由、高超的即興創(chuàng)作演奏才能,也反映了他即興曲的創(chuàng)作宗旨,更加是他音樂風格的一大突出特色。
2、瑪祖卡——肖邦是一位經(jīng)常借由鋼琴音樂抒發(fā)自己愛國情懷的音樂家,他的瑪祖卡充滿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從音樂作品當中我們可以聽出肖邦的痛苦、憤怒以及反抗的激烈情緒。肖邦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58首瑪祖卡,作品的旋律特點都來源于波蘭的民間音樂,同時融入創(chuàng)作者自己的思想,他的每一首作品我都很喜歡,像是一幅畫,又像是一首詩,充滿了藝術性,每首作品中都充斥著肖邦的各種內心感情。早期的作品中,大多都表現(xiàn)出了幸福、歡樂,后期的作品由于受到了波蘭革命運動的影響,音樂風格表現(xiàn)出了憂愁和憤怒,音樂的悲劇性大大加強,可以說,肖邦后期的瑪祖卡舞曲跟他的國家、名族和社會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是他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
3、夜曲——我國著名鋼琴家傅聰曾經(jīng)評價肖邦的夜曲是:“旋律開始時似乎從夢里來,又好像從很遠的天上來。”的確,肖邦的夜曲表現(xiàn)的就是深夜的寂靜,旋律柔靜、優(yōu)美,揮灑自如,這點到與肖邦本人優(yōu)雅、含蓄的個性相符,他的所有作品中,夜曲的風格也最為內斂,也是肖邦內心情感最為真實的流露。第一次使用夜曲這種音樂形式的是愛爾蘭音樂家約翰.菲爾德,后來經(jīng)由肖邦的創(chuàng)作,講這種音樂體裁發(fā)展到了一個巔峰。肖邦一生一共創(chuàng)作了21首夜曲,個人認為,這些作品也是他所有鋼琴音樂中最具有藝術氣息的,夜曲感覺沒有那種優(yōu)柔造作,而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中,還不時會穿插激情、憤怒的悲劇性音樂片段,將肖邦浪漫優(yōu)雅的個性,卻因為波蘭革命運動,被迫離開家鄉(xiāng)的內心孤憤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4、前奏曲——肖邦一生共寫了24首前奏曲,這些前奏曲都是一些既浪漫又帶有悲劇性的樂曲??梢哉f,肖邦是浪漫主義前奏曲的開創(chuàng)者,而這些前奏曲也都是他和喬治.桑交往期間寫作完成的,所以縱觀24首前奏曲,每一首都刻畫出了豐富的內心感情和對身邊美好景色的描寫,旋律非常優(yōu)美,充分讓人感受著肖邦為愛而喜悅,而狂歡的情感寫照,樂曲盡管篇幅短小,但肖邦卻用了全部的24個大小調來創(chuàng)作,仿佛每一首都代表了肖邦的一個心情,郁悶的、憤怒的、充滿希望的、痛苦的、快樂的、掙扎的......
肖邦是19世紀偉大的音樂家,但是在那個時代,因為戰(zhàn)爭、社會變化等種種原因,肖邦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會加入很多自己的主管色彩,他的音樂充滿了個人情感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但不管怎樣,我們也不能否認肖邦是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他的鋼琴音樂風格顯著,使人一聽,立刻可以分辨之,對后世的音樂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即使到了今天,每個學習鋼琴的人,都以可以演奏一首完整的肖邦鋼琴音樂為之驕傲,正如很多評論家說的那樣:“肖邦的鋼琴音樂永遠會在全人類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彼_創(chuàng)了音樂豐富的想象力,為19世紀的鋼琴音樂開創(chuàng)了一個輝煌的領域。鋼琴詩人肖邦,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1]張洪島著:《歐洲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
[2]楊成剛著,《肖邦與喬治.?!罚魳诽剿?/p>
[3]朱雅芬著,《肖邦的浪漫主義特色》,鋼琴藝術
作者簡介:吳君君,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音樂史。